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唐玄宗在開元盛世之後變得驕傲自滿,寵幸奸佞,尤其寵愛胡人安祿山。安祿山狼子野心,起兵造反,銳不可當。官軍不敵,節節敗退,最終京城淪陷,唐玄宗西逃,半壁江山落入敵手。這就是影響深遠的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張巡,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兵法,他志向遠大,不拘小節,心懷忠義。安祿山謀反時,很多州縣望風而降,當時張巡為真源縣令,他的上級譙郡太守楊萬石叛變,逼張巡為長史,去迎接叛賊。張巡憤而起義,聯合單父縣尉賈賁,收復雍丘縣,與叛賊對抗將近一年,殺敵甚多。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後來,張巡退守寧陵縣,寧陵縣隸屬於睢陽郡,且與睢陽郡治所睢陽縣相鄰,於是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城父縣令姚誾等人合兵守城。睢陽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叛軍南下江淮地區的必經之道。

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安慶緒成了叛軍首領,派部下尹子琦率兵十萬攻打睢陽,志在必得。睢陽守軍只有幾千,張巡激勵將士固守,從早上到中午交戰二十次,士氣不衰。許遠自以為才能不及張巡,便專門管理軍糧武器,而將軍事指揮權交給張巡。張巡雖然兵少,但他足智多謀,屢屢以少勝多,未嘗一敗。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張巡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想射殺叛軍主帥尹子琦,但不能辨別尹子琦在哪裡,因此削尖蒿稈當作箭矢,射了出去。被射中的敵人一看是蒿稈製作的箭矢,非常高興,以為張巡箭矢用光了,才會用這種沒有威力的蒿稈箭矢,於是向尹子琦報告。尹子琦得知後,防備稍稍鬆懈。張巡派部將南霽雲射尹子琦,一箭射中尹子琦的左眼,於是叛軍撤退。

當初,睢陽城有六萬斛糧食,可以支撐一年,虢王李巨調出一半糧食去支援濮陽、濟陰,許遠堅持勸阻,而李巨不聽。濟陰將士得到糧食後當即反叛朝廷。如今張巡守城日久,糧食吃完,士兵每日只吃一勺米,餓的啃樹皮,煮紙充饑,倖存下來的將士只有一千多人,都餓出病來沒有拉弓的力氣,救兵也不來。

叛賊得知睢陽城內的情況,趁機急攻。賊兵用雲梯攀城,被張巡的人用鉤子鉤翻,又被焚燒掉。賊兵又用鉤車、木馬進攻,都被張巡破壞掉。賊兵服氣張巡的機智,不再進攻,便在城外圍守。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張巡的士兵很多都被餓死,倖存下來的士兵也都病瘦乏力。張巡將愛妾帶來說:「諸位長期乏食,而忠義不減,我恨不得割下自己的肉讓諸位充饑,難道會捨不得愛妾而讓諸位挨餓嗎?」於是殺掉愛妾讓將士分食。這時城中的鳥雀,老鼠以及鎧甲,弓弩上的皮都被將士吃了。

御史大夫賀蘭進明節度各軍,屯兵臨淮,許叔冀、尚衡駐軍彭城,都觀望不肯出兵救睢陽。張巡派南霽雲向許叔冀求救,許叔冀不答應,給了幾千匹布。張巡又派南霽雲去臨淮向賀蘭進明求救,賀蘭進明也不答應,只是設宴款待。南霽雲想到將士們一個月粒米未進,不肯獨食,並自切一指,想激賀蘭進明出兵,賀蘭進明依舊拒絕。南霽雲離開,來到真源縣時,得到李賁贈送的上百匹馬,來到寧陵時,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士兵,入城時與敵人交戰,只剩下一千人。

叛賊知道張巡沒有外援,圍攻更急。眾將士商議逃到東邊,張巡、許遠認為:睢陽是江、淮的保障,如果拋棄,賊人就會乘勝南下,江、淮必亡。況且帶著飢餓的士兵逃亡,必然失敗。

十月的一天,叛賊攻城,將士們病的不能起身迎戰,於是睢陽失陷。張巡等人寧死不降,被賊人殺害。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之前,唐肅宗下令讓中書侍郎張鎬代替賀蘭進明指揮各軍,率領四個節度使救睢陽。張鎬等人趕到睢陽時,是張巡死後的第三天,張鎬命中書舍人蕭昕為張巡寫悼文。

當初張巡被叛軍圍攻甚久,糧食吃完後,起初殺戰馬充饑,戰馬吃完後,又殺城內百姓充饑。睢陽城有六萬人口,有三萬人被將士殺死吃掉,城破後,活著的百姓只有四百而已。


被圍久,初殺馬食,既盡,而及婦人老弱凡食三萬口。人知將死,而莫有畔者。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新唐書》

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舊唐書》

析骸易子守孤城,六萬惟餘四百人。生道殺民民不怨,千年廟食尚如新。——南宋詩人徐鈞

張巡若不吃人充饑,則將士無力守城,而為守城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守城嗎?

安史之亂中,張巡死守睢陽吃掉3萬人,真的有必要如此嗎?

張巡殺人充饑,在當時已經是路人皆知了,有人議論說:「張巡起初固守睢陽時,有六萬百姓,既然糧食吃光,卻不送百姓出城求生,與其吃人,難道不如活人嗎?」


時議者或謂:巡始守睢陽,眾六萬,既糧盡,不持滿按隊出再生之路,與夫食人,寧若全人?

當時張澹、李紓、董南史、張建封、樊晁、朱巨川、李翰等人稱張巡阻擋叛賊入侵江、淮,使天下不亡,正是他的功勞。李翰等人都是知名人士,所以天下再無異議。


於是張澹、李紓、董南史、張建封、樊晁、硃巨川、李翰咸謂巡蔽遮江、淮,沮賊勢,天下不亡,其功也。翰等皆有名士,由是天下無異言。

於是唐肅宗下詔,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嘉獎他的子孫,在睢陽立廟,年年祭祀。後來皇帝命人為張巡畫像,列入凌煙閣。

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議論說:「唐朝人認為保全江、淮是張巡,許遠的功勞。睢陽雖然是進入江、淮的門戶,但既然叛賊已將睢陽包圍,叛賊若取江、淮之地,繞後即可,睢陽豈能遮擋道路?應該是張巡善於用兵,叛賊畏懼張巡為後患,不滅張巡,不敢南下。」

史書參考《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忠義中》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檐雨階苔 的精彩文章:

斬殺李密的唐朝名將,身陷敵營誓死不降,為何被李淵殺了?
西晉八王之亂:司馬冏輔政,和司馬乂在皇宮交戰,皇帝在一旁觀看

TAG:檐雨階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