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1


「天人相應」——癌症陽虛,與自然現象相通


 

自然界中有些物質,若置於沒有陽光照射、陰暗潮濕的地方,天長日久,局部會發生霉變、長出菌塊和銹斑,並逐漸擴展,最後腐朽成灰失去應有的性能和作用。這種霉變、菌塊、銹斑、逐漸擴展、腐朽成灰的現象,與某些癌症的形態學及發展規律有相似之處。


 


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對一些住院治療的癌症病人(部分死亡)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臨床觀察。了解到大部分癌症病人在確診前一年以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怕冷、畏寒、易感冒、乏力、睡眠差、食慾減退等抵抗力下降的表現。


 


其中,肝癌、胃癌病人還伴有消化不良、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等。血癌、淋巴癌、腎癌等病人還伴有夜尿增多。

 


更有一例左脛骨骨癌病人,進入夜晚時其患肢感冷痛刺骨、需得熱則痛減,時間長達2年;此期間反覆檢查治療,均不得確診也未見緩解,2年後再次檢查才被發現確診。


 


這些自覺癥狀均為陽氣不足的證候特徵。







2


 

「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


 


古今醫家都探索過癌症的發生機理,但還沒有取得一致觀點。筆者從中醫學認為「肺癆」是由於

「肺陰虧虛、感受癆蟲」

得到啟發,認為癌症的發生機理主要是「陽氣不足、陰邪內生」。


 


機體陽氣先虛,陽不制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毒邪漸致惡變而成癌。且癌毒為陰邪,聚集某臟腑或壅滯於某經絡(體表),或流注於骨髓、血液之中,

當人體「正氣不足」時,便易患生癌症。


 




3




人體的陽氣為什麼會出現不足 


 

 


陽為生之本,先天易耗損


 


陽氣,與陰氣相對,就功能與形態而言,指功能;就臟腑機能而言,指六腑之氣;就體征表現而言,常形容容光煥發、面色紅潤、體態健碩、體力充沛、聲音洪亮、目光有神等。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同時也是決定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乃至死亡的重要基礎。


 


其來源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前者來自於父母,後者則通過胃腐脾化吸收食物中的精微轉化而來。


 


比如很多身體不健康的孩子,一看他們的母親,就明白為何孩子不健康了,母親是滿臉蠟黃,瘦弱不堪,這是自己沒有調理好身體,將體質給了孩子。


 


不良生活作祟,外寒內傷


 


天天吃冰冷的食物,導致脾陽不足,最終牽連腎陽不足。過度使用寒涼之葯,比如西藥裡面的抗生素,比如中藥裡面的清熱解毒的苦寒之葯等等。還有是自己平時保養不當。


 


比如,大冬天下雪,穿一條超短裙,絲襪,結果陽氣受傷,導致陽虛。還有就是消耗過度,比如,夜夜笙歌,夜生活豐富,縱慾過度,這樣的人,開始多是陰虛,然後陰虛累及陽虛,最終會導致腎陽不足。


 


正氣不足,自然陽微易衰老


 


一般人的正常機體運轉、情緒波動、工作、適應氣溫變化及修復身體創傷等各項活動都需要消耗陽氣。


 


隨著人體的自然衰老,人們會出現正氣不足的情況,其中有些老人,就會出現陽氣不足的表現。 


 


總之,中醫認為,先天不足,稟賦虛弱;房室不節,腎氣虧損;勞倦過度,耗損正氣,形氣受傷;七情過極,損傷臟腑,久而不復。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氣血虧虛,內不能和調於五臟,外不能灑陳於六腑,漸至表裡俱虛;起居失常,勞逸失度,損神傷形,耗氣傷血。


 


外感六淫,遷延失治,表邪入里,損傷臟腑,久則正氣耗傷,久而不復;大病之後,失於調養。總不外先天與後天兩方面因素。


 




4




陽氣在生命活動中至關重要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


 


《黃帝內經·素問》里說:"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就是指人體有抵禦外邪的能力,這種能力就是陽氣。在中醫里又叫" 衛陽"、"衛氣"。衛就是衛兵、保衛的意思。


 


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它們分布在肌膚表層,負責抵制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陽氣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人體血液、津液在體內的運行循環,都需要陽氣為之敷布運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過陽氣的汽化作用,才能營養全身而產生精神活動和一切的臟腑機能活動,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人體正常的體液都需要陽氣來養護推動,體液占人體70%,陽氣不足,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人體濕邪過重。正常的體液是滋潤人體肌膚和運行五 臟六腑必不可少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人體的病態反應。


 


人之生長壯老,皆由陽氣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陽氣為之化。"陽強則壽,陽衰則夭",所以陽氣決定長生。


 


