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這個權力交接制度,大名鼎鼎的羅馬五賢帝的黃金時代就不會有

沒有這個權力交接制度,大名鼎鼎的羅馬五賢帝的黃金時代就不會有

原標題:沒有這個權力交接制度,大名鼎鼎的羅馬五賢帝的黃金時代就不會有


什麼是五賢帝呢?這是指從公元96年到180年,相繼有五位賢明的君主,擔任羅馬帝國皇帝。這將近100年的時間,羅馬帝國無論是國力,還是民生,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整帝國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並且這五位皇帝都以仁政著稱,所以稱作五賢帝。這段時間也被人稱作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之所以能夠降臨羅馬帝國,就是由於從公元96年開始,羅馬帝國採取了一套舉賢任能的皇帝傳承製度。說到這你可能會很詫異,難道不是老皇帝傳給自己的兒子嗎?在五賢帝時代,還真不是依靠血緣繼承皇位的。他們實行的這套繼承製度具體來說,就是在上一個皇帝生前,就開始尋找、挖掘帝國內部有才幹的人,收為養子,然後等到自己百年之後,再讓養子繼承王位。縱觀整個五賢帝時代都是這麼做的,也因此湧現了幾位歷史上著名的好皇帝,比如圖拉真,就曾經被譽為「羅馬帝國最優秀的第一公民」。


那麼羅馬帝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傳承製度?它的歷史意義怎麼理解呢?我們把五賢帝時代,還原到整個羅馬帝國的「大歷史」里去看,你會更好理解一些。我們往五賢帝之前看看,你可能知道兩個名字:凱撒和屋大維。他們要早於五賢帝時代,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在他們之前,是延續了500多年的羅馬共和國。



凱撒和屋大維大約生活在公元元年前後,是羅馬共和國向羅馬帝國轉變的過渡時期,距離五賢帝時代不過一百多年。因此,共和的思想依然非常深厚。按照羅馬共和國的傳統:羅馬的權力架構,由公民大會、元老院和執政官相互制約,是一種平民政治、貴族政治和君主制的混合體。

所謂公民大會,直觀地理解就是羅馬人從基層老百姓當中,一級一級選上來的人組成的大會。它代表的是平民的利益,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直接民主」;相比起來,元老院代表的就是貴族的利益了。一聽元老這詞,也不會是一般人。沒錯,元老院是羅馬特有的一種權力組織,它最早可以追溯到部落時代的一百位「家族首領」。這些家族首領到後來,就演化成了元老院;那執政官又是什麼呢?簡單說,就是負責執行公民大會和元老院決議的人。畢竟,無論是什麼樣的機制和組織形式,最後也得有人「幹活」吧?羅馬執政官的主要職責,就是代表國家處理政務,比如宣布對外戰爭、對內徵稅等等。也可以理解為,執行公民大會和元老院決議,最終「幹活」的那個人。



理論上,執政官應當由元老院選舉產生,但隨著羅馬共和國末期,軍事權力的上升,這種選舉越來越流於形式。直到凱撒掌權,把自己任命為終身獨裁官,共和制也走向解體。不過,由於凱撒的權力在短時間內上升得太快,最終他被元老院貴族刺殺。在凱撒死後,他的繼任者屋大維平定內亂,改組政府。他吸取了凱撒的教訓,用幾十年時間進行了漸進式改革。最終,建立了集軍事、經濟、宗教大權為一身的獨裁政體「元首制」。元首制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元老院已經不再對國家領導人具有關鍵性的抗衡能力。


屋大維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任皇帝,被授予「奧古斯都」的稱號。這個詞的字面含義是神聖的、至尊的。現代英語、法語、義大利語等歐洲語言里的「八月」,就是來自於這個詞。英語發音 August ,是不是跟奧古斯都挺像的?不過要注意的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和中國古代的皇帝,含義不太一樣。比方說:屋大維生活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國西漢的漢成帝到王莽建立的「大新」政權的交替時期。


在同時代漢朝的君主制里,講的是「天子」的概念,也就是說:皇帝的旨意,就是天的意思。這裡邊就已經包含了「超越所有普通百姓」的含義在裡邊。所以,在權力等級上,中國古代皇帝的權力是絕對的。它的傳承是按照「家天下」的原則,在家族內部按血緣繼承。所以你看,從西漢到東漢,不管皇帝怎麼變,他還是姓劉,即便這中間出了個王莽,他還是被認為是篡位,不是正統。


但羅馬就不一樣了。儘管它的皇帝也叫做「皇帝」,但本質上,這是一種「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往深了說,元老院即便只能起到蓋個「橡皮圖章」的作用,但這個圖章還是在的。共和制就算是「外衣」,這個外衣也還是要披的。並且,由於之前500年的共和傳統,整個羅馬的社會心理也不允許出現,像同時期中國那樣的「家天下」的傳承。


