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同安有個古法造紙廠,僅用一周還原出清朝紙張的紙樣……

揭秘!同安有個古法造紙廠,僅用一周還原出清朝紙張的紙樣……

原標題:揭秘!同安有個古法造紙廠,僅用一周還原出清朝紙張的紙樣……


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


如今的紙已能用機器做到平滑光潔


但對於書畫愛好者來說


手工宣紙卻有種無可替代的魅力


在廈門同安,有一家古法造紙廠


老闆陳昌隆是個從小接觸造紙的台灣人


他正在用最傳統的工藝和最原始的材料


在紙的世界裡,不斷深挖


力圖找到那個最古老的根


從小以廠為家


父親把他「騙」到廈門


1971年出生的陳昌隆,來自台灣南投埔里鎮,這裡有個宣紙村,鼎盛時期,這裡曾有60多家手工造紙廠。陳昌隆的父親母親,就曾經是造紙廠的工人,一個是撈紙的工人,一個是烘紙的工人。掌握著兩個造紙技藝中的「命門」,兩個工人在流水線上互生情愫,從此結合。


網路圖片


陳昌隆說,因為家裡兄弟姐妹眾多,父親二十齣頭就出來單幹,開了自己的造紙廠。別以為開廠簡單,除了四處搜尋從大陸過去的造紙老師傅外,也得四處奔波,買回原材料,賣到家鄉去。


陳昌隆說,小時候的他們,造紙廠就是家,家就是造紙廠。關於造紙的每一步,他都瞭然於胸。「想要零花錢時,大人就叫你去撈紙,比如撈多少張可以給多少錢!」



1994年,陳昌隆第一次來到了大陸,來到了廈門呆了一個半月。而此時,陳昌隆的父親已經在廈門設廠五六年,把台灣的造紙技藝帶到了廈門來。父親拉著他問:你覺得大陸怎麼樣?大學畢業了想不想來發展?


彼時的陳昌隆,剛剛考入銘傳大學國際貿易。他看著正在發展中的廈門,回答父親:還不錯啊,應該有蠻多機會!


至此後,大學期間的每年寒暑假,陳昌隆都在廈門度過。進一步熟悉造紙的每一個步驟,也學習企業的開拓與管理。


畢業後,一心嚮往做進出口貿易的陳昌隆,還是被父親拉到身邊做造紙。「你看到了嗎?其實我們工廠有兩個大門,其中一個門,就是父親專門用來『關』我的。」陳昌隆說,這道門雖然是個象徵,卻真真實實地把他「關」在這裡了。


「父親跟我說,等你把紙做好了,做什麼不管你。後來我才發現上當受騙了,因為發現沒有什麼是做好的。」陳昌隆說,造紙無止境,做著做著,自己也做出興趣了。


夢想還原古時用紙


一周破解紙商「考題」


在陳昌隆的辦公室里,有一本厚厚的《手漉和紙》,這是他從日本「淘」來的,裡面有各種紙張的樣本和生產地。「這是寶貝,市面上是買不到的。」陳昌隆細細地翻看著裡面的紙張,作為一家專門造紙的企業,這是指南針,也是收藏品。他說,這裡面的紙,有許多他已經做出來了。


他做的是宣紙,也是廣義的書畫紙。這些紙,一部分提供給書畫愛好者們,一部分還可用來修復古籍。



「曾經在展覽會上,有個人拿了一個清朝的紙張殘角給我,問我能不能做出來。」陳昌隆說,一個星期後,他把紙樣交給了對方,對方說,你能生產多少,我就買多少!


「我一般都是又快又能很好地還原。」陳昌隆說,曾經有一次,一個日本團隊只待一周,來的第一天把紙樣交給他,他研究了一天時間,到他們回去時,他已經把生產出來的紙樣交給他們了。



閑來無事時,陳昌隆就琢磨著古代的紙是怎麼做出來的,比如宮廷用紙。


他有一個大大的夢想:把中國曆朝歷代的用紙,都還原出來。

「關鍵是原材料和工藝。」陳昌隆說,早期的造紙很多是就地取材,比如騰衝紙,一定是騰衝一定範圍內的原材料做出來。就得去找文獻,找資料,找原材料。另外,造紙技藝很多都是當地的農民在做,老師傅消失後,技藝也隨著難找了。


不過這沒有難倒他。陳昌隆說,其中一個自信,來自於造紙工藝的生命——原材料。只要有原材料,只要抓到訣竅,還原不是很大的問題。


「原料開始在準備了,這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原料有的還要放半年才能用。」陳昌隆說,或許剛做出來還可以,放個兩三年會變質。


如何古法造紙?


