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革命黨為何不將大清皇室斬草除根,難道忘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革命黨為何不將大清皇室斬草除根,難道忘了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1912年1月初,對於愛新覺羅氏家族來說已是山窮水盡,原兩廣總督岑春煊致電清廷要求接受革命黨人議定的條款,「為世界歷史開一未有之局」。此後,各大臣紛紛致電清廷,出現了「請願共和」的熱潮。

在北京,北洋將領段祺瑞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半個月內向清廷連致四電,口氣一通比一通強烈、急迫。除了段祺瑞的武力威脅之外,2月9日,署理直隸總督張鎮芳聯合兩江總督、署理湖廣總督、河南、安徽、山西、吉林等各地封疆大吏八人致電清廷,陳述危機形勢,要求「速降明諭,宣布共和。」

紫禁城中的孤兒寡母面對如此形勢,知道愛新覺羅氏的大業肯定是保不住了,隆裕太后帶著年幼的溥儀在列祖列宗面前痛哭請罪之後,於2月12日,代替大清宣統皇帝發布了退位詔書: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心。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這份退位詔書是張謇起草的,不愧是狀元出身,文章寫得相當不錯。他強調「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其中「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這一句是點睛之筆,表達了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和諧、國家統一的深切願望。

在退位詔書發布的同時,也發布了同南方革命黨人議定的《清室優待條件》,該條件分為三部分:

其一:關於清朝皇帝退位後的優待條件

1,皇帝辭位之後,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2,皇帝辭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後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3,皇帝辭位之後,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4,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慎保護。

5,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有中華民國支出。

6,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照常留用,惟以後不得再招閹人。

7,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8,原有之禁衛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製,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其二,關於皇族待遇之條件:

1,清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2,清皇族對於中華民國之公權及私權與國民同等。

3清皇族私產一體保護。

4,清皇族免當兵之義務。

其三,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

1,與漢人平等。

2,保護其原有之私產。

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

4,王公中有生計過艱者設法代籌生計。

5,先籌八旗生計,於未籌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餉仍舊支放。

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

7,滿蒙回藏原有之宗教聽其自由信仰。

以上這些優待條例可以說十分細緻,也很優厚。從中可以看出,革命黨人之所以優待清皇室是想儘力減少阻礙,避免社會動蕩,以期迅速、和平地實現制度轉型。至此,滿族貴族統治中國的歷史宣告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也宣告結束了。

不過很多人都會提出疑問,既然是革命,何不直搗黃龍,痛飲慶功酒,將滿族親貴們送上斷頭台豈不更加省事方便?難道他們忘了大清入關時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了嗎?

其實,當時的中國局勢還很複雜,革命黨雖然在南方勢大,可是在北方還是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說了算,要真是當面鑼對面鼓的幹起來,革命黨的勝算不大。既然打不過,那就得照顧袁世凱的利益,何況袁世凱畢竟還是前朝老臣,那麼就勢必要考慮清對皇室的優待。

歷史沒有重演,大清宣統皇帝既沒有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那樣被送上斷頭台,也沒有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一樣,被十月革命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處死。溥儀在紫禁城中關起門來繼續當皇帝。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的這次革命,是一次勝利迅速,代價很小的人道主義革命,在世界歷史上,這是很少見的例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清代獲賜文正者八人,兩位實至名歸,四位有爭議,還有兩位不夠格
朱元璋親手締造的輝煌工程,本為利國利民,誰知竟埋葬了大明王朝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