古人把陽氣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如果天空沒有太陽,那麼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萬物也不能生長。所以天地的運行,必須要有太陽。而人身的陽氣,要調和才能鞏固它的防護功能,不然就會招致病邪的侵入。


 






5




陽氣不足有哪些表現


 


陽氣不達四末——手腳不溫


 


冬季感到寒涼是正常的,如經過增加衣服後,仍然感到手足不溫、寒涼如冰,就要多加註意了。


 


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也就是說天氣、氣候等外界環境與人是一個整體,外界氣候的變化必然對人產生一定的影響。


 


寒主凝滯,寒氣成為天氣的主導後,人體內的經脈也會隨之而收引,氣血運行也會隨之而減慢。


 


人體手足的運動、筋脈的伸展,主要靠氣血來滋養,氣血運行減慢,必然導致手腳的氣血不足,使人們感到手足不溫而涼。


 


除了氣候的因素外,

人體的正氣不足

,尤其是陽氣的不足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人體的正氣不足,尤其是陽氣的不足。中醫認為:陽虛則寒。陽氣主溫主外,陽氣不足,人們就會感到形寒肢冷,尤其是手足,中醫稱之為「四末」,是肢體的末端,氣血運行到手足需要陽鄰勺推動,陽氣不足,推動力弱,手足氣血不足,故見寒涼而不溫。


 


陽氣不足之人,首先會怕冷,別人穿短袖,他卻穿長袖的衣服。手腳冰涼,這種冰涼,無論夏天冬天,手腳冰涼,和血虛的夏天熱,冬天冷是不一樣的。


 


陽衰則氣虛,五臟各有病像


 


陽虛的人,臉色往往是蒼白的,或者嚴重了以後是發黑的,甚至出現兩個烏黑的眼圈,像煙熏的一樣。


 


如果落到具體臟腑上,除了前面講的總體的表現之外,五臟各自陽虛,會加上各自的表現,比如:心陽虛的人,會有心胸憋悶疼痛的癥狀;肝陽虛的人,會出現情緒抑鬱低迷的情況;脾陽虛之人,會有食欲不振、噁心呃逆、大便稀溏等癥狀;肺陽虛的人,會咳嗽氣短、呼吸無力、痰如白沫等癥狀。腎陽虛的人,會出現腰膝酸軟冷痛、小便頻數等癥狀。


 


女性宮寒腹痛,孕育失常


 


「宮寒」是中醫學上的一個概念,直白地說就是「子宮寒冷」。但是,中醫所說的「子宮」與西醫所指的子宮不同,它的範圍要更大些,包括子宮、卵巢等多種器官。


 


 「子宮寒冷」並不單指某一種癥狀,而是中醫學對患者形形色色臨床癥狀的總結,例如月經周期延後,月經量少且色黑,有血塊,甚至月經停閉不行;月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熱敷後疼痛可得到緩解;白帶清稀量多。嚴重的還可能造成不孕或妊娠後胎兒發育遲緩等等。


 


臨床上造成「宮寒」的原因很多,它一方面與體質有關,例如那些平日就怕冷,手腳容易發涼的女性,由於體內「陽氣」不足,就易出現「宮寒」。


 



 


6




護陽溫陽,養生大道,防病之要


 


溫補陽氣當貫穿治療始終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說明陽氣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與日,貫穿始終,主宰命運,有陽則生、無陽則死。


 


由於陽氣不足,陽不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或者陽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並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徵;或者陽氣不足,陽損及陰,陰竭陽脫而奪人性命。


 


因此,在治療疾病時,要自始至終溫補陽氣,或偏補其陽,或陰陽同補,或扶正(同補陰陽)與祛邪兼顧,這樣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而溫補陽氣除了內服溫熱藥物、食物和運動生陽熱等外,局部溫熱療法也是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8




五臟陽氣不足的五款食療便方


 


心陽不足 


 


桂枝甘草飲


 


桂枝 10 克,炙甘草 6 克,銀杏 3 枚。將桂枝、甘草、銀杏洗凈,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泡後代茶飲。功效振奮心陽,溫補陽氣。適應證心陽不振,瘀血痹阻。症見「心動悸,脈結代。」胸悶氣短,胸部發涼,胸痛,手足寒涼,怕風,唇舌青瘀等癥狀。


 


肝陽不足 


 


羊肝粥


 


羊肝 50 克,粳米 100 克,胡蘿蔔 50 克。將羊肝去筋膜切碎,與粳米同煮,煮至半熟加胡蘿蔔丁再煮,至熟加食鹽少許為粥。


 


功效:滋補肝腎,明目。


 


適應證老人雀盲,慢性肝病,精神差,萎靡不振,容易疲勞,常哈欠,多嘆息等肝陽不足癥狀。


 


肺陽不足

 


 


玉屏風粥


 


