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除了多喝熱酒,古人還有哪些神奇的禦寒之術?招數讓我豎起來大拇指

除了多喝熱酒,古人還有哪些神奇的禦寒之術?招數讓我豎起來大拇指


文:

劉櫻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隨著天氣漸冷,蜷縮在暖氣房裡的人們可曾想起白居易《問劉十九》一詩中「紅泥小火爐」的情景?

全球氣候變暖是從二十世紀初開始的,古時候的冬天比現在冷得多,我們不由得要替古人操心:古人是如何度過嚴冬的?











一、穿戴




「天冷加衣」,這是亘古真理!人對寒冷有本能的反應,靠穿戴取暖正是人的本能應對。

我們常見的四大美人圖中,「昭君出塞」中的王女士總是一身厚袍子,從頭披到腳,因為她要去的是苦寒之地。

《紅樓夢》里有很多冬季穿戴的描寫,什麼昭君套、觀音罩、棉襖、大氅、披風、棉褲等等,有些我們至今仍在使用。

劉姥姥第一次見鳳姐時 ,只見鳳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真是極盡保暖之能事!在大觀園踏雪賞梅一章里,薛寶琴的那件鳧靨裘最奪眼球,不但因為衣服華貴,更重要的是和美人相襯。




以上說的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的過冬穿戴,那麼窮人遇到冬天該怎麼穿呢?在大觀園裡寄宿的窮親戚邢岫煙大冬天裡「仍是家常舊衣,並無避雪之衣」。落難時的林沖,幸好遇到知恩圖報的李小二,「林沖的棉衣裙襖,都是李小二渾家整治縫補的。」掙扎在溫飽線上的賣炭老翁就職能是「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了。











二、室內設施




除了穿衣取暖,室內的取暖設施也很重要。現代人有暖氣、空調,可是古代呢?不過古人的智慧總來都是不可低量的。西漢未央宮裡皇后住的宮殿叫「椒房」,顧名思義與花椒有關。

花椒性溫暖,以此來和泥當塗料塗牆可以增加室內溫度。而且花椒還有宜人的芳香,住在椒房裡真是溫暖又舒適!可惜這是皇家專享。




有錢有勢的人家設有「暖閣」。

一種是在大的明間正中為保溫採暖而設的用木圍護結構分隔出來的小間,

《紅樓夢》里的寧國府正院中軸線上大廳內就設有暖閣。

還有一種是設在卧室中,用木圍護結構分隔出來的小間,形成床帳形,可卧榻。賈母、賈寶玉等人的房間內就有。




尋常百姓沒有這些玩意兒,也自有取暖之道,比如火炕、火塘、火牆等。

現在農村還能見到這樣的取暖方式。火炕燒熱了確實能禦寒,比電熱毯更安全無輻射。不過取暖需要燃料,常見的是柴禾稻草,還有就是炭。《賣炭翁》一詩中提到「伐薪燒炭南山中」,辛苦生產了「一車炭,千餘斤」,結果被「黃衣使者白衫兒」以「半匹紅綃一丈綾」的賤價掠奪走了。其實炭是有錢人家才用得起的燃料,一般老百姓還是燒燒柴禾吧。










三、取暖用具




古人的取暖工具也是五花八門。




炭爐是古人常見的取暖用具。

春秋戰國時期,貴族階層使用的炭爐是青銅製造,放在室內相當於「小太陽」。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大型皇家暖爐,高一米有餘,像個大鳥籠,下面有三個或四個瑞獸頭造型的腳托著火盆。




《紅樓夢》中就提到過多種取暖用具,比如:湯婆子。湯婆子是一種扁扁的圓壺,一般為銅質或磁質,裡面裝了熱水可暖被窩。相當於暖水袋。

黃庭堅曾作詩戲說:「千錢買腳婆,夜夜睡到明。」的確,面對寒冬臘月里「冷似鐵」的被窩,湯婆子的確是睡眠的好伴侶。




還有就是手爐,古代的暖寶寶。

「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來與黛玉送小 手爐,黛玉因含笑問他:『誰叫你送來的?難為他費心,那裡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鵑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來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懷中。」和手爐對應的是腳爐。「地下兩面相對十二張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張椅下一個大銅 腳爐,讓寶琴等姊妹坐了。」

《紅樓夢》里還提到了熏籠、火盆、暖閣等,真不愧為古代生活百科全書。




作者:

劉櫻姝,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版權聲明:

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韓國人憑啥說中國是他們的?因為他們自己認為的高句麗祖先還真在中原割據過
老外又發明一波有趣用品!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