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景春 :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黃景春 :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原標題:黃景春 : 早期道教神仙女青考


查遍中國大陸出版的道教辭典,沒有一部為女青專立一個詞條的。但是,在我國出土的古代文獻買地券、鎮墓文中卻經常可以看到女青的名字。今天的研究者也是從這兩種出土文獻中了解到早期道教(天師道)還有這麼一個重要神仙的。


買地券、鎮墓文是東漢中後期出現的具有鮮明道教文化特徵的隨葬文字材料,主要內容是為死者買陰間宅地一處,要求幽冥各級官吏不要侵害死者靈魂,陰陽殊界,死者鬼魂也不要回到人間作祟,復連生者。①東漢魏晉的買地券、鎮墓文都是以"如律令"結尾,到南北朝時期,有些券文的結尾變成了"如太上老君地下女青律令"。現在可見到的最早的女青名字的買地券是南朝劉宋元嘉十年(433年)的"徐副買地券"。該券是用青石板製成的,上面有495個帶有隸韻的楷體字,豎行刻寫,文末一句是"一如太清玄元上三天無極大道太上老君地下女青詔書律令"。②其次是劉宋元徽元年(473年)買地券,③也是一份現今可以見到的較早的記載女青名字的買地券,文末有"如五帝使者女青律令"一句。隋唐以後,女青在買地券、鎮墓文中出現的頻率更高了。


其實,北宋以前的道教典籍中也不時提及女青。《道藏》收集不少南北朝以前的道教經典,其中以女青冠名的就有兩部:《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三卷和《女青鬼律》六卷。北宋以前出現的道書也時常提到女青,如唐朝王懸河《三洞珠囊》卷六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上清道類事相》卷二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文";唐朝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一引"女青律";宋真宗以前成書的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也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而《枕中經》文末以"常能如是,永無疾病,千妖萬魅,莫之敢幹,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子孫昌樂,富貴日興,金車入門,仕官高遷,祿位三公,心忠志孝,輔弼帝君,急急如太上女青詔書律令"結尾。這些都證明女青是早期道教影響較大的神仙,"女青律"是很有影響的道教戒律。


女青是何種神仙?她的職司是什麼?答案也許可以在《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和《女青鬼律》中找到。《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包融了五斗米道、上清、靈寶諸法,以前有人以此判斷它是六朝末期的道經,④但從剛才提到的兩份買地券判斷,它似乎應該在南北朝初期就已經有較廣泛影響了。此經共三卷,內容是女青傳述元始天尊法旨,上、中、下卷分述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分別在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考校天上、地下、水中三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一切功過,以定生死罪福。

女青曰:一切眾生展轉輪歿,生死報對,禍福應現,毫末無差,並使三元之日三官考籍之宵,分配死生,定其貧富,人鬼二路,禽獸萬端,合受福者則當列字左宮,刻名左府,合為鬼為畜者,則當書名右府,刻字右宮,各俟考限之期也。⑤(卷上)


三官信仰是早期道教(天師道)的重要內容。本篇敘述各處神君、仙宮、宮府等的名目,以及三元日考校諸事,將考校結果分別記載在青、黑二簿,上奏元始天尊等上宮大神,將來各有顯報。如果信道眾生誦讀此經,則增福消災,罪愆盪除,無復惡報。


已前上真總領三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一切功過之名,每至三元之夕,並書青黑二簿,錄奏上宮,皆隨所作罪福深淺開度,隨業輕重顯報,人天無復差別。汝等眾生但當轉讀此經,嚴持香花,種種供養,則得殃對永消,福增巨海,冤訟不侵,存亡獲泰。吾今當為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一切善信男子女人懺悔一切罪目,咸使盪除,無復惡報。……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父母兄弟六親眷屬若犯如是之罪,但當轉讀此經,抄寫此經,散施轉讀,得福無量,增算無窮,所犯如是罪目悉皆消減,新舊殃尤,咸蒙開度。(卷上)


(元始天尊告諸天十方真仙妙行真人等)自今以去,當以三元日下詣清虛洞陽北都之宮,集較諸地上九土之中一切眾生生死功過罪惡之簿,考對錄籍禍福之名,一一當書青黑二簡、生死之籍,一切人鬼變化之異,一切禽魚改易形狀之期,仍需錄奏上宮耳。(卷中)


若有眾生家多疾病,人口衰,或咒詛侵凌,或邪魔為禍,禍遭瘟疫,或患風狂,或運為災,或凶星降禍,則當嚴持家宇,設像焚香,禮誦此經,諸患自愈,世世生生得福無量。我等大眾常當擁護諸善男女,若有禮誦此經之處,供設玄像之家,無災不解,無禍不禳,應願克成,百福咸臻。汝等眾生宜依敕教。(卷下)