桂枝 10 克,防風 10 克,黃芪 30 克,粳米 100克。將桂枝、防風、黃芪洗凈,加水煎煮後取汁,與粳米同煮為粥,或加姜、蔥調味,再煮三沸即可。功效溫補肺氣,固表實衛。


 


適應證肺陽不足可出現衛外不固,氣短乏力,常感冒,多自汗,或夜間咳嗽,氣喘吁吁等癥狀,且容易悲觀失望。


 


 

腎陽不足


 


鹿茸羊藿酒


 


鹿茸 30 克,淫羊藿 100 克,紅糖 50 克,白酒1000 毫升。將鹿茸、淫羊藿洗凈晾乾,裝入瓶中,再加入白酒和紅糖,密封 7 天后,每晚飲用 25~30 毫升。


 


功效:溫補腎陽,補益虛損。


 


適應證: 腎陽不足,陽氣衰乏,冬日畏寒,耐夏不耐冬,症見面色發暗,沒有精神,性慾不強,性功能低下,或宮寒不孕,小便頻數,夜尿多,腰膝酸軟,或有腰腿冷涼發麻等癥狀。


 

 


脾陽不足


 


乾薑白朮粥


 


炮乾薑 10 克,土炒白朮 15 克,粳米 100 克。將乾薑、白朮去雜質,加水煎煮取汁,再與粳米同煮為粥,或加生薑、香蔥調味,再煮三沸即可。


 


功效:補脾健脾,溫中除濕。


 


適應證:腹部有冷感,喜嗜熱食,症見喜溫惡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敢進食生冷水果,若吃冷食或腹部受涼即瀉,伴腹脹腸鳴,且比常人更易肥胖等。


 


參考文章:中國中醫藥報/2013年/8 月/23 日/第 004 版《「陽氣不足陰邪內生」是生癌之本》重慶市潼南縣中醫院秦木良




古今醫家都探索過癌症的發生機理,但還沒有取得一致觀點。筆者從中醫學認為「肺癆」是由於「肺陰虧虛、感受癆蟲」得到啟發,認為癌症的發生機理主要是「陽氣不足、陰邪內生」。




機體陽氣先虛,陽不制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毒邪漸致惡變而成癌。




且癌毒為陰邪,聚集某臟腑或壅滯於某經絡(體表),或流注於骨髓、血液之中,當人體「正氣不足」時,便易患生癌症。











一、理論依據



1

自然現象








自然界中有些物質,若置於沒有陽光照射、陰暗潮濕的地方,天長日久,局部會發生霉變、長出菌塊和銹斑,並逐漸擴展,最後腐朽成灰失去應有的性能和作用。這種霉變、菌塊、銹斑、逐漸擴展、腐朽成灰的現象,與某些癌症的形態學及發展規律有相似之處。







2

癌前癥狀和臨床表現








筆者在臨床工作中對一些住院治療的癌症病人(部分死亡)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臨床觀察。了解到大部分癌症病人在確診前一年以上,都有程度不同的怕冷、畏寒、易感冒、乏力、睡眠差、食慾減退等抵抗力下降的表現。




其中,肝癌、胃癌病人還伴有消化不良、完谷不化或五更泄等。血癌、淋巴癌、腎癌等病人還伴有夜尿增多。更有一例左脛骨骨癌病人,進入夜晚時其患肢感冷痛刺骨、需得熱則痛減,時間長達2年;此期間反覆檢查治療,均不得確診也未見緩解,2年後再次檢查才被發現確診。這些自覺癥狀均為陽氣不足的證候特徵。




對病人舌、脈的研究。有學者分別對各40例年齡、性別相似的健康人、心血管等疾病患者和確診為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的患者,運用脈象儀記錄尺脈圖,結果惡性腫瘤患者尺脈「無」或「減弱」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組。有學者對肺癌舌象進行了臨床研究,433例患者中厚膩苔有306例,佔70.6%;對癌症病人的舌下診進行了觀察,137例癌症患者中有113例舌下全青紫,佔82.5%。







尺脈「無」或「減弱」是陽氣不足、鼓動無力的表現;




厚膩苔、青紫舌均為陰邪內生、氣血運行不暢的癥候特徵。




還有的認為,癌基因本來就存在於體內,只有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才會發病。那麼,不管是激素、基因染色體還是免疫系統,從中醫學認識都為腎所主,表現於臨床主要是腎陽虛的證候。




臨床治療案例。佳木斯醫學院曾通過對1.4萬人的實地觀察,得出:在人體可以接受的高溫43℃下燙澡8分鐘,每3天1次,可以防癌強身。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醫院口腔頜面科,曾採用微波局部加熱(加熱至43℃)聯合藥物化療一中年男子左上唇的鱗狀細胞癌,兩個療程後腫瘤消失,隨訪6年余無腫瘤局部複發和他處轉移。類似臨床事件還有許多。




