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領館遇襲——巴基斯坦為何會淪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中國領館遇襲——巴基斯坦為何會淪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原標題:中國領館遇襲——巴基斯坦為何會淪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11月23日,中國在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的領事館,遭到三名恐怖分子的暴力襲擊,巴方安全部隊果斷還擊,三名匪徒被擊斃,而兩位巴鐵警察也在過程中不幸中槍犧牲。


事後據BBC消息,俾路支省(Balochistan)非法武裝「俾路支解放軍」(Balochistan Liberation Army,BLA)宣稱策划了襲擊事件。

對巴基斯坦,中國人的印象通常還是比較不錯的,畢竟這個南亞第二大國,可以說是地球上與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之一。但與此同時,巴鐵恐怕也是亞洲所有非戰亂國家中,安全形勢最為動蕩的之一。恐怖襲擊在這裡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為什麼巴基斯坦恐怖襲擊會這麼頻繁?這其實與這個國家特殊的國情有著直接的關係。


最直接的一點,當然是眾所皆知的,與阿富汗千絲萬縷的聯繫。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毗鄰,並同為遜尼派伊斯蘭國家;民族成分方面,巴阿兩國也是頗有淵源,比如阿富汗的第一大民族——普什圖族,同時也是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民族。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巴基斯坦基於伊斯蘭的同袍之情,以及對蘇聯南下印度洋戰略威脅自身國家安全的擔憂,也積极參与到了美國主導的援阿抗蘇大業中,並在這個過程中與阿富汗抗蘇武裝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蘇聯撤兵後,阿富汗出現權力真空,各派抗蘇武裝展開內戰,得勝的塔利班,在以白沙瓦為首的巴國北部地區擁有強大影響力,同樣跟巴基斯坦軍方也瓜葛頗深。本拉登就長期受巴基斯坦內部某些勢力暗中庇護,最終也是在巴國北部境內被美軍擊斃——由此可見巴國與阿富汗恐怖勢力之淵源。

既然跟塔利班、基地有這麼大的瓜葛,巴國想太平自然也就成了難事。特別是911之後,美國掀起反恐戰爭,並強令各國站隊。巴基斯坦當然不敢違抗美國,必須承擔相應義務,但同時又跟基地、塔利班斬不斷理還亂,再加上巴國內政一向不穩,不僅社會矛盾較激烈,政壇、軍方派系鬥爭也十分頻繁,這本身也導致了政府對社會秩序的控制下降,並且給了恐怖勢力大量的可乘之機。這種情況下,恐怖襲擊在巴基斯坦頻繁發生,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的。


但是,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已。並不是所有的恐襲,都和基地、塔利班有關。比如這一次對中領館的恐襲,宣稱對此負責的,就是一支以少數族群——俾路支族建國為目標的恐怖勢力——俾路支解放軍。


這就涉及到巴國內部恐怖事件頻發的第二大淵藪——民族問題。巴基斯坦地處南亞次大陸西北角,是南亞——中西亞兩大地緣板塊交匯處,歷史也是中西亞勢力入侵南亞的陸上通道。這種地緣區位的特殊性,使得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民族構成十分複雜、主要民族有旁遮普族、信德族、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然後這四大民族又可以分為與印度高種姓淵源頗深的印歐族系(旁遮普族、信德族)和中亞族系(普什圖族和俾路支族),相應的,在語言上,也分為印度語族和波斯語族。


這就很麻煩了。雖然多民族國家並不罕見,但巴基斯坦卻有一個問題——就是主體民族的優勢並不太明顯。作為第一大民族的旁遮普族,僅占人口的63%——並沒有達到絕對多數,而且聚居區也局限於東部和東北部,即便是加上第二大民族信德族(人口佔比18%),聚居區也最多就擴展到東南部的信德省——二者加起來,大致就是印度河流域這個狹小範圍。廣袤的西部,以及北部山區,在民族、文化、語言方面深受中亞影響,與印度河核心區的差異比較明顯。


當然,如果巴基斯坦主體文明夠強大,那也足以對西、北少數族群產生足夠的吸引力——或者是威懾力。但巴基斯坦本身就比較貧弱,國家資源又主要用於跟東面的印度對峙,所以能投入到內部維穩或者融合的資源比較有限;而且在文化上,巴基斯坦本身也沒有什麼原生主體文化——雖然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但印度文明的核心早已轉移到了恆河流域;而巴基斯坦本身的國家文化和意識形態支撐——遜尼派伊斯蘭教,其本身是源自中東。


這意味著,巴基斯坦的本部核心區,在面對西部、北部少數族群時,既缺乏足夠的物質資源,也不具備足夠的精神向心力,所以很難對當地形成實際控制,更別說文化融合。


這自然就會導致民族分離主義浪潮的猖獗。比如俾路支高原上的俾路支民族,地緣上自成一體,文化方面和主體民族差異明顯,再加上經濟落後,社會形態以部落為主,國家意識天然淡漠,這些天然都是分離主義滋生的隱患。這些問題,再加上當年印度撤出南亞時,故意埋下的民族分裂地雷,以及後來美國出於自身利益,對俾路支人獨立運動的利用(美國至今拒不承認俾路支解放軍為恐怖組織),這一切,都導致了俾路支強烈的分離主義情緒。


