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亂世風雲都不怕,吳鼎昌硬是把鹽業銀行辦成了大銀行

亂世風雲都不怕,吳鼎昌硬是把鹽業銀行辦成了大銀行

作者:金滿樓

民國金融史上,除了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和中央銀行四大行外,其他還有「北四行」、「南三行」的說法。

這裡,主要介紹下「北四行」中的鹽業銀行。

鹽業銀行最早由原河南都督張鎮芳創辦,按通常的說法,張鎮芳因為是袁世凱的表弟,這才在官場上混得如魚得水,不過,這和事實有點差距。

事實上,張鎮芳是1892年壬辰科進士出身,他和袁世凱的關係,實際上是其姐嫁給袁世凱堂兄袁世昌,因而袁之子女也順口稱張為「五舅」。

清末時期,由於袁世凱與張鎮芳都在官場上混,兩家關係來往比較密切。當然,由於袁世凱在官場上更吃得開,因而張鎮芳也靠著與袁世凱的親眷關係一路高升。

1902年,張宗昌擔任過戶部銀元司會辦(授四品銜)。之後,其先以直隸候補道總辦永七鹽務,不久又授天津河間兵備道,署理長蘆鹽運使(二品銜)兼糧餉局總辦。

民國年後,張鎮芳出任河南都督,但可惜的是,不久即因剿滅「白狼之亂」不力而被罷職。

1915 年3月,為維持鹽業、調劑金融,時已賦閑總統府顧問、財政部參政的張鎮芳在袁世凱的支持下創建鹽業銀行(總行設北京,同年5月在天津開設分行)。

按最初的設想,鹽業銀行原擬鹽務署撥給官款,實行官商合辦,其主要業務是經收全部鹽稅收入、為鹽務提供服務並得代理部分國庫金。

然而,1916年6月袁世凱病死後,鹽務署不僅不撥官款,而且還將前撥資金調回,經收鹽稅、服務鹽務的初衷遂成泡影。

之後,鹽業銀行乾脆全部改招商股,轉為普通商業銀行。

1917年,張鎮芳因為參與張勳辦大事而被捕入獄,鹽業銀行改由原天津造幣廠監督、曾留學日本的的吳鼎昌接手。

相比而言,吳鼎昌倒是地道的金融科班出身,他之前在日本讀的就是銀行系。

之後,在吳鼎昌的多方拉攏下,昔日的鹽商及北洋軍閥大佬如張懷芝、倪嗣沖、王占元等人的公私存款,還以北洋政府部分機關的辦公費也都紛紛存入了鹽業銀行。

接著,吳鼎昌又著手充實銀行股本。

原來,鹽業銀行開辦時原定資本金500萬元,其中官股200萬元、商股300萬元,但實際上,官股僅投入10萬元,而商股也僅有張鎮芳等人認購了50萬元。

在存款激增的大好形勢下,吳鼎昌又利用之前的老關係從交通銀行協理任鳳苞、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等金融同行那拉來30萬元入股。

在此示範效應下,鹽業銀行此前未收足的股款一舉收齊,而且資本總額也很快在數年間增為1000 萬元。

之後,除北京總行、天津分行外,鹽業銀行又在上海、漢口開辦分行,成為國內銀行業的佼佼者。

從存貸款數據上看,鹽業銀行成立當年(1915年)年末存款額為464萬元,1925年增至2770萬元,增長近5倍;1937年又增至9166萬元,增長近20倍。

放款則由1915年的404萬元增至1937年的7814萬元,增長了18倍。而從收益上看,鹽業銀行成立當年純收益約10萬元,1925年達186萬元,增長了18倍。

從1918年起,連續四年股東年純益率超過40%,1919年更是高達48%,居當時各行之首。1926年後,隨著競爭的激烈化,效益逐年下降。

在吳鼎昌的精心經營下,鹽業銀行的業務明顯上升,成效顯著。該行老職員李肅然曾回憶說:

「自吳鼎昌主持以來,除內部革新外,業務發達,蒸蒸日上,獲利甚豐,每年所發股息,向未少過一分,是以鹽業銀行之聲譽大振,成為華北四大商業銀行之一,且居首位。」

1921年初,吳鼎昌赴歐美考察銀行制度時發現,西方國家出現了銀行聯盟的經營模式,其原因是:

規模大、資力雄厚的銀行容易獲得更好信譽,而中小銀行因資力薄弱而容易陷入困境或被兼并。

於是,吳鼎昌回國途經上海時會晤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並提出建議:

中南銀行、鹽業銀行還有周作民的金城銀行可以聯手經營,屆時三家銀行聯合成為中南銀行發行鈔票的後盾,大家利益均沾,共同抵禦風險。

當時,中南銀行雖擁有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一樣的發鈔權但資本準備金有限,吳鼎昌的提議引起了胡筆江的很大興趣。

之後,鹽業、金城、中南三家銀行於當年11月召開聯合會議,會上達成了聯營決議並協定了營業規約及聯合事務所簡章。

次年7月,談荔孫任總經理的大陸銀行也宣布加入,由此形成了四行聯營格局,是為民國金融史上著名的「北四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亡國時分,隋煬帝求自縊而不可得,其子被叛兵當場砍殺在面前
統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慈禧太后,卻一句滿語也不會,滑稽不?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