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漢武帝給他個機會,他可能比霍去病還厲害,可惜了

如果漢武帝給他個機會,他可能比霍去病還厲害,可惜了

提起霍去病,很多國人都會一挑大拇哥,戰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嚇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彎弓而抱怨。

大鵬最佩服霍去病的一點就是,深入草原好幾次,居然從來沒迷過路,比李廣、公孫敖等路盲強多了,簡直就跟開了掛一般。

當然,現實世界畢竟不是遊戲,是不存在開掛這種技能的。不過,大鵬覺得霍去病雖然沒開掛,但跟開了掛也差不多,因為漢武帝太寵信他了。

如果你不信,大鵬就講一個沒開掛的故事。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利領三萬騎兵從酒泉出發,攻擊在天山一帶活動的右賢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保障後勤,漢武帝召見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打算讓他為李廣利押送輜重糧草。

李陵就叩頭請求說,我這也是主力部隊啊!希望陛下能讓我獨領一隊,進軍蘭干山南,以牽制匈奴兵力,為李廣利將軍減輕壓力。

一看李陵不聽調遣,漢武帝就不高興了。他說,你這是不是不甘心作別人的屬下吧!這次我調動的部隊很多,沒有戰馬給你。

李陵信心滿滿的說,用不著騎兵。我要以少擊眾,率領五千步兵直搗匈奴單于的王庭。漢武帝不願打擊李陵的積極性,就批准了。

為了保險起見,漢武帝命令路博德率軍在半路上接應李陵。不成想,老將路博德也羞於作後生李陵的接應部隊,就上奏說現在不宜交戰。

漢武帝接到奏章後大怒,懷疑是李陵後悔了,所以讓路博德上奏章延緩出兵。於是漢武帝命令路博德率軍趕赴西河,命李陵從居延城出塞。

天命難違,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居延城,向北行進三十天到達浚稽山,並將沿途地形繪成地圖,快馬加鞭送回長安。

漢武帝見到地圖很高興,就把李陵表揚了一番。單于聽說李陵率軍來犯,就派三萬騎兵把李陵的部隊包圍起來。

李陵利用地形,環車為營,等到匈奴來犯,千弩俱發,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漢軍乘勝追擊,斬殺好幾千人。

單于很吃驚,就從左、右兩翼調來八萬多騎兵,發起猛攻。李陵見勢不妙,且戰且走,又斬殺了近萬匈奴,但漢軍也傷亡慘重。

漢軍從匈奴俘虜口中得知單于有意退兵,他認為李陵是誘餌,一天天的把匈奴主力向南引誘,可能是要把他們引進伏擊圈。

然而就在這時,李陵軍中有一個名叫管敢的軍侯,因為受到校尉的欺侮,就逃亡投降了匈奴,把漢軍的虛實全都告訴了匈奴。

管敢說,沒有包圍圈,沒有後援,漢軍的箭矢也將要用盡了,如果派出精銳騎兵,用弓箭射殺開路的韓延年等人,漢軍很快就能攻破。

單于聞訊大喜,命令匈奴騎兵全體出動,一邊截斷漢軍退路,一邊繼續猛攻李陵。李陵率領漢軍拚死抵抗,結果真的把箭全射光了。

這時,漢軍還有三千多人,李陵決定放棄輜重突圍,他們砍下車輻當做武器,文職人員也手持短刀加入戰鬥行列。

但是他們沒想到,匈奴抄了他們的後路,等漢軍退到峽谷,匈奴用巨石將兩頭堵死,漢軍被困在峽谷之中,還被砸死了許多。

天黑以後,李陵換上便衣,獨自一人走出大營,打算混到匈奴軍中去刺殺單于。但是因為對方防守嚴密,沒能成功。

半夜時分,李陵下令分頭突圍,匈奴數千人緊追不捨。韓延年戰死,李陵說:「我已經沒臉在見陛下了!」於是投降了匈奴。

李陵被困的地方距離邊塞只有一百多里地。守邊的將領早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朝廷,但是,漢武帝並沒有發兵救援。

後來,漢武帝聽說李陵投降了,十分惱怒。司馬遷則認為李陵帶著五千步兵,轉戰千里,殺死上萬匈奴,即使古代的名將也比不上。

漢武帝聽完司馬遷的辯解,很是生氣。認為他是在詆毀李廣利,替李陵開脫。於是對司馬遷施以腐刑。

後來,漢武帝對使李陵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最後導致慘敗感到後悔,派使者慰勞賞賜逃回來的李陵殘部。

再後來,漢武帝派公孫敖深入匈奴腹地,打算把李陵救回來。結果公孫敖報告說,李陵在幫單于練兵。於是漢武帝下令將李陵滿門抄斬。

其實,給匈奴出謀劃策的是投降匈奴的漢將李緒,不是李陵。李陵得知以後,指使人把李緒刺殺了,再也沒有回過漢朝。

讀完這個故事,大鵬有三點感悟:其一、李陵的投降並不意外,因為著名刺客豫讓說過一句話,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漢武帝那樣對待李陵,他死心塌地的投降匈奴,也是必然。不要跟我談什麼愛國主義,直到清末,國人的國家概念是模糊的。

其二、李陵確實是個人才。如果漢武帝能像支持霍去病一樣,對待李陵,說不定李陵取得的成就比霍去病還大!可惜的是,漢武帝那會只寵信李廣利。

其三、國人喜歡以成敗論英雄,其實有些失敗者的個人能力也很強,也是英雄,只不過生不逢時,沒有開掛,所以才泯然眾人矣!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想提拔他當丞相,他為何嚇哭了
在將夜中被眾人極力吹捧的雞湯帖的原型,原來是它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