女青所傳述的這部道經,對於遭受疾病、咒詛、邪魔、瘟疫等災害之家,只要禮誦此經,災禍自愈,並能夠得福無量。買地券、鎮墓文的功能就是鎮伏邪魅,讓死者的鬼魂不要復連家人,不要干犯生者,因此,稱"女青律令"可謂是對症下藥,恰得其用。


在這部道經中,女青傳述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的法旨,從身份上看應該是元始天尊的使者;而道教三清尊神是一?所化,故有"一?化三清"的說法。"三清的形體雖三,而實則為一,是地道的三位一體或三合一。這種三一觀念是道家和道教由來已久的傳統觀念。" ⑥所以女青也就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道教大神的使者,這應該就是出土買地券、鎮墓文中把她稱作"天帝使者女青"、"太上老君女青"或"五帝使者女青"的原因吧。


再來看一看《女青鬼律》。此律是太上大道君(即上清靈寶天尊)不忍看到"日有千鬼飛行,不可禁止"、"唯任殺中民,死者千億"的情景,而於"(後天皇)二年七月七日日中時,下此鬼律八卷":⑦


紀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術,以敕天師張道陵,使敕鬼神,不得妄轉東西南北。後有男女生見吾秘經,知鬼姓名,皆吉。萬鬼不幹,千鬼賓伏,奉行如律,不得妄傳非其人。(卷一)


此鬼律敘述眾鬼、鬼主居處,姓名及神通、危害,勸眾人嚴守禁戒以免冒犯諸鬼,念符咒、呼鬼名都可以治鬼和避鬼。其中天師張道陵敕教鬼神,執掌此玄都鬼律的則是女青。

自見天下男女,從太始以來,鬼黠不信吾真,故隱秘斯經,而死者不可能數,念之傷悼,令重下律令,天下鬼神姓名、衣服彩色、長短,知律至正一之氣,子孫隨日名,萬鬼不敢幹。(卷一)


(天師曰)吾受太上敕教,切令以示天民;今知禁忌,不犯鬼神靈書女青玄都鬼律令,使汝曹皆悉知聞,逆者還順,惡者還善,改往修來,當依鬼律令。(卷三)


天師稽首敢承先王之道,制民敕鬼。今當以盟威正一之氣女青鬼律,役使天下邪魅妖□,助道興化,勒鬼真名,主者名加切正,使天下道氣宣布,邪逆賓伏。子知鬼名姓,鬼自趨走,不敢害人。(卷四)


在第五卷還有"大道垂律,女青所傳"等句子,這證明《女青鬼律》是太上大道君所制訂的,由女青傳述眾人。女青既是道教大神的使者,又掌管玄都中宮鬼律,所以她就具有強大的鎮伏萬鬼的威力,買地券、鎮墓文稱女青名字,正是藉助於她的這種鎮鬼威力。


女青歷史悠久,但是,列舉早期道教神仙的道書《無上秘要》、《真靈位業圖》都沒有提到她。那麼,女青是怎樣"誕生"出來的呢?


女青很有可能是道士從外來宗教那裡借鑒而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佛道衝突和融合十分頻繁的時期,佛道二教在競爭發展的過程中,都不斷從對方借鑒一些東西,促使自身在教義、戒律、教團組織和神仙體系方面的完備。佛教中有多個青色的鬼,女青應該是道教"擴充其神仙世界和陰間世界"時,借鑒佛教的青鬼創造出來的,所以在名目和職司上,二者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了區別起見,道教把自己的青鬼稱作"女青",並在"女青"的前面還常常加上"天帝使者"、"五帝使者"等頭銜。


但是,北宋中期以後,道教經籍不再提及女青,她也就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究其原因,道教在宋金元時期陸續出現了一系列新的教派,僅大的教派就有神霄派、清微派、武當派、天心派、凈明道、太一教、真大道、全真道、東華派等,另外還有一些小的道派。全真道又有龍門派、南無派、隨山派、遇山派、清凈派、華山派、隱仙派、嵛山派、五祖派等支派。龍門派又有金山派、西竺心宗、雲巢派、天柱觀派、金鼓洞派、桐柏宮派、霍山派、覺雲派、閻祖派、南宮派、碧洞派等支派;五祖派又有少陽派、正陽派、純陽派、劉祖派、重陽派等支派。僅崇奉張三丰的武當道也有自然派、三豐派、日新派、蓬萊派等八個教派之多。北京白雲觀藏有《諸真宗派總簿》,載有86個教派,足以證明這一時期道教鼎新和流派衍生態勢之繁盛。


