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

經歷八年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

原標題:經歷八年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還能苦撐150年?


公元755年,正是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當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起兵15萬反唐。當安祿山被唐朝壓下去後,安祿山部將史思明又接著反叛。史稱「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前後持續了八年,讓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民眾更是飽受摧殘。戰火燃燒之處,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詩人杜甫這首詩所描述的,就是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的真實寫照。

此後,唐朝歷代統治者充分吸取安史之亂的教訓,也湧現了唐代宗、唐德宗、唐順宗、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等一批較為能幹的皇帝,他們知人善任、勤勉政事、革除弊政、視民如傷,整個國家一度比較安定興旺,出現了「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和「大中之治」,為大唐帝國注入了最後的強心針。


二、經濟基礎保持穩定


安史之亂爆發後,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叛軍就攻陷了唐朝都城長安。唐玄宗被迫帶著心愛的女人楊貴妃一行人匆匆忙忙逃出長安,往四川方向逃去。到這一刻為止,安祿山叛軍進入巔峰狀態。


然而,安祿山叛軍最巔峰狀態,也僅僅是控制了河南、陝西兩省而已。其中,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達10個月之久,成為叛軍的眼中釘。其餘全國各地大部分地區,仍然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中。


例如,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成為朝廷堅實的後盾,始終沒有落到叛軍手裡。而幅員遼闊、富庶繁華的江南地區,更是支撐了朝廷的運轉,使得皇帝有足夠的底氣與叛軍對決。


三、軍事上逐步恢復元氣


安史之亂的初期,唐朝軍隊被叛軍打得節節敗退,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唐玄宗的昏庸無能,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屢屢出錯。二是太平日子過久了,軍隊很久沒有打過仗了,缺乏實戰,以至於被打得措手不及。


隨著戰事的深入,唐朝軍隊逐步恢復了昔日風範。郭子儀、李光弼、魯炅、李奐、許叔冀、李嗣業、季廣琛、崔光遠、張鎬、張巡等將領擔當起抗擊叛軍的重任,最終擊敗安祿山和史思明,挽救了瀕臨滅亡的大唐王朝。


安史之亂結束後,朝廷建立了一支相當強悍的部隊:神策軍。這支部隊由朝廷直接控制,負責保衛京師、宿衛宮廷,以及征伐叛軍。這在相當程度上震懾了新的藩鎮勢力,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當然,朝廷想徹底消滅藩鎮勢力,也是有心無力。朝廷和藩鎮,便保持著一種默契狀態,你不打我,我也不打你。於是,大唐王朝便得以苟延殘喘150年之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嘻哈快樂人生 的精彩文章:

李世民為什麼晚年重用程咬金,而棄用尉遲敬德?
皇上如果真想殺你,就算有金牌又能怎麼樣呢?

TAG:嘻哈快樂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