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1954年7月26日清晨的江西省南昌市附近,3架飛機振翼騰空,在天空中變換編隊,做著種種特技表演。兩天後,《人民日報》在第一版上發表了新華社的報道《我國自製飛機成功》,宣告了我國航空製造工業光輝的開端。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先修理後製造,再自行設計

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戰爭就爆發了。志願軍赴朝後,時有因沒掌握制空權,地面部隊和交通線處在美軍空中威脅之卜的情況。毛澤東指出:「我們打了幾十年的仗,建立了強大的陸軍。但是,我們沒有空軍對付頭上的敵機。今天,我們有了建立海、空軍的條件,應當著手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和一支強大的空軍。尤其是空軍,對於國防極其重要,應當趕快建立。」

早在1949年3月,國民黨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起義時,毛澤東就提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那時,還只是初步的想法。而今,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周恩來、陳雲、李富春、聶榮臻等隨即著手研究籌劃創建中國航空工業事宜。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時任東北郵電總局黨組書記兼第一副局長的段子俊,突然接到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李富春召見的通知,匆忙趕到東北局駐地。一見面,李富春就告訴段子俊:「中央決定成立航空工業局,要調你去工作,而且馬上就組團到莫斯科,與蘇聯進行援助我國建設航空工業的談判。」

關於中共中央對籌建航空工業的指示精神,李富春向段子俊簡介說:「一、以最快的速度解決航空工業建設問題;二、在技術準備上主要靠蘇聯的力量;三、工:作如何組織起來、組織的形式,要認真而慎重地考慮。」

段子俊匆匆趕到北京,參加了在西花廳連續召開的兩次會議。會議由周恩來主持,進行得很熱烈。在會上,討論更多的是發展道路問題。周恩來指出: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道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我們是先有空軍,大批作戰飛機需要修理,這是首先要解決的。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針對中國先有空軍、後有航空工業的特殊情況,周恩來敘述了由毛澤東審定的先修理後製造、再自行設計的航空工業建設方針。原則是「由小到大」,在設計建立修理工廠的同時,考慮以後轉為製造廠的問題。

周恩來在總結髮言時說:「我國是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五六億人口的國家,靠買人家的飛機,搞搞修理是不行的。」

會議還商定了組團赴蘇聯的事宜。關於談判,周恩來已代表中國政府和蘇聯政府打了招呼。會上定下淡判代表團由重工業部代部長何長工、段子俊和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的沈鴻3人組成,何長工擔任代表團團長。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談判有三個焦點,從不理解到理解

1951年1月1日,何長工、段子俊、沈鴻3人,帶著周恩來「要謙虛、謹慎,要向蘇聯同志說明我國航空工業沒有基礎,希望他們幫助」的一再囑咐,在北京登上蘇制「伊爾-12」型飛機前往莫斯科。

在正式談判前,何長工單獨約見了蘇方的談判主持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外長維辛斯基。維辛斯基是久經沙場的老外交家,曾出任過駐英國大使,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談吐舉止幽默風趣。談判當天,蘇聯方面組成了由維辛斯基負責的7人委員會,成員來自外貿部、國防部、航空工業部、航空工業總設計院等單位,由此可見其重視程度。

談判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建設航空工業的道路和原則。開始時,蘇方對中方提出的由修理到製造的方針不理解。他們認為先談修理的問題,製造是以後的事,此次不必考慮。何長丁、段子俊反覆解釋了要有長遠觀點的意義,強調一開始就要從布局、土建、設備安裝等方面考慮向製造的過渡。經過力爭,蘇方接受了中方的意見。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第二個問題,是修理的規模,談得比較順利。雙方議定當年修理髮動機1500台、飛機300架,主要機型是米格-9、米格-15,雅克-11、雅克-18,拉-9、拉-11等。建設規模為年修理髮動機3000台、飛機600架。

最費周折的是第三個問題,即工廠的設計在哪裡進行。蘇方一再堅持在莫斯科設計,送圖紙到中國按圖施工。何、段則反覆指出這樣難以符合中國具體國情,因為基本建設很複雜,要在選點、水文地質勘探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我們不能為修改與現實脫離的圖紙,整天乘飛機往蘇聯跑。最後,蘇方放棄了在其國內設計的原設想。

談判成功了。為了保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創建工作,進入運行,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於1951年4月17日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

1954年7月26日清晨,在江西省南昌巾附近,平素顯得有些荒涼的國營320廠試飛站,突然人聲鼎沸。第二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省委副書記白棟材、空軍副政委吳法憲、二機部四局的負責人、總顧問,以及空軍、海軍、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領導,彙集在臨時搭起的主席台上。

在簡陋的飛機跑道起飛線上, 3架軍綠色的飛機翹首待飛。趙爾陸為飛機剪綵後,綠色的信號彈劃破長空,3架飛機振翼騰空,在試飛站上空變換編隊,做著種種特技表演。

這3架飛機,是計劃中預定於 1955年第二、三季度試製出的雅克—18教練機。兩天後的《人民日報》第一版,發表了新華社的報道《我國自製飛機成功》,說:「7月26日,在某地隆重地舉行了試飛典禮大會,在雷動的歡呼聲中我國首批自製飛機飛上了祖國的天空。」報道稱:「這是我國航空製造工業的光輝的開端。」

自製飛機試飛成功的消息,引起了舉國的興奮。毛主席的一位秘書,在與四局局長王西萍不期而遇時說:「這可是件大喜事呀!應當請毛主席題詞,給工廠鼓勵鼓勵。」王西萍順水推舟地說:「那再好不過了,此事就拜託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五招識別老人健康與痴呆
老知青回憶往事:緬甸叢林15年的紅色陣營時光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