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大秘密揭曉,99%的人都被騙了
甄嬛、如懿、小燕子……
皇帝、後宮、御花園……
說起紫禁城,有太多的故事了!
傅恆深夜和魏瓔珞私會,是不是真的做得到?
動不動就午門斬首,那午門不是官員們的噩夢?
宮廷劇帶給我們很多快樂,同時也對我們產生了諸多誤導,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今天,就讓我來扒一扒你不知道的故宮那些事,看看電視劇里的和真實的故宮究竟相差多遠。
宮廷房產篇
一:《還珠格格》:小燕子住漱芳齋?別開玩笑了!
《還珠格格》這部劇絕對是我們那個年代的網紅劇,隨著她一起紅的除了這些演員外,還有一個地方——漱芳齋。
「小燕子大鬧漱芳齋」絕對是我們童年不可磨滅的記憶,以至於後來我們一提起漱芳齋就想起小燕子。
但其實,漱芳齋和小燕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甚至自乾隆到清末,從未有皇帝的「格格」在漱芳齋居住和休息。
這裡普及一個故宮常識:
禮儀所用稱:殿。比如國家朝會的太和殿,禮佛的寶華殿;
皇帝親眷所住之處稱:宮。比如「坤寧宮」、「儲秀宮」、「長春宮」等;
而至於「軒」、「齋」、「閣」基本都是喝茶聊天,下棋看戲等文藝活動的舉辦地。
所以說,「漱芳齋」給格格住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的漱芳齋原本是乾隆當「太子」時候的書室,乾隆即位後,漱芳齋便成為了觀戲喝茶的遊樂場所。故宮裡有四座戲台,其中兩座就在漱芳齋之內。
真實的漱芳齋戲台
乾隆很喜歡來漱芳齋,每年春節前後,他都會從百忙之中抽出一日,帶母親孝聖皇太后到漱芳齋看戲娛樂。
所以漱芳齋,不是小燕子的寢宮,而是故宮裡名副其實的「電影院」。
二:《還珠格格》VS《延禧攻略》:為何同一個皇后,所住寢宮不一樣?
《還珠格格》里,除了小燕子的寢室,皇后、太后的寢宮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一提起皇后,就會想到「坤寧宮」;提起老佛爺,準是住在「慈寧宮」。
但其實,清朝的皇后,根本不住在坤寧宮;而從孝庄太后以後,也在沒有太后住在慈寧宮。
先來說說坤寧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的確是皇后的寢宮。
但清朝入關後,按照東北的滿族風俗對此進行了改制,坤寧宮主要作為祭祀薩滿神的場所。
坤寧宮東暖閣還有一個作用——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皇帝大婚,帝後要在此居住三天,然後皇后就會回到她被分配到的寢宮。
帝後大婚的新房,塵埃訴說著舊日的輝煌
《延禧攻略》中乾隆皇后所住為長春宮,《甄嬛傳》的皇后住景仁宮,這些才是比較符合史實的描述。
除此之外,「慈寧宮」也很少住太后,自從孝庄皇太后去世之後,就在沒有太后將慈寧宮當成寢宮。
那麼為什麼好好的一座大宮殿沒有太后願意去住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它原本的主人——孝庄太后了。
孝庄太后她一生輔佐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帝王,對清王朝的建立和全國的統一大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地位尊貴、威望極高。
以至於後來的太后太妃們,一方面是敬畏這個偉大的女性;
另一方面也是害怕自己的身份有點「壓」不住這座宮殿,所以寧願在其他宮殿居住。
此後的慈寧宮就成為了偶設大宴,舉行受冊、受寶等重要典禮的禮儀處所了。
慈寧宮寶座,曾經坐過很多宮斗冠軍
三:《鐵齒銅牙紀曉嵐》:推出午門斬首!
只要看過古裝戲,一定對這句話印象深刻「推出去,午門斬首!」
《鐵齒銅牙紀曉嵐》里就有這麼一段戲說情節:
乾隆讓紀曉嵐找莫愁,但紀曉嵐既沒有去找。
乾隆很生氣,大喝道:「將紀曉嵐推出午門斬首!」
於是,午門躺槍,成了個斬首示眾的刑場。
其實,明清犯人「斬首市曹」決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或菜市口等地刑場處決。
不過「午門斬首」這個段子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由一段歷史背景演變而來。
明朝有一個很殘酷的刑罰:廷杖。
明朝的官員很慘,上朝時稍不和皇帝心意,就會被拉出去廷杖,受刑之處便是午門。
因為有官員被廷杖擊斃的記錄,所以午門也被染上了一層血色。
除了這些,作為皇宮正南大門的午門,其實主要承擔的,是以下兩個重大功能:
第一個功能是獻俘:
打了勝仗,要把重要俘虜押解到京城來,要經過午門。
第二個功能是接見使節:
逢大典時,皇上會登上午門的城樓接見外國使節。
而現在,午門作為我們進入故宮的必經之處,抬眼望去,五鳳朝陽,正南展翅,端莊巍峨,令人心馳神往。
宮廷生活篇
一:《延禧攻略》:富察侍衛晚上在皇宮走來走去,還能找魏瓔珞調情?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延禧攻略》,眾多痴心少女被瓔珞和傅恆撒了一把糖。
傅恆好像格外喜歡晚上來找魏瓔珞。瓔珞病倒,他深夜來照顧的那一幕,甜死個人。
不過,這也不過是劇本演義,侍衛深夜在皇宮裡隨意竄來竄去,在大清根本不可能!
