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學校提出無理要求,氣的全校學生退學另辦一所,如今成頂尖學校

學校提出無理要求,氣的全校學生退學另辦一所,如今成頂尖學校

清朝末期,社會發生巨大的震蕩,由於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國家落後,受到國外勢力的侵犯。為了改變現狀,於是就開始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新進的經驗為我所用,新興的事物必定會導致舊體制的抵制,於是以失敗而告終。但是這場運動對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影響很大,馬相伯就深受影響。意識到當時官場的腐敗,想要強國必先從教育出發,於是他辭官開始一心做教育。學校提出無理要求,氣的全校學生退學,馬相伯帶著全校學生令辦一所,如今成頂尖學校。

馬相伯出生在一個天主教世家,他隻身一人來到上海,在一所教會學校學習,他學會了法語、拉丁語等七國語言,他還研究哲學、神學、數學等學科,30歲的時候已經被授予神學博士。後來馬相伯去了一趟歐洲,訪問了幾所著名的學府,讓他意識到了,國家強盛,必須以育人為本,必須要有自己的知名學校。

回國以後,他把3000畝田產捐給了耶穌會,作為創辦中西學堂的基金。1903年,在耶穌教會的支持下,馬相伯在徐家匯創辦了震旦學院,這是中國第一所私立學校,由於剛剛起步,學校教的學科相比公辦學校要少。他們開始只設立了文學和科學,後來幾年,通過不斷發展,又設立了數學和哲學方面的學科。

在震旦學院成立兩年後,投資方耶穌會企圖干涉震旦學院為自己所用,他們只想教育傳教士,這和馬相伯創辦學校的思想相抵觸,他是想教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這時候學生髮現了他們的不軌意圖,都很憤怒,於是一氣之下全校學生全部選擇退學,馬相伯也是堅決擁護學生的,於是他領著老師,帶著學生離開了他一手創辦的震旦學院。

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又書可讀,成為將來國家之棟樑,馬相伯四處奔走,到處遊說籌集辦學的款項。這時候的馬相伯已經年逾花甲,在上海街頭經常會看到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到處奔波,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05年的中秋節,老人終於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在吳淞廢棄的提督衙門,成了復旦公學,也就是現在名校復旦大學的前身。

當初的復旦公學條件實在是太簡陋了,破爛的校舍不說,學校里根本就沒有桌椅板凳,只有一塊黑板,就這樣,一個老人帶著100多名學生,在他們新的學校里開始教書育人。只要是有才華的人,願意學的人,馬相伯一律收入門下,在開學的那一天,有300多名學生從各地趕來,還有坐火車從蘇州來的,復旦公學迎來了它的輝煌。

如今的復旦大學,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成為了國內頂尖的學府,培養了大批的有用人才,這也沒有辜負馬相伯的期望。1939年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去世,他的學生遍布全國,有很多知名人士,為國家輸出了大量的有用人才,,他在病重的的時候還心繫國家。學校提出無理要求,氣的全校學生退學另辦一所,如今成頂尖學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功敗垂成的五大人物,他們雖然出身草莽,但是依舊是英雄
大都督周瑜究竟死於何人之手?不是被諸葛亮氣死,想不到竟然是他

TAG:老張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