六步驟


陳昌隆說,古代人如何造紙,他們也如何造紙。幾乎沒有用到機器,即使偶爾用到一點點,也完全是輔助作用。「核心不能變!」陳昌隆說。


造紙的技藝中,撈紙(又稱抄紙)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紙的厚薄,紙的勻稱,都在這裡體現。不過,作為一個現代工廠,陳昌隆也對技術進行了改良,比如以前一個撈紙師傅最多能撈500張,現在能撈800-1000張。「效率提高了將近一半,紙的質量卻沒有改變。」陳昌隆說。


當然,水質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陳昌隆說,當初之所以選擇同安,就是因為這裡的水質好,做出來的紙張才光亮散發自然光澤。



下面讓我們跟隨陳昌隆

看看古法造紙的過程


1


泡樹皮


買回來的各種原材料,按等級分開,紮成小捆,泡在水塘里或者水池裡。浸泡的時間隨原料品種不同而異。浸泡最少三天,最長半年,直到池子里的顏色變得像醬油一樣,散發惡臭。



網路圖片


2


煮料


煮料是用鹼或石灰的水溶液在高溫下處理原料,將粘連在纖維之間的果膠、木素等除掉,使纖分散開來而成為紙漿。煮料過程也隨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別。然後把蒸煮後的漿料放入布袋內,經過水的沖洗和來回擺動,把紙漿中夾雜的石灰渣及煮料溶解物等洗凈。之後就是漂白,把本色紙漿(灰白、淺黃到棕色不等)變為白色紙漿。


傳統的曬白法是把洗凈的漿料放在向陽處,直接利用日光照射約達2~3個月的時間,直到紙漿顏色變白為止。陳昌隆說,造紙的原材料有五大類,包括皮、革、竹、木、麻,基本上原料得煮一天,然後漂白,煮完後的原材料,就變成「麵條」狀了。


3


打漿


古時候,是用人力、水碓、石碾等把漿料搗打成泥膏狀,使漿料中的纖維分離出來,能夠交織成具有一定強度的紙頁,打漿是人工造紙操作中最繁重的一道工序。但是現在,已經有打漿機的存在,陳昌隆說,把處理好的原材料倒入打漿機,打成雲霧狀,粗纖維就變成很細很細的纖維,已經看不到成型的纖維體了。不過,外面工廠也有專門賣的漿板,打上1.5-2個小時,也就可以了。陳昌隆說,光是木漿,就有十來種。



4


撈紙(抄紙)


紙張成型的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撈紙,手工撈紙講究的是精細,撈紙師傅聽水的聲音,感知竹簾晃動的韻律,均勻附著紙漿的竹簾浮出水面,就形成了一張濕漉漉的紙。成百上千萬次的實踐中,撈紙工將手打造成了一桿秤,並養成了誤差極小的手感。而撈紙用的紙簾用細如髮絲的細篾編織而成!


抄紙是紙漿變成紙張的過程中最神奇的一步,也是製作成形紙的第一步。撈紙工手持簾床,一撩、一提、一掀,薄如蟬翼的竹紙便脫水而出。這過程全憑經驗和手感來確保每張紙的薄厚和纖維分布均勻。


「抄紙看著簡單,學起來很難。抄紙時力量要均衡,不然紙會厚薄不均。」 陳昌隆說,抄紙勞動強度大,基本由男子來做,要熟練掌握至少得苦練數月。


5


烘紙


烘紙一般是女人的「專利」。撈紙師傅把薄如蟬翼的紙張一張一張疊起來,疊成「豆乾」形狀,邊上埋入一條細線。



再是把濕紙頁內多餘的水分擠壓出去,使濕紙具有一定的強度,以利於刷紙乾燥。當抄造的濕紙頁累積到數千張時,利用壓榨設施施加適當的壓力,使紙內的水緩慢地流出。


之後,「豆乾」被搬到了二樓,專門的烘紙車間。古時候,烘紙的方法是把經過榨乾的濕紙一張一張地分開,再將其刷貼在烘壁外面,利用壁內燒火的熱量,傳遞到外壁蒸發紙內的水分,使紙頁變干。這是個講究技巧的步驟,把濕紙迅速地鋪在烘烤版上,用刷子從中間往兩邊均勻地刷開,一邊刷一邊拉,一旦有皺褶和破損,這張紙就廢了。這個過程,就像為手機貼膜,不能有一個氣泡。之後,再沿著細線揭開。整個過程就幾秒鐘。



6


拆紙、包裝

烘乾的紙,就要拆成適合的大小進行包裝了。有四尺對開,也有其他尺寸。陳昌隆說,有的書畫家,練習時用一種紙,真正書寫時用另一種紙;也有的書畫家,為了儘早熟悉紙張的特性,熟悉與墨的關係,把大紙拆成一小張一小張,用來練習。



短短一張紙


記錄歲月長


我們有現代化的機械造紙


也希望能讓古法造紙這項老手藝


繼續傳承下去


記者:李小慶 攝影:劉小東


編輯:施璐瑋 審核:蔡文演

廈門晚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廈門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