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光速」極限速度限制下,人類是如何觀測到「宇宙全景」的?

在「光速」極限速度限制下,人類是如何觀測到「宇宙全景」的?

人類已觀測到的宇宙全貌

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觀測基礎,通過圖像計算、推測,合成的「宇宙全景」視頻景象

可觀測宇宙即指哈勃體積,目前科學推測可觀測宇宙的直徑是930億光年

科學家是如何觀測到「宇宙全景」的?

「光速」是宇宙極限速度,宇宙內任何物體都不能超越「光速」飛行。因此,人類不能「直接」拍攝到宇宙邊緣——遙遠星系發出的光線。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人類可能永遠「看不到」來自遙遠星系發出的光。不可能拍攝到宇宙全貌。

但是,按照「大爆炸宇宙理論學說」。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膨脹」階段在大爆炸發生後不久形成,導致宇宙在極短的時間內急速膨脹。宇宙空間留下了「大爆炸」的痕迹: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一種充滿整個宇宙的電磁輻射。

彭齊亞斯和威爾遜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並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0年7月5日公布了「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首張整個宇宙的全景圖,展現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它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時期,經過137億年的漫長旅行才到達地球)。

宇宙全景圖的珍貴之處在於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幅全景圖,是由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於太空中多重拍攝的合成圖片,所以圖片呈橢圓形。拍攝是用衛星在中心拍攝,由人工解剖,圖為解剖圖拍攝效果。

宇宙全景圖

因此,「宇宙全景」是科學家利用特殊的儀器收集從宇宙深處傳來的伽馬射線以及宇宙微波等數據,結合「大爆炸理論」及宇宙距離、宇宙年齡計算方法,推測拼合而成的宇宙全景圖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勇敢的心》獻給天下有緣人
未來50年將出現的九大黑科技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