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苦樂相依,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里發生了什麼?

苦樂相依,蔣百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里發生了什麼?

1903年冬,蔣百里、蔡鍔、蔣尊簋等人結束了在聯隊的實習,正式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第三期學員。士官學校創辦於1868年,初名「兵學寮」,1874年改名士官學校,專門培養陸軍軍官。1900年開始接納中國留學生。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中國留學生比較少,且都是各省督撫直接保薦來的武學生,他們當中後來成名的人物有第一期的吳祿貞、張紹曾、鐵良、王廷楨、陳其采、蔣雁行、唐在禮和第二期的哈漢章、良弼、藍天蔚、馮耿光等。

蔣百里

第三期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大增,共95人,既有各省督撫保薦的武學生,也有蔣百里和蔡鍔等投筆從戎的文學生。

蔡鍔

張紹曾

1904年2月,就在蔣百里等人入陸軍士官學校不久,日俄戰爭爆發了。

數十年前,日本還是一個處在中古時代的遠東弱國,而今不但打敗了貌似強大的中華帝國,還向西方強國俄羅斯發起了衝擊,這使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思潮更加泛濫,全國上下一片鼓噪,發出了歇斯底里的戰爭叫囂。

由於戰爭需要,日本政府在全國徵召退伍軍人入伍參戰。應召來到東京的退伍兵被日本陸軍部分配到居民家中暫住,居民紛紛騰出最好的房屋,拿出最好的食物供這些人享用。等軍隊出征之時,東京城裡萬人空巷,熱烈歡送,許多人手持旗子,旗上寫著「光榮戰死」「為國捐軀」「祈必勝」和「祈戰死」等等字樣,令中國留學生不寒而慄。如此瘋狂的軍隊和民眾,終究會成為中國的心腹大患。

日本軍民的瘋狂,正應了蔣百里《軍國民之教育》一文中的一句話:「今日之戰爭,國民全體之戰爭,而非一人一姓之戰爭也。」將來中日之間再度爆發戰爭,只有軍民一體的全民作戰,才能阻遏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凶焰,並最終取得勝利。蔣百里知道,這正是他們這一代青年肩上的重任。

蔣百里明白,沒有強健的體魄,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所以他從進入成城學校起就十分注意鍛煉身體。入伍之後,更是按照軍隊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訓練,使體格越來越強健,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弱不禁風的文弱書生了。

蔣百里雖然學的是步兵,但馬上的功夫也很了得,在士官學校享有「善騎者」的美譽。他對騎馬有獨到的心得。他說:「要做到馬上無人,跨下無馬,人與馬渾然一體,才可以與言騎。」他與蔡鍔和蔣尊簋等學習騎兵的人談到步兵和騎兵的苦樂:「我們步兵以行軍時為最苦,除攀山越嶺之外,身上還系著糧袋、水瓶和彈藥,但到了站頭,我們就苦盡甘來了。反之,騎兵行軍時最樂,但到站後還得伺候馬,替它擦汗,喂它草料,是他們最苦的時候。」

軍旅生涯,苦樂相依。對於胸懷遠大抱負的人來說,苦更能促進他們奮發向上。熟讀聖賢之書的蔣百里一直記著孟子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自籌學費的困難情況下,蔣百里毫不退縮,毫不動搖,認真參加軍事訓練,潛心鑽研軍事理論,終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杜繼東:《蔣百里傳》,中華書局,2018年版)

作者簡介:杜繼東,1966年生,甘肅省永昌縣人。歷史學博士,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從事台灣史、近代中外關係史研究。

( 編輯: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史碩士研究生 謝敏 )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你看電影了嗎?抗戰時期電化教育的堅持
制定「開發」計劃,日本侵略者有哪些「良策」?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