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面肌痙攣原來是這些因素造成,中醫告訴你緩解面部不適的好穴位

面肌痙攣原來是這些因素造成,中醫告訴你緩解面部不適的好穴位

面肌抽搐又稱為面肌陣攣或半側顏面痙攣,為陣發性不規則的半側面積肌肉的不自覺抽搐,多種中年後發病。在中醫看來,本病的發生是由於氣血不足、外感風邪或肝風內動所致,患者會有從眼輪匝肌地間歇性抽搐,逐漸緩慢地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肌肉,癥狀可隨疲倦、精神緊張而加劇,個別人還會出現頭痛、耳鳴的癥狀。雖然本病的診斷並不困難,繼發性面肌抽搐往往伴有顱神經受損的表現;癔病性者多為雙側性,較容易鑒別。那麼,當我們確診後面肌痙攣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中醫治療面肌抽搐的穴位療法

中醫治療本病當以益氣活血,祛風止痙為原則,一般選取印堂穴、太陽穴、攢竹穴、睛明穴、四白穴、地倉穴、頰車穴、迎香穴、人中穴、承漿穴、翳風穴、風池穴等穴位治療。

操作方法

1、患者取仰卧,施術者坐在其一側,以大拇指的指腹做推法或按揉法在面部操作,以患側為主,健側做輔助治療。沿著睛明穴、魚腰穴、瞳子髎穴、四白穴在眼眶周圍操作3-5遍;自印堂穴、太陽穴、迎香穴、地倉穴、下關穴、頰車穴、人中穴至承漿穴往返操作3-5遍,配合揉擦法。

2、患者改為坐位,施術者站在其身後,用大拇指的指腹分別按揉風池穴、翳風穴,最後提拿頸項兩側,共計10分鐘左右。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採用自我保健的按摩方式。各位朋友可自行按揉痙攣的面肌,以睛明穴、四白穴、下關穴、翳風穴等穴位為重點,每日數次,每個穴位按揉1分鐘左右即可,力度以皮膚表面發熱發脹為宜。

因為本病的預後較好,所以就算因為痙攣的面肌影響到美觀,各位也不必太過緊張。另外,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上述穴位按摩法對痙攣的面肌沒有太大改善的話,要儘可能的去醫院查明病因,對其他原因引起的繼發性面肌痙攣要治療原發病。如果手法治療無效,可考慮用酒精封閉或手術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康 的精彩文章:

脫髮、白髮問題與這些因素有很大關係,中醫告訴你改善脫髮的飲食
韭菜這樣吃可補腎助陽,溫中開胃,很適用於常腰膝酸軟的朋友

TAG:揚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