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我軍文工團演出服沿革!
文工團演出服,也稱文工團禮服,是軍隊專業文藝團體演出時穿著的制式服裝,屬於軍禮服的一種。前些天,我們分別介紹了我軍禮服、儀仗隊禮賓服的發展沿革,引起很多讀者興趣。下面再介紹一下我軍文工團演出服的今昔。 戰爭時期我軍宣傳隊、文工團 和戰士穿的一樣 紅軍初創時期,已經建立了專門的文藝演出組織,一般叫宣傳隊。以後,一些宣傳隊改稱劇社,如戰士劇社、戰鬥劇社、抗敵劇社、戰地服務團等。解放戰爭時,一些宣傳隊、劇社改稱文工團。新中國成立前夕,各大軍區(野戰軍)、軍政大學、兵團、軍等相繼組建文工團。戰爭時期,我軍的宣傳隊對於戰場鼓動起了重要作用。
紅軍宣傳隊隊員。 由於受戰爭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宣傳隊沒有專門的制式演出服,宣傳隊員和戰士穿的一樣,演出時穿的軍服和普通軍服樣式、布料完全一樣,頂多是新一些、乾淨一些。那時侯別說宣傳隊員服裝和戰士一樣,其他待遇甚至還不如前方普通戰士,如吃糧一天要少幾兩,發鞋每年還少兩雙。可是也沒有誰不服氣,戰爭時期嘛,「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那時宣傳隊員除了宣傳鼓動工作,有時還參加戰場救護,甚至直接參加戰鬥。
1941年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小演員合影。
新中國成立前夕,第三野戰軍文工團女兵。 新中國成立初期 有了專門的演出服 新中國成立後,各方面條件好了,人民解放軍進入正規化建設時期。1950年,全軍裝備50式軍服。50式軍服一開始並沒有專門的文工團演出服,文工團員服裝與普通戰士一樣:夏季均戴大檐帽;男文工團員夏服上衣為套頭式,緊袖口;女文工團員夏服為連衣裙,冬服為列寧服。佩戴三軍金屬帽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布質胸章。1951年後,女文工團員改戴無檐帽,但也有戴解放帽的。
中國人民志願軍文藝工作者在前沿坑道慰問戰士。 1953年專門給文工團員設計了制式服裝。男團員戴大檐帽,女團員戴無檐帽;上衣都是蘇式套頭衫,三粒銅扣,兩個上挖袋,扎武裝帶;男團員穿馬褲,女團員穿藍色裙子,均穿長統靴;衣料是呢子,還配有呢子大衣。在當時來說,這套行頭已經是相當「奢華」了。
1953年剛換上正規演出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軍文工團員,此時還沒有任何識別標誌。
1954年解放軍歌舞團出訪東歐的照片。
解放軍歌舞團女合唱隊員 威武、神氣的55式文工團禮服 1955年,為配合實行軍銜制,全軍換裝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這套軍服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第一次設置了禮服和常服兩大類軍服。三軍文工團員也配發禮服,樣式、顏色與軍樂團、體工隊禮服相同。此後,我軍文工團演出服與軍樂團演出服款式基本一樣。 陸、海、空軍文工團男團員: 大檐帽,顏色按軍種區分:陸軍帽頂、帽牆均為棕綠色,帽瓦上邊有正紅色牙錢,下邊有本色牙線;海軍帽頂夏季為白色冬季為藏青色,帽牆藏青色,外圍黑色紗帶,帽瓦上、下邊緣有白色牙線;空軍帽頂、帽牆均為棕綠色,帽瓦上邊有天藍色牙線,下邊有本色牙線。均有黑色帽帶,金黃色帽扣,黑色帽檐。 上衣為小翻領,單排五粒古銅色紐扣,四個暗袋有袋蓋,下衣為散腿褲。顏色按軍種區分:陸軍上、下衣均為棕綠色;海軍夏季上衣白色,下衣藏青色,冬季上、下衣均為藏青色;空軍上衣棕綠色,下衣藏藍色。
