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區塊鏈技術需要去偽存真

社論:區塊鏈技術需要去偽存真

最近,以比特幣為首的虛擬貨幣持續大幅下跌,讓與之相關的區塊鏈技術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截至11月25日18時,比特幣價格跌破3700美元,創2017年9月以來新低,相比前期高點共下跌了約80%,其他虛擬貨幣也經歷了類似遭遇。但在業內專家看來,虛擬貨幣下跌勢頭仍將繼續。

事實上,比特幣誕生至今的數年之間,一直頗受爭議。認可者視比特幣為區塊鏈技術的載體,將來必廣泛運用於社會經濟諸多領域;質疑者則認為,比特幣炒作只是借著區塊鏈技術的噱頭,未來區塊鏈能否實際運用還是未知數。

但不妨礙此前在中國乃至全球掀起的一輪輪炒作浪潮。去年,比特幣從每枚人民幣6500元最高上漲至近10萬,由此帶來的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售)也十分瘋狂,數日之間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漲幅,吸引大量資金湧入。雖然在亂象開始之初即遭到監管層的叫停,但以區塊鏈技術為噱頭的虛擬貨幣炒作禁而不絕,一度成為繼P2P、現貨投資之後的新一輪金融投資陷阱,讓廣大參與者蒙受重大損失。

這種情況下,區塊鏈技術不斷被污名化,從剛剛出現時的備受追捧,到後來談之色變。彼時,監管層也於今年上半年開始陸續叫停與區塊鏈有關的項目、活動,關停區塊鏈相關自媒體。以致最近一段時間,區塊鏈技術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的確,雖然加密貨幣與ICO等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被寄予「去中心化」厚望,不過目前技術尚處於開發階段。所以,此前圍繞概念進行的各類炒作,從炒作虛擬貨幣本身,到各種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基本都是打著區塊鏈技術幌子的「騙局」。

但從長期來看,區塊鏈技術將扮演大數據時代不可或缺的角色。具體而言,交易、契約、紀錄是建構並定義當代經濟社會活動的重要基礎,藉此界定財產歸屬和權責劃分。同時,任何交易、契約、記錄的運作,都要仰賴可被信任的中介第三方,如律師、經紀人、銀行、政府等協助,進而傳遞價值與證明資產所有權。以股票交易為例,民眾雖可通過手機或電腦下單,在彈指間完成買賣,但股票所有權交割還是要經由證券公司、銀行、登記結算公司等金融中介機構的介入、保證才能完成。

而具有去中介化特質的區塊鏈技術,讓交易、契約、記錄達到即時性與同步性,因而被視為革命性的發展。因為,一旦區塊鏈技術被廣泛使用,交易、契約、記錄都將以數字化的形式嵌入,並儲存在透明、共享的資料庫中,且這些資料不能被刪除、篡改或修正,可令世界上的每項協議、每項任務和每筆支付都有一個可被辨識、驗證、儲存和共享的數字記錄與簽名。

當前經濟運行對區塊鏈技術的需求也較為迫切,以備受關注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為例,之所以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意願較低,主要是較難掌握後者的經營情況,導致風險不可控。引入區塊鏈技術之後,企業可以把提貨單、倉儲貨物、應收賬款等轉化為標準化的區塊鏈電子單,將經營情況真實地展現給金融機構,降低其風控成本,如此融資難、融資貴將得到有效解決。

應該說,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因炒作退潮而大幅下跌的去泡沫,並不影響區塊鏈技術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於後者而言,甚至是一個去偽存真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已有P2P平台良性退出,條件成熟可申請備案
投行備戰科創板,上市門檻成焦點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