而這只是俾路支族而已。在其他民族或者族群之間,這種矛盾同樣存在,民族融合程度整體較差。而巴國的貧弱,不僅意味著大家必須中央手中的資源有限,缺乏消弭矛盾和衝突的籌碼;更意味各族群面對相對匱乏的資源,其爭奪勢必更為激烈,更容易引發矛盾和衝突。再加上外國勢力的插足,巴基斯坦這種小國,又不具備中俄這種大國那樣的抵制能力,各方面因素彙集,巴國民族衝突衍生出的恐怖勢力滋生,恐怖襲擊頻發,也就在所難免。


其實對民族融合度差這個問題,巴基斯坦政府也是想了辦法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合適的辦法,就是打造一條能得到各民族普遍認同的情感紐帶,並將它凌駕於民族認同之上,這樣一來,依託這條共同情感紐帶,巴國就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彌合民族分歧,增強國家凝聚力,降低分離主義和恐怖主義的風險。

那麼,什麼紐帶,可以承擔這個歷史重任呢?就巴基斯坦現實國情而言,能滿足這個要求的,只有一個——即宗教認同。


巴基斯坦雖然內部民族眾多,彼此間融合程度差,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宗教認同——伊斯蘭教遜尼派。通過強化對遜尼派伊斯蘭教的認同,巴基斯坦就能夠有效淡化民族分裂風險。


而且,遜尼派伊斯蘭教對巴基斯坦的意義,還不止於此。眾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歷史上淵源極深。印度河流域本就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旁遮普人和信德人也都屬於印歐人種——與印度的婆羅門、剎帝利系出同源。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面對明顯更加強大的印度,巴基斯坦如何維護自身國家的獨立性?或者說,如何維持國民——尤其是主體民族對國家的向心力和認同感,而不被印度給吸走?

答案依然是強化伊斯蘭認同。在族群認同下,旁遮普和信德人跟印度高種姓本就系出同源,所以講這個的話,巴基斯坦面對印度的文化沙文主義時,完全缺乏反抗之力。而強化伊斯蘭認同,這下與印度教文明的差異性就凸顯出來了。只有在穆斯林這個宗教身份下,巴基斯坦才能有效抵禦來自印度的「種族認同」的蠱惑。


所以,無論是基於內部的族群融合,還是外部的抵禦印度,伊斯蘭認同都成為巴基斯坦的立國之本。內部族群矛盾越深,外部印度壓力,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化傾向就會越明顯。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對宗教的太過推崇和強化,反過來,不僅也會擴大宗教在民間的影響力,而且也會使巴基斯坦民眾在宗教的認知方面,更加倒向原教旨主義——而這又與恐怖勢力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巴基斯坦再用推崇伊斯蘭維護國家凝聚力和認同感的同時,恐怖勢力打著原教旨主義旗號的極端思想和行徑,得以在巴基斯坦社會層面大肆流傳,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認同。


這就讓巴基斯坦政府很尷尬了。他們當然不想恐怖勢力泛濫,但他們又不能淡化民眾對伊斯蘭認同——反而要不斷加強。其結果就是,隨著民眾的宗教情結過分增強,恐怖組織的那套「聖戰」理論,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最終尾大不掉,讓這個國家,成為恐怖襲擊的溫床!


以上三點,就是巴基斯坦恐襲不斷的根本原因。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困境呢?很簡單,對內發展經濟,對外緩解印巴衝突。


印巴衝突如果能夠緩和,巴基斯坦借宗教認同抵禦印度族群認同衝擊的必要性就大幅下降,同時也能抽出更多的資源,來用於緩和民族衝突,或者收拾恐怖分離主義。


而發展經濟也是同樣是這個道理。經濟發展了,不僅巴基斯坦政府手中的資源多了,而且各民族也不必在為了有限的資源,而爭的你死我活,民族矛盾得到緩解,借強化宗教認同來壓制民族分歧的必要性也會隨之下降。


而這兩者的實現,和中國都大有關係。



雖然印巴近年來已經有所緩和,但想讓印度從根本上放棄對巴基斯坦的敵意,這個還是有難度的。可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以及在大西南的經營和布局,隨著這種威懾力的增強,印度再想甩開膀子跟巴基斯坦大幹特干,那也更加不容易。而中巴經濟走廊,更是巴基斯坦脫貧致富的最大指望。


但換個角度,這也讓中國成了巴國恐怖勢力的眼中釘之一。要是中國牽制了印度,讓巴國將資源回調國內,又再幫巴基斯坦脫了貧致了富,那恐怖分子在巴國的生存土壤就凉了。上述原因,再加上美國的攛掇,這些恐怖勢力自然會想方設法的來針對中國。之前屢次爆出的對中國工程師的襲擊,乃至於這次對卡拉奇領館的襲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


那麼,這次恐怖襲擊,會對中巴經濟走廊產生什麼樣的具體影響呢?未來的合作過程中,如果頻繁發生恐襲,中巴又該如何應對?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系列1892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國際時事分析系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石 的精彩文章:

伊朗究竟哪兒得罪了美國?為什麼美國就是不肯放過它?
取消「出生公民權」背後,特朗普欲對「美國價值」重新定義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