這些新湧現的教派大都有自己崇拜的主神,如天心派以北極星為主神,全真各派崇拜祖師、八仙等,武當各派崇拜張三丰。新的流派崇拜新的神仙,而以前信仰的神仙,逐漸被更替。北宋以後新興的道教神仙如關帝、八仙(尤其是呂洞賓)、王靈官、薩真人、碧霞元君、媽祖、真武大帝、張三丰、城隍等聲名日隆,擁有廣泛的信眾,成為道教最親和民眾、最有生命力的神仙。所以道教內部對這種變化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


到明清時期,《無上秘要》提及到的和《真靈位業圖》排過位次的神仙,其中的絕大多數已經風光不再。同樣,女青作為早期道教神仙也不能倖免,在道教教派的新舊更迭中,她也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變得陌生了。於是,女青漸漸退出活躍的神仙群體,這對於道教來說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買地券、鎮墓文的格式自從南北朝定型以後,歷代沿用,幾乎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女青約束地下鬼神的內容也得以保留下來--這大約是道教信仰中惟一還提到女青的地方。以下是從歷代出土的買地券、鎮墓文中擷取的一些句子,可以看到女青在北宋以後的喪葬禮俗中還在一直發揮作用:

隋朝買地券:"不得復連生人,女青制地,一如律令。" ⑧


唐朝鎮墓真文:"一切神靈侍衛安鎮如元始明真舊典女青文。" ⑨


五代買地券:"急急如女青招書律令","一如五帝使者女青召書。" ⑩


北宋華蓋宮旺氣神:"一如五方使者女青律令。"[11]


金代買地券:"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12]


南宋買地券:"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13]


元代買地券:"如玉帝使者女青律令。"[14]


明代買地券:"急急如五帝女青君主者律令敕","急急如五帝使者女青律","如違依女青天律治罪。"[15]


就我所掌握的資料,在買地券、鎮墓文中的女青,在她剛出現不久的南北朝時期還不夠活躍;唐朝以後,在五代、北宋時期,她出現的頻率是最高的;然後,在南宋(包括金)、元代、明代,出現的頻率依次降低。我手頭上的清代買地券數量不多,它們都沒有提到過女青,這說明在南宋以降的400多年裡,女青在她最後的活動領地內也逐漸淡出,日益變得陌生。


註:

①"復連"是宗教性質的詞語,宋傅洞真《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經》卷中《註解經文》云:"冢者,先亡墳墓。征呼者,因陰司考謫,乃追及生人。復連者,先亡傳屍,連累生人。"復連,就是死者鬼魂返回陽世,致生人病苦乃至死亡。


②長沙市文物工作隊:《長沙出土南朝徐副買地券》,《湖南考古學輯刊》第一輯,1982年。


③上海博物館館藏,未公開發表。


④見朱越利著《道藏分類解題》第61頁,華夏出版社;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第32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⑤本文所引《道藏》原文皆依據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影印本。


⑥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一冊第529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⑦《女青鬼律》今本六卷,文中卻稱"鬼律八卷",可知原本為八卷。又《通志·藝文略》"道家"著錄《女青鬼律》十卷。


⑧熊傳新《湖南湘陰縣大業六年墓》,《文物》,1981年第4期。


⑨陝西省文管會《西安南郊龐留村的唐墓》,《文物參考資料》,1958年第10期。另外,唐睿宗橋陵、武三思墓也發現了鎮墓文,也有同樣的句子。


⑩分別見於武漢市博物館《閱馬場五代吳國墓》,《江漢考古》,1998年第3期;《四川彭山後蜀末琳墓清理報告》,《考古通訊》,1958年第5期。

[11]成都博物館《成都外東跳蹬河發現宋代墓葬》,《考古通訊》,1956年第6期。


[12]倪志俊等《西安市北郊金代墓葬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91年第6期。


[13]泉州市文管會等《南安鐵券》,《文物》,1975年第3期。


[14]蔚縣博物館《河北省蔚縣元代墓葬》,《考古》,1983年3期。


[15]分別見於上海博物館《上海市盧灣區明潘氏墓發掘簡報》,《考古》,1961年第8期;遼寧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鞍山倪家台明崔源族墓的發掘》,《文物》1978年第11期;劉震、劉大文《河北遵化縣發現一座明墓》,《考古》1997年第4期。


開卷有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與考古 的精彩文章:

霍宏偉 : 白居易的詩城 · 洛陽城裡覓何人

TAG:民俗與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