1956年總政歌舞團男聲小合唱。 陸、海、空軍文工團女團員: 無檐軟帽,顏色按軍種區分:陸軍棕綠色,帽瓦上邊有正紅色牙線;海軍藏青色,帽瓦上邊有白色牙線;空草棕綠色,帽瓦上邊有天藍色牙線。 上衣為小脖頭,翻領,單排三粒古銅色紐扣,左、右平口暗袋有袋蓋;白襯衣,扎領結;下衣為裙子。顏色按軍種區分:陸軍上衣棕綠色,下衣藏藍色;海軍夏季上衣白色,下衣藏青色,冬季上、下衣均為藏青色;空軍上衣棕綠色,下衣藏青色。領結顏色:陸、空軍棕色,海軍藏青色。
男女文工團員均佩戴55式帽徽、肩章、領章,扎武裝帶。「遠看將校服,近看大茶壺」。說的是當時文工團穿的毛料服遠看和將校官常服差不多,文工團員們的肩章上沒有軍銜標誌,只有一個古笙的標誌,有人就戲稱古笙是大茶壺。1955年文工團員佩戴文工團肩章和軍兵種領章,1958年又設計了新的文工團領章,將文工團的古笙符號移到領章上。
55式陸軍軍樂團、文工團、體工隊肩章。
58式軍樂團、體工隊、文工團領章。
朱德元帥與文工團員交談。
上世紀50年代參加歡迎活動的西藏軍區女文工團員。 戴紅領章的文工團演出服 1965年6月1日我軍取消了軍銜制,為節省開支和體現官兵一致,同時取消了禮服等毛料軍服。除海勤幹部、戰士仍發呢服外,全軍幹部、戰士軍服用料一致,均為棉布。文工團員的著裝和全軍官兵一致,戴解放帽,佩戴全紅帽徽、領章。
上世紀70年代初昆明軍區政治部宣傳隊女隊員。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初期,由於執行特殊任務的需要,我軍部分人員開始裝備毛料軍服,最早先從三軍儀仗隊開始。1972年2月為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周總理指示專門為儀仗隊定做了毛料服。這年4月,中央軍委批准駐外武官配發毛料軍服:夏服為凡爾丁;冬服武官為華達呢,譯員為毛嗶磯。 此後不久,我軍軍樂團、專業宣傳隊開始配發毛料服裝。所謂專業宣傳隊,就是有正式編製的原文工團。按規定,大軍區以上單位及海軍艦隊、軍區空軍才有專業文工團。
1973年鐵道兵政治部宣傳隊演出。
1973年海軍政治部宣傳隊演出。 1974年8月16日,原總政治部、總後勤部聯合下發《關於宣傳隊、軍樂團和儀仗隊演出服、禮服規定的通知》,規定從1974年6月起陸續換髮新的毛料演出服、禮服。 配發的範圍:凡是各軍區、軍兵種、各總部和海軍艦隊、軍區空軍經中央軍委批準定編的宣傳隊和總部的軍樂團、儀仗隊均按編製人數配發毛料演出服或禮服。其中,行政、勤雜和舞台服務等不登台演出的人員不配發演出服。 服裝制式:宣傳隊、軍樂團為幹部制式;儀仗隊按隊列要求為幹部、戰士兩種制式。 服裝用料:夏服為凡爾丁;冬服為毛嗶磯,大衣、栽絨帽為交織馬褲呢。 當時軍、師兩級機關和部隊所屬宣傳隊,按規定不發毛料軍服。演出服一是利用庫存,當時各文工團還保留不少55式文工團禮服(演出服),換上65式帽徽、領章就行了;二是由軍需工廠新製作的。
穿毛料演出服的解放軍軍樂團團員。他們的演出服是1965年以前庫存的,肩上還有用於戴肩章的肩袢。
上世紀80年代初部隊文工團演出服。
前線歌舞團慰問部隊。 改革開放後的85式文工團演出服 上世紀80年代初,借改革開放的春風,我軍開始醞釀軍服改革。1983年,在全軍正式裝備新式軍服之前,我軍儀仗隊、軍樂團、文工團等率先換髮新軍裝,揭開了這次大換裝的序幕。
換髮新式演出服的軍樂團。 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從1983年8月1日起正式配發新式禮賓服和演出服。不久全軍專業文工團也換髮新式演出服。當時有一部電影《穿校官服的小兵》,就是反映部隊文工團的一群小兵穿上了新式毛料演出服,即所謂「校官服」。 文工團服裝改革後,與軍樂團演出服式樣相同。戴大檐帽,帽頂和帽牆有標誌軍種的牙線和帽牆絲帶。三軍的帽徽為圓形,恢復55式帽徽式樣。上衣為開領平脖頭,系領帶,佩戴肩章。三軍演出服袖口和褲中縫處均有標誌軍種的牙線和兩道黃線。 服裝顏色陸軍為棕綠色;空軍上衣為棕綠色,軍褲為藏青色;海軍上衣為白色,軍褲為藏青色。軍種的牙線陸軍正紅色,海軍白色,空軍天藍色。領帶男文工團員藏青色,女文工團員玫瑰紅色。 文工團肩章版面顏色:陸軍正紅色,海軍黑色,空軍天藍色。 新式服裝用料是毛滌混紡凡爾丁。