同時,現代實驗研究證明:溫熱(高熱)能抑制癌細胞中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合成;而處於有絲分裂期(M期)和DNA合成期(S期)的癌細胞對熱最敏感;在41℃時,可抑制DNA的合成,使乳酸生成量增加,PH值下降,氧氣供應不足,癌細胞溶酶體的活性升高,細胞核及染色體變性,從而加速癌細胞的死亡。這些利用高熱手段有效治療癌症的案例,從一個角度說明了,癌毒為陰邪,需「寒者熱之」方能奏效。







二、護陽溫陽是防治對策








護助陽氣是有效預防措施。《素問?生氣通天論》曰: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說明陽氣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與日,貫穿始終,主宰命運,有陽則生、無陽則死。




要補助和保護好機體陽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

從飲食中吸收陽熱之性








多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或藥物,少食生冷食品或損陽之藥物。







2

從運動中產生陽熱之氣








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和各種運動,通過運動助陽生熱。







3

從性情中保護陽氣。








適度調控好自己的性情與慾望,注重精神內守,固護陽氣不得外越。







4

從周圍環境中吸收陽氣。








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接受日光浴,堅持燙澡,稟天地之陽氣。




溫補陽氣當貫穿治療始終。由於陽氣不足,陽不制陰,則陰邪內生,日久成毒;或者陽氣不足,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並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徵;或者陽氣不足,陽損及陰,陰竭陽脫而奪人性命。




因此,在治療癌症時,要自始至終溫補陽氣,或偏補其陽,或陰陽同補,或扶正(同補陰陽)與祛邪兼顧,這樣才能取得較滿意的效果。而溫補陽氣除了內服溫熱藥物、食物和運動生陽熱等外,局部溫熱療法也是溫補陽氣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綜合治療方可奏效








癌症的發生髮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始為陽氣不足、陰邪內生而成毒;漸為臟腑功能活動障礙,其溫煦、運化、宣發、疏泄、通調等功能失職,大量產生氣、血、痰、濕、毒等實邪,並相互蘊結而成癌腫之徵;終為陽損及陰,陰竭陽脫,陰陽分離。




其過程有陰、陽、氣、血虛弱和臟腑功能活動不足的發病基礎,有氣、血、痰、濕、毒等實邪相互蘊結而成塊的形態學徵象,有正氣大衰、陰竭陽脫、陰陽分離的終極變化。




因此,治療一要補其虛弱;二要祛其實邪;三要削其堅塊;四要守其精神。其重點應放在攻補兼施、內外合治、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上,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癌症轉移是為得到氣血








基於以上理論,筆者對癌症轉移的機理提出了以下觀點:




癌症的發生髮展是一個由善至惡的過程




初期為陽氣先虛、陰邪內生,正氣尚存、邪氣未實;




中期為實邪蘊結、積聚凝滯,正氣漸虛、邪氣盛實;




晚期為陽損及陰、陰竭陽脫,正氣大衰、陰陽離絕。




癌毒雖為陰邪,但存於體內一方面要阻滯機體氣、血、精、津液等基礎物質的化生,一方面又要吸收消耗大量的基礎物質以自養。




因此,癌症的轉移是局部「陰」虛至極,無以自養,必向「陰血」相對旺盛的臟器組織「侵佔」的過程。即:當局部組織的精、血、津液等基礎物質被癌毒大量消耗殆盡、出現嚴重不足、不能自養的情況下,癌毒必然向「少氣多血」或「多氣多血」之臟器轉移,從而侵佔該臟器組織之精、血、津液等基礎物質以自養,達到謀求繁衍生息的目的。知此機理,當有助臨床。




肥兒茶-健脾消食化積-成人小兒都適用


健脾強腎壯骨話補鈣 - 後愛傲骨無雙


拍手養生法:拍手震動陽氣,效果驚人


老中醫李可 | 從陽氣理解抑鬱


傷陽氣的西藥,你一定要知道!


萬病不離寒氣,中醫治本之道是:扶陽、散寒、祛瘀


寒容易傷陽氣,濕也容易傷陽氣,兩者有什麼區別?


生命即是一團陽氣,養生與治病的關鍵就是養陽!


全陽為仙,全陰為鬼,道家陽氣與養生(推薦)


寧事溫補,勿事寒涼 - 吞噬現代人陽氣的10大惡習


陽氣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藥,可現代人80%陽氣不足


幾百例癌症中醫體檢,發現2個驚人的共同點!這些西藥一直在傷陽氣!


身體恢復陽氣的秘訣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中醫如何看待素食,《黃帝內經》告訴你
哈佛大學重大發現:植物蛋白代替肉類可增加壽命,降低34%死亡風險!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