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叔本華是近代西方人本主義的哲學思潮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在西方哲學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叔本華的哲學理論是一種「悲觀主義」的人生哲學,十分關注人類的痛苦。他從人自身出發,創造以意志和表象為基礎的唯意志論哲學體系,認為人生的本質是痛苦,得出了人生痛苦由意志得來的悲觀論調。在叔本華看來,要想從痛苦的人生中解脫出來,就要對意志和生活表象進行徹底的否定。

叔本華的哲學之所以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或許更多的源於他的這個思想基礎,即從最低以至最高等的意志現象所顯現的各階段中,意志總是孜孜不倦的努力著,但並沒有最終目標或目的,因為努力就是意志唯一的本質,無所謂達到目標而告終。所以,它永遠無法獲得最後的滿足,沿途只有荊棘和障礙、痛苦和無聊、掙扎和焦慮,就這樣永無盡期地持續下去。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那麼,叔本華為何對人生如此悲觀呢?他的哲學看似悲觀,是不是這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樂觀和積極性呢?今天哲學詩畫就這些問題,一起來和大家分享和探討下。

1,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歷史背景

叔本華活躍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他思想中洋溢的悲觀主義色彩與一直承受官僚封建反革命勢力打壓的資產階級的悲觀情緒相吻合,也揉入了對生活的感悟,對現實中的現象有深刻的見解,迎合了當時大部分人對現實的不滿情緒與資產階級逃避現實的風氣。

叔本華意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們為追逐個人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即是意志世界的顯現,進而推導出人生痛苦,悲觀的論調。在非理性主義思潮影響下,叔本華唯意志論哲學和悲觀主義人生觀便在其影響和作用下應運而生。

2,有意志,就必然有痛苦

「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是叔本華唯意志論哲學的兩個基本命題。

1)世界是「我」的表象

叔本華將現實世界歸結為意志的表象,認為世界萬物的存在完全基於它與人的關係之中的,人所認識的一切事物受著主體人(即「我」)的制約,世界永遠只是主體表象的客體,沒有主體就沒有客體,人所生活的世界只是人的表象世界。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表象分為直觀表象和抽象表象。

叔本華從認識論出發一反康德對「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理解,將非理性,超理性的直觀認識稱為知性認識,這種知性認識是對錶象的一種悟性直觀。在叔本華看來,人既是具有知性和理性這兩者思維,知性通過直觀和感知從而產生對象和客體,即為直觀的表象。理性是以知性為根源,對錶象形成概念,是抽象的表象,但只是一種表象的表象。叔本華通過這些實現了主客體的統一,從而得出一切客體的存在都是建立在主體之上,只用通過主體才能認識客體,同時叔本華認為理性只拘泥中表象的範圍之內,通過理性來探尋世界的本質是不可能的。

2)世界是「我」的意志

叔本華認為,意志具有同一性的特點,世間萬物的同一本質就是意志。

意志本身是為一種盲目的、非理性、不可竭止的欲求,是生命不竭動力的體現。生命是人的內在屬性,是一面鏡子顯現意志的世界,由此意志和生命之間必是密不可分的。以求生存為基本特點的欲求是一種生存意志,它與伴隨著生存意志而生的生殖意志合起來稱為生命意志。叔本華認為無論是生存意志還是生殖意志,本質都是被慾望所驅使,伴隨著痛苦。

痛苦來源於對生命意志的肯定,生命意志是指以求生存為根本目的一種盲目的,無法遏制的欲求,欲求不滿和欲求滿足的相互過程之中,進行痛苦和空虛的轉換,同時自然界不同個體之間為了使自己的意志能夠得以顯現,必然經歷著不斷的阻礙,這種阻礙也是痛苦的,所以人是痛苦的,這是人的宿命。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人在欲求不滿與欲求滿足之間不斷徘徊,即使欲求的暫時的滿足,也並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慾望沒有止境,如果沒有欲求,人就會處於焦慮、無聊和空虛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人對慾望的徹底取消則使人進入虛無的境地。意志如果取消,以其為依託的表象世界也不復存在,而作為主體的人類也從而只是空洞的「無」了。這種虛無主義成為生存無意義的佐證,但想要解脫,是困難的。

3,人類所能做出的對策:否定意志,取消慾望

叔本華認為,人生痛苦在於追尋無法滿足、沒完沒了的欲求,只有捨棄欲求,否定生命意志,才能脫離人生痛苦。他提供的解決途徑主要為在哲學中沉思、在藝術中沉浸和禁慾這三個方面。

叔本華從印度的哲學經典《奧義書》中學習到了部分精華,通過運用「調息,制感,沉思,專註,思辨和入定」這些手段使人達到精神解脫。而哲學沉思,要求人們節制自己的慾望,保持平和的心態,在社會社會關係中保持適當的距離,進而保持平和滿足的心態。

叔本華對痛苦人生的最主要解決途徑是對生命意志的否定,他認為通過沉浸在藝術中,可以從美學直觀中擺脫意志束縛,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暫時的解脫。因此在藝術世界中,人完全沉溺於對理念這一自在之物的觀照和自得之中,暫時忘卻了事物同意志之間的各種關係,作為主體的人與理念融為一體,脫離了意志的服務,使其從生命中得到瞬間的解脫。

但叔本華指出,沉浸藝術之中只是暫時的將人從意志的控制中擺脫出來,若想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痛苦,只有對生命意志進行徹底的否定,即走向禁慾之路。只有徹底否定意志,徹底擺脫塵世的各種生存和慾望的干擾、誘惑,才能擺脫意志的束縛,超越痛苦。

學者對叔本華悲觀人生論的深度解析,看完真正明白了悲觀的益處!

結語——

從叔本華那裡我們認識到,人生的本質是痛苦的,我們必須反省自身,發現自身的內在價值,有遠見的進行自我拯救,最重要的是要平衡幸福和痛苦之間的關係。當我們直面自己的慾望,正視自身的局限性,在受痛苦人生的捶打中,在對生命的醒悟和痛改前非的過程中,我們將會對人生產生頓悟,對生命完成超越,進而選擇一種適度且適合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正像叔本華自己所說的「人生的幸福,主要來源於自身」。我們人類具備有將痛苦轉化為幸福的能力,我們可以在悲觀世界中生長出積極的萌芽,放下不切實際的欲求,平衡自身需求與慾望之間的關係,從而將自己從悲劇人生中自我拯救出來。所以,真正的悲觀其實是一種深遠的樂觀,通過悲觀,我們實現了從人性向神性的美好躍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做到這5點,你也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海德格爾給妻子的書信,秒殺千萬對庸常夫妻!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