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拆解上市P2P平台三季報:行業波動,何嘗不是一次自證的機會?

拆解上市P2P平台三季報:行業波動,何嘗不是一次自證的機會?

來源:零壹財經

作者:洪偌馨

最近一周,新金融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自己的三季度財報。不出意外的,幾家主要的P2P平台多多少少都出現了業務規模收縮的現象,而從數據的走向來看,表現層次不齊。

(馨金融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其中,業務規模降幅最大的是信而富,三季度撮合貸款總額不足2億美金,在上一季度環比下跌16.9% 之後,降幅進一步擴大至超過50%,如果對比去年巔峰時期超過10億美元的貸款規模,信而富的業務收縮趨勢就更加明顯,同比下跌超過80%。

其他幾家平台中,宜人貸的業務降幅居次,同比和環比下跌幅度都在40%左右;小贏科技和拍拍貸的業務收縮幅度則更小一些,環比分別下跌32.4%和12.1%。

事實上,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在前幾個季度,多家平台已經出現業務增速放緩甚至規模收縮的趨勢,但是三季度進一步收緊的監管環境與突然出現的「爆雷潮」使得這種趨勢加劇。

幾家平台的CEO也在財報中不約而同地提到,市場整體面臨不利因素、環境艱難,導致業務承壓。

三季度的業務收縮,是大家意料中的結果。但除此之外,幾家平台的財報透露出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以及結合行業整體環境變化所能感受到的未來趨勢,才更值得注意。

PART

1

按照以往的邏輯推斷,業務規模的收縮必然帶來營收的減少和利潤的降低。

但是對比了幾家平台的財務數據變化與業務規模變化之後,馨金融發現,這幾家平台的營收、利潤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降幅明顯低於前者,其中一些平台甚至表現出了不降反升的趨勢。

(馨金融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對於以往一直被指責依靠規模效應、大數法則來保持增長的P2P平台而言,這些數據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他們的能力——即便不依靠規模擴張,這些平台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風險管理、成本控制、流動性管理等能力保持平台的穩定運營。

以業績表現相對更好的拍拍貸為例,財報顯示,拍拍貸三季度實現營收11億元,環比增長4%,凈利潤環比增長6.9%至6.5億元,同比則大幅增長20%,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營業利潤率達41.9%。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為了應對三季度的行業波動和長期發展,做了很多防禦性措施。

一方面,拍拍貸進一步提升了質量保證金的覆蓋比例。截止到最新數據,質保金對未償還貸款餘額的覆蓋率為18.8%,較二季度提升了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這使得公司的一般及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6.2%。

質保金比率的提升和研發投入的擴大進一步增加了平台實現盈利的難度。這意味著平台必須進一步實現精細化運營,提高客單價,降低逾期和壞賬水平,管控好成本與費用。

財報顯示,拍拍貸三季度的撮合及服務費用同比下降24%,主要原因在於產品結構的調整;銷售及營銷費用同比下降18.1%,主要來自為獲客進行的品牌推廣減少。

與此同時,拍拍貸用戶的重複借款利率較上一年同期提升3.6%至69.8%,平均貸款規模同比增長33.6%至3396元。

事實上,這也是整個P2P行業在動蕩期的一種自我防禦機制,調整產品結構、借款期限拉長、增加平均借款規模。只不過,這種調整對於平台的風險控制和流動性管理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

據馨金融了解,目前,拍拍貸投入研發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已經被應用到貸前、貸中、貸後三個環節,尤其是貸後管理過程中,催收機器人的使用使得拍拍貸三季度的逾期風險整體可控,90天以上逾期率比上季度下降了1.24個百分點。

除了拍拍貸以外,另外一些平台也表現出了相似的特點。

比如,小贏科技在同比貸款規模降低13.1%的情況下,今年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9%至2.75億元,凈利潤從2017年的1億增長至1.98億,同比增幅達89%。

根據財報,這種轉變也與小贏在業務結構方面的調整有關,發力「小贏卡貸」業務使得用戶的粘性更高,也帶來了更好的現金流。

PART

2

除了公司的財務數據之外,P2P行業的整體環境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零壹財經此前發布的網貸行業三季報顯示,儘管三季度P2P行業累計成交額大幅下降,但在8月迎來了行業「冰點」之後,9月已經開始回暖。這意味著在「爆雷潮」之後,用戶信心開始恢復,投資和借貸活動開始恢復正常。

過去幾年新金融行業大發展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長,這個閘門一旦打開,就很難再關回去。借款端的服務是如此,理財端的需求同樣如此。

之前和幾個朋友交流今年的投資理財狀況時發現,幾個人的股票、基金都虧得一塌糊塗,只有投資在P2P平台的定期理財是盈利的。大家討論之後都在感嘆,二級市場越是動蕩,只會讓大家對P2P理財的需求更旺盛。

但是需求增長的同時,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裡,這個行業里能夠持續提供服務的平台數量將會大幅減少,平台的淘汰不斷加速。

零壹財經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已經提交自查報告的平台有528家,占已排查平台總數的45.3%。而根據此前監管的要求,合規檢查需在12月前完成,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有一半的平台無法跨過合規的大門。

與此同時,過去一段時間裡,隨著銀行存管白名單出爐,不斷有銀行退出存管業務;還有一些地區傳出消息,將清除待收在一定量級以下的平台,這都使得更多平台的未來變得生死未卜。

換言之,P2P行業將有一大批平台倒在通往合規的路上,這是眼下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是如果能夠渡過這段行業的艱難時期,也就意味著將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分享更大的市場紅利。

前述幾家公司的CEO也都在財報中表示,正在為合規檢查做準備。如果上市平台嚴格的信息披露機制能夠幫助他們更早地跨過合規門檻,或許他們將成為第一波分享新一輪市場紅利的平台。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零壹財經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金融科技創想峰會在京召開 行業迎來變革與發展契機
警方通報!上海超8成非法集資案件在逃人員落網,聯璧金融、聚財貓案已查凍12.4億資金

TAG:零壹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