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要害皇后,太監提醒他:皇帝不傻,魏忠賢急忙將太監滅口
天啟皇帝朱由校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他讀書不多,沒什麼文化,不愛詩詞,也不愛江山,偏偏無師自通,練就了一手精湛的木匠活。據說朱由校製作的傢具,造型美觀,工藝上乘,不次於皇宮中的其他陳設。如果朱由校不是皇帝,他大可以醉心於傢具事業,但他恰恰是明朝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時期,明朝的江山已經風雨飄搖,這就很難讓人不把他和昏君畫等號了。
朱由校16歲繼位,23歲去世,在這短短的七年之中,明朝的朝政越發黑暗。朱由校不理政事,每天渾渾噩噩,一味寵信宦官魏忠賢和他的乳母客氏。魏忠賢和客氏互相勾結,在朝堂上,魏忠賢打擊東林,試圖獨攬大權,在後宮中,客氏迫害妃嬪,妄圖獨霸後宮。不過客、魏二人雖然囂張,雖然迫害了很多人,但有兩個人,卻是他們想害而不敢害的。
這兩個人,一個是朱由校的弟弟朱由檢,一個是朱由校的皇后張嫣。提起張嫣,就不得不提,明末那場轟轟烈烈的選美比賽。朱由校登基後,為了給他挑選皇后,明朝在全國各地挑選了五千名女子進京,然後經過數月的層層選拔,最終選出了一位皇后,這名女子就是張嫣。張嫣身材修長,面色紅潤,如朝霞映雪,美麗端莊,即使楊玉環,趙飛燕在世,亦無法和她相提並論。
除去容貌,張嫣最為人稱道的,是她的性情。張皇后性格貞靜,持重端謹,入宮之後,對魏忠賢和客氏的所作所為,極為厭惡。有一次朱由校來看望張嫣,見她正在讀書,便詢問皇后在看什麼書?張嫣回答,趙高傳。意思是在提醒朱由校親近忠臣,遠離魏忠賢。但朱由校只是一笑了之,依然對魏忠賢信任有加。見丈夫不聽,張嫣極為不悅,數日不見笑容。朱由校對張嫣非常寵愛,為了討皇后歡心,朱由校甚至親自撐船,帶皇后泛舟遊玩。
結果皇后依然悶悶不樂,朱由校只好讓了一步,保證按時批閱奏章,張嫣這才勉強露出了笑容。張皇后的數次忠言直諫,招來了魏忠賢等人的忌恨。為了打擊張皇后,魏忠賢先是派人收買了一名罪犯,責令他污衊張皇后是罪犯的女兒。隨後魏忠賢不失時機的向朱由校進言說,罪犯之女不可玷污宮闈,應當廢黜張嫣的皇后之位。朱由校雖然不關心朝政,但也沒有昏庸至此,所以並沒有相信魏忠賢的話。
魏忠賢眼看一計不成,又想了另一個計劃。他覺得誣陷失敗,是因為沒有證據,所以再次陷害,一定要證據確鑿。這次,魏忠賢從宮外收買了多名刺客,把他們藏在了朱由校的寢宮附近。然後魏忠賢引領朱由校,將刺客搜出,並在刺客身上,搜出了匕首等行刺之物。朱由校大驚失色,當即命令魏忠賢徹查此事。魏忠賢接下來的計劃是,指使刺客誣陷信王朱由檢聯合張皇后謀逆篡位。
魏忠賢想法是,謀逆大罪如果定罪,肯定可以將張皇后和信王一併除去,到時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然而在關鍵時刻,魏忠賢的一個心腹太監提醒了他一句,皇上不傻,他雖然不問世事,對什麼都不在意,但對皇后和兄弟,卻是情深義重,假如此事敗露,那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魏忠賢一聽,當即出了一身冷汗,他再三權衡,最終沒敢下手,急忙派人除掉了幾名刺客,連這名太監也被魏忠賢一併滅口。事後皇帝詢問,魏忠賢只說,刺客無人指使,便把事情敷衍了事,以後再也沒敢對張皇后下手。


※溥儀剛下車,一群人跪地喊皇上,溥儀問了個問題,再也沒人喊了
※此人大喊:戚繼光抗倭用的是倭刀,殺手一聽,果斷將他砍死
TAG:秤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