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最近,義大利所謂的奢侈品品牌D&G搞出了一幕可笑又無恥的「辱華」鬧劇,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引起了全體國人的憤怒和抵制,甚至因為其對東亞文化的無知和不尊重,也惹怒了韓國和日本民眾。

其實,西方人出於自己所謂的優越感,往往以一種歐洲(歐美)中心主義的視角去看待其他文化,類似的事情在上世紀更多,尤其是中國還處於弱國的舊時代。1930年2月21日,上海的大光明影院和光陸戲院開始放映一部名為《不怕死》(Welcome Danger)的美國電影。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完全不懂中國美食文化的偏見西方人

這部電影是由美國派拉蒙公司出品,當時美國著名演員哈洛德·勞埃德(Harold Lloyd)主演,在美國上映的時間是1929年。1930年2月開始,上海的各大媒體就開始為這部電影的引進放映做輿論宣傳,從2月13日開始,影片的宣傳廣告就在《申報》等報紙上刊出,其後連續做了十幾日。2月21日,首映那一天,這部美國電影的廣告在《申報》上佔據了整整一歌版面。

上海的影視資本集團很看好這部電影的前景,如此強勢宣傳,當然花費了相當大的功夫為《不怕死》造勢。在娛樂消費已經很發達的上海灘,當時的洋場男女對美國明星並不陌生,哈洛德·勞埃德當時在上海摩登世界也早已家喻戶曉,他在美國的新居和新婚夫人也都成為滬上時髦人士的熱門話題。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不怕死》海報

今天回頭看電影史,《不怕死》也是勞埃德演藝生涯中畢竟差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內容非常簡單,沒有什麼情節設置的技巧。大意是講,美國人在舊金山唐人街,稽查綁票販毒集團的故事。既然故事發生在唐人街,那麼中國人就不可或缺。影片中的中國演員多來自廣東的華僑,而角色設定則特別糟糕,多為販毒者、偷竊者、搶劫者、綁票者,且裝扮形象「猥瑣」,女人為小腳,男人留有長辮,類似晚清人。

當時距離清朝滅亡已經小20年,中國人在清代的生活習慣,譬如男人養辮子之類,早已不復存在。民國雖立,但是西方人視角里的中國,依舊是愚昧、邪惡、落後、愚笨······。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歧視立場,這是這部《不怕死》電影背後的文化基因,可以說這是一部辱華電影。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哈洛德·勞埃德(Harold Lloyd)

或許影片製作方僅僅是文化中心主義的慣性思維,並非主管刻意辱華,但是從最後影片的效果看,的確會給中國人帶來很不舒服的觀影體驗。不過,首映那天,上海那兩家影院並未感受多少觀眾不滿,或許十里洋場的男女早已紙醉金迷。

第二天,也就是1930年2月22日,復旦大學教授,同時也是中國著名劇作家的洪深在朋友的邀請下,去了上海大光明電影院,觀看這部《不怕死》。洪深曾經在哈佛學習過,主修戲劇專業。洪深對於美國電影的套路,以及美國文藝界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義及文化歧視有著很深刻的認識。

這部表現唐人街之華人「犯法作惡」、「殺人綁票販土」的喜劇片,令赴美留學時就感受過美國人文化歧視的洪深覺得心中非常不快,當時即感「真如刀割」。於是,在換場間隙,洪深衝上影院舞台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痛陳辱華電影用心之險惡,鼓動所有觀眾拒絕此等影片。在其感召下,大批觀眾要求影院退票,惱羞成怒的「大光明」負責人喚來西人經理將洪深揪至一旁,並最終押至租界巡捕房拘禁多時。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洪深

洪深被巡捕房抓走了,但是這場影片風潮才剛剛開始。1930年2月24日,洪深在上海《民國日報》發表了《大光明戲院喚西捕拘我入捕房之經過》一文,詳細講述事件經過。其實,根據後來披露的史料,洪深並非單槍匹馬去的影院。洪深是當時上海明星公司的編劇,也是戲劇社團南國社的骨幹,洪深去大光明影院,南國社的音樂人張曙、演員金焰、劇作家廖沫沙也都隨同去了,張曙後來回憶說自己「曾和金焰、廖沫沙同志保衛洪深先生,打過演映侮辱中國影片的大光明影院」。

洪深被抓,又很快獲釋之後,上海輿論界掀起了一場聲援洪深,抵制《不怕死》的輿論風潮。《不怕死》和洪深事件激起了上海輿論界壓抑已久的憤怒,這種憤怒來自於近代以來的國恥記憶。

對於當時歐美電影中的中國元素,當時知識界很多人認為「外國人到中國來攝劇,都喜歡把中國的不良風俗攝去」,又慨嘆「中國人在影戲界上的人格破產」。著名導演鄭正秋更是直接呼籲觀眾,「對舶來品之無益於我國者,相約家族親友勿觀之。」甚至,還有人在報紙上撰文,將這件事上升為反帝愛國的高度,說「我們革命的高潮在各國人的心胸中已沸沸揚揚了,不像二三十年前的容易被你們這班高鼻鬼欺辱了」。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舊上海的大光明電影院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非常積極主動。早在1929年11月,《不怕死》最始在美國上映,當時的中國駐美使館已經注意到該片的「辱華」問題。中國駐美使館「以其有傷華人名譽,令飭駐金山總領事,就近於該製片公司交涉」。

隨後,中國駐舊金山副領事李照松致函出品公司,「請其於製片時由本領館派人參觀,並通告華人受雇於影片公司者,宜自重人格,不可為侮辱華人之事」。接著,又致函舊金山市長,認為《不怕死》若上映,將惡化華人的感情,請求他在可能的範圍內,制止該片上映。市長秘書後復函稱,市長已商請影片公司刪去部分內容。出品公司總經理亦表示,今後不再制有傷華人之片。從表面上看,這件事似乎已經解決了,領事館遂認為「此案交涉已有圓滿結果」。

但是,影片引進入中國之後,依舊出了問題。上海市特別電影檢查委員會迅速作出決議,主要措施有:(一)警告大光明電影院,(二)與美國交涉,(三)呼籲各報紙勿刊登此電影院的廣告,(四)令各影院撤下《不怕死》影片。電影檢查委員會禁令一出,各報均予遵守;23日,各報已停刊《不怕死》廣告;27日後,大光明影院也從各大報刊的廣告中消失。

1930年一部美國電影在上海上映,復旦一教授到場,中國人都很憤怒

光陸戲院

以這件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事件為契機,國民政府加大了對電影產業的管制,國府內部很多人呼籲成立中央電影檢查局,主張「凡舶來或國產電影片,概須經審查方准開映」。教育局、公安局、社會局隨後跟進,聯合發文要求嚴禁違反科學、古裝怪異、侮辱國人的影片。在當時的租界體制下,若從影院端控制,國府的電影檢查尚不能達到租界影院,若從電影生產端入手,則控制力會大大加強。

此事之後不久,國民政府即制定《電影檢查法》,其中第一條即規定:凡電影片無論本國制或外國制,非依本法經檢查核准後不得映演。至此,電檢會成功的建立起對租界放映影片的檢查權力。如此結局,恐怕不是洪深等人所能預料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留學歐洲的學霸,中國第一個地質學博士,還是中國石油首任董事長
這個國家封鎖了波斯灣,一舉切斷英國石油生命線,英國反應很強悍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