據記載,紫禁城晚上只能住8個男人:1個皇帝,4名侍衛,1名奏事官和2名太醫。
有清朝的太監記載,大內每晚太陽落山後,五殿十三廳的太監就會將各個大門鎖上,4個侍衛需要貼身保護皇上,不能隨意走動。
奏事官在沒有公事的情況下,亦不能走出自己的房間一步,且有太監監視。
在這麼嚴格的宮規之下,傅恆還能夜探魏瓔珞?那他非得有隱身技能不可。
二:《懷玉公主》:老祖宗可以偷偷溜出宮,難道出宮像買菜一樣簡單?
懷玉公主里的孝庄太后,是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老小孩。
有一次,太皇太后心痒痒,想溜出宮去玩,就讓圖德海喬裝打扮,矇混過侍衛的眼睛,順利溜出了宮。
這橋段讓我們感慨,太后,您真是皮!
可這事若放回清朝,那可不得了!太后私自出宮?估計守門太監和圖德海非得被滅了九族不可!
看過《紅樓夢》的朋友一定記得元春省親的情形,書里是這樣寫的:
奉硃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賈妃省親。」
「恩准」兩字,便道盡了歸家不易。
元春省親,也不過短短五個小時,卻先後哭了六次。年少便被送入皇宮,與親人分隔兩地,骨肉分離,思鄉心切,曹雪芹給了元春一場省親的機會。
而清代後宮的妃嬪,卻是不允許省親的,清宮檔案中從未有過后妃省親的記載。
只有跟皇帝出巡的時候,才有出宮的機會。
一入宮門深似海, 飛出宮牆的自由快意,或許只能出現在故宮女人們的夢中了吧。
三:《甄嬛傳》:御花園裡故事多,爭寵失寵都唱歌
御花園從來不缺少故事:
賞花時被人打斷遂起爭執;奉茶失誤被罰跪;得寵低位嬪妃在御花園閑逛,高位嬪妃趕去找茬……
在《甄嬛傳》中,甄嬛大病初癒後,便去御花園散心,在那裡盪鞦韆、吹簫,成功吸引了皇上,隨即上位成為寵妃。
於是,我們單純地以為:吸引皇帝好簡單。
進宮的秀女只要在御花園偶遇皇上,就能得到寵幸;失寵的妃子只要在御花園一展歌喉,便會讓皇帝另眼相看。
那是你想多了!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在御花園遇到皇帝的可能性:
電視劇中的御花園寬敞極了,妃子們可以肩並肩地走在這裡,偶爾還會舉行茶話會。然而,真實的御花園雖美,可是卻有點小。
所以,皇帝去御花園賞花聽曲的情況並不多,要想散心,更多的會去圓明園,頤和園,那裡景色更美,地方更寬闊。
只有在五月端午節、八月中秋節、九九重陽節時,皇帝會率領后妃們登臨御花園的最高處——堆秀山御景亭,望遠祈福、驅邪避穢。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后妃到御花園中的頻率:
在這等級森嚴的深宮內院,御花園不是那個妃子想去就能去的。誰能大搖大擺來到御花園賞景,全憑地位高低和皇帝恩賜。
得寵者笑比春風,失寵者人比黃花瘦,這便是宮中女人之悲哀。
感悟篇
故宮,是大清帝國的政治中心,是至高皇權的象徵。
自明成祖朱棣1406年下令修建至今,已經歷了600多年的歷史。
六百多年來,在這座被高牆圍起的紫禁城裡,無數皇帝后妃、大臣宮女在其中表現嬉笑怒罵,上演悲歡離合。
電視劇,只不過是今人的演繹。
真正的歷史遠比演繹精彩得多,也遠比演繹悲哀得多。
故宮,曾經歷了無數輝煌的歲月,也曾在八國聯軍的炮火中,失去了昔日的尊嚴。
故宮離我們很遠嗎?看上去是的,因為它承載了太多歷史,埋葬了太多的故事。
但它也離我們很近。
因為它是國,亦是家。
一個家,需要愛和溫暖。而當家失去了居住者的敬畏和工匠們的呵護,便只能在無奈中加速老去,變成一段令人失落的舊時光。
正如余秋雨在《行者無疆》中說的:
「歷史是秘藏的奢侈,歷史是懸崖上的廢棄。」
可歷史會逝去,國魂卻不會被遺忘。
當我們能夠抽絲剝繭了解些許歷史的真相時,或許能和過去打個招呼:
嗨,故宮,原來這才是真正的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