85式文工團、軍樂團肩章。 改革後的服裝,莊重,樸素,大方,符合我國的民族習慣和我軍的傳統。1985年5月1日,全軍裝備85式軍服。先期換裝的儀仗隊、軍樂團、文工團禮賓服、演出服,是這次全軍換裝的一部分,因此也統稱85式軍服。
剛換上新式演出服的青年演員。 實行新軍銜制後的文工團演出服 1988年10月1日,為配合軍銜制的實行,全軍裝備新式軍銜服裝——87式軍服。剛換裝87式軍服時,文工團演出服仍為85式,只是更換了87式帽徽、肩章和領花。1989年3月17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批准了儀仗隊、軍樂團、文工團的禮賓服、演出服,並由總後勤部按批准的樣式組織生產,於國慶40周年時開始穿著。
87式文工團肩章 文工團夏演出服為西服式,男上衣為尖駁頭,前襟單排兩粒扣,兩個平袋蓋的下挖袋,方下擺,散袖口,後背有縫,下端開衩;女上衣為平駁頭,前襟單排兩粒扣,有前刀背,中腰有假腰帶,圓下擺,散袖口。配錐型無褶裙,裙後身下擺開衩。冬演出服為西服式。男為尖駁頭,雙排兩粒扣,胸部兩側各有一配扣,兩個平袋蓋的下挖袋,散袖口,後背有縫,下端開衩;女上衣為尖駁頭,雙排兩粒扣,兩個平袋蓋的下挖袋,散袖口,後背有縫。配錐型無褶裙,後身下擺處開衩。 夏演出服為70/30毛滌凡爾丁,冬服、大衣為70/30毛滌禮服呢。夏演出服顏色,陸軍為米黃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天藍色。冬演出服及大衣顏色,陸軍為海藍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寶藍色。 與演出服配套的有大檐帽,白襯衣,藏青色(女文工團員玫瑰紅色)領帶,黑色皮鞋(女文工團團員冬季黑色皮靴)。
1989年裝備的文工團演出服。 新世紀的07式文工團演出服 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裝備了新一代軍服——「07」式軍服。 07式文工團演出服包括大檐帽、卷檐帽、春秋演出服、夏演出服、冬演出服、禮服皮鞋(靴)和配套服飾。 樣式,男演出服與軍樂團禮賓服相同,上衣為平駁領、單排四粒扣,袖口鑲三道金黃色飾條。褲子為西式褲,褲側縫鑲金黃色飾條。大衣為開關領、雙排六粒扣。女演出服上衣為平駁領、單排4粒扣;配西服裙(春秋)和西式褲(冬);大衣為雙排6粒扣開關領。 顏色:陸軍為松枝綠,海軍為白色(春秋)和藏青色(冬),空軍為藍灰色。 用料:春秋演出服為毛滌嗶嘰;冬演出服為毛滌加厚嗶嘰;大衣為毛絨混紡大衣呢。
07式文工團臂章。 根據07式軍服著裝規定:著演出服時,春、夏、秋季穿春秋服,冬季穿冬服。戴大檐帽或卷檐帽,內著禮服襯衣,系領帶,穿文工團皮鞋,佩戴松枝葉領花、文工團肩章、胸標、級別資歷章、文工團臂章、姓名牌和綬帶。炎熱天氣執行室外演出任務時,著短袖夏常服上衣,男演員穿文工團夏褲,女演員穿文工團西服裙,佩戴橄欖枝領花、文工團軟肩章、軟胸標、文工團臂章、姓名牌和綬帶,穿制式襪子,女演員穿肉色絲襪和文工團皮鞋(靴)。針對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業餘演出隊自購裝備演出服的現象,規定特彆強調:軍隊業餘文工團(隊)和非現役軍人不得仿製、借穿文工團演出服。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演出專場。 作者系軍史專家徐平


※我國軍隊中此款手槍服役了半個世紀,在外國也很暢銷
※狙擊手有哪些細節需要注意?
TAG:秋天的草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