那麼問題就來了。元老院的選舉已經不怎麼起作用了,世襲的血緣傳承又不太被接受,那如果一個皇帝去世了,下一任皇帝該怎麼繼任呢?這還真就成了一個問題。至少在公元14年屋大維死後,一直到五賢帝時代開始的公元96年,這八十多年間,剛剛誕生不久的「羅馬帝國」就出現了好幾種「解決方案」。



比如說,屋大維死後的兩代皇帝,都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而再往後,由於剛才說的羅馬內部軍事權力上升,軍人階層已經成為一個小集團,又出現了軍人擁立皇帝的情況出現。這期間,出現了一些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比如尼祿和卡里古拉,他們實行恐怖統治、濫殺無辜,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嚴重的傷害。

更糟糕的情況是:地方將領擁兵自重,開始親自出手搶皇位,開創了極壞的先例,甚至在公元69年,出現了「四帝之年」的情況。也就是:在一年內輪流換了四位皇帝。這些皇帝,不是行省長官,就是軍團統帥。曾經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大權在握的元老院,這時候已經成了牆頭草。基本上是看殺進羅馬城的軍隊,誰實力最強,就尊誰為皇帝,完全成了一種對既成軍事實力的追認。


這種混亂的局面,一直延續到了公元96年,66歲的涅爾瓦登位後才平息。在醫療技術不發達的古代,66歲已經是很大的年紀。涅爾瓦深知自己時間已經不多,精力不足以掌控整個國家。雖然他也有親屬,但一方面當時的羅馬還沒有形成血統繼承的傳統,另一方面涅爾瓦也反思了過去八十多年帝國混亂的深刻原因。所以,涅爾瓦遍訪帝國全境,找到了當時在羅馬帝國具有很高聲望的圖拉真,收為養子,給了他很多權力,並且作為未來皇帝的繼承人。就這樣,任人唯賢的養子繼承製度誕生了。



涅爾瓦在位只有兩年,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不多。但他創立了一種更加穩健的皇位繼承製度。也就是:把德才兼備的人收為養子,當成未來的繼承人加以培養。這樣既保證權力的平穩交接,又讓下一任皇帝的才幹得以施展。正是由於這種繼承製度的確立,才讓羅馬在接下來的八十多年裡,密集出現了好幾任高水平的皇帝,進入五賢帝的黃金時代。

這五位賢帝當中,最有名的就是「馬上皇帝」圖拉真,也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被涅爾瓦收為養子的這位。圖拉真在繼任皇帝之前,就已經是當時羅馬帝國的名將,負責鎮守整個帝國最難把守的日耳曼邊境。由於戰功卓著,所以一直受到百姓的擁戴,甚至崇拜。涅爾瓦去世以後,圖拉真順利登上皇位,憑藉他的才幹,把帝國的治理帶到了一個新高度。他是怎麼做的呢?


他很智慧,修復了和元老院的關係,遇到國家大事都會和元老們商討,不獨斷專行。同時,減輕稅負,設立「慈善基金」,恢復生產和生活。還要求所有羅馬貴族必須拿出總財產的三分之一在羅馬買地,把財富最大限度留在國內。在鞏固經濟基礎後,他開始了新一輪征服,這次征服距離上次的凱撒、屋大維時代,已經有一百多年了,羅馬軍團很久不見的雄風,又重振起來。他先是征服了盛產金銀的達契亞地區,充實了國庫,擴展了東部領土,隨後,又攻佔了兩河流域的安息帝國,把控了絲綢之路西段的貿易要道。



圖拉真在位19年,把羅馬帝國的國力推向了頂峰。這時候的羅馬帝國經濟繁榮,民生興旺。領土方面,東達兩河流域,西抵大西洋,北面是不列顛和日耳曼地區,南邊是埃及和北非,達到了整個羅馬歷史上的最大疆域。而圖拉真本人,也以他的文治武功,在羅馬帝國皇帝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在他去世很多年後,元老院在新皇帝登基時發表文告,還會說:願你像奧古斯都一樣造福百姓,願你像圖拉真一樣仁厚善良。今天的義大利首都羅馬城,還豎立著一座40米高的大理石紀念碑,叫做「圖拉真紀功柱」,它上面記錄了圖拉真皇帝在達契亞戰爭中的豐功偉績。而達契亞地區的後人,至今還講著一種和義大利語非常相近的拉丁方言。兩千多年後,在這裡建立的國家,叫做羅馬尼亞。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讀《話說周氏兄弟》這本書,來話說一下魯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周作人
讀錢鍾書先生《圍城》,跟著主人公方鴻漸,一起經歷四種愛情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