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景德鎮生產的元青花距今已有超過650年的歷史。元代許有壬《至正集》卷九「馬合馬沙碑文」載:「西域有國,大食故壤,地產異珍,戶饒良匠。匠給將作,以實內帑。」此文獻揭示當時的浮梁磁局有波斯的工匠參與瓷器的燒造,提供重要的支持,並在當時中國陶瓷生產雄厚的技術基礎之上,讓青花瓷器大放異彩,各地民窯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景德鎮從此成為瓷都。

歷史上,各大窯系都有生產梅瓶,如果以造型的優美程度做評判,梅瓶可以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梅瓶」這種器形得名比較晚,它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字,叫「經瓶」。這跟宋代皇家的講筵制度有關。當時「講經」也叫「講筵」。講完之後,皇帝要招待大家吃喝,當時的酒,就是裝在這樣的瓶子里,所以它又叫「經瓶」。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此品為元青花梅瓶的經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見裝飾雲龍者更是寥寥可數,至為珍稀。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一對)

此對梅瓶唇口、溜肩束腰,淺圈足,器內外施釉,圈足及底無釉,麻倉底,通體繪青花紋飾,口沿外側繪雲朵紋,肩部繪四獸面紋,中間書「宣德年制」楷書橫款,腹部畫一條五爪回龍遊戲於雲朵間,龍作回首狀,睜眉瞠目,炬眼炯炯,張牙舞爪,剛勁有力,青花發色濃艷青翠,濃處有鐵鏽斑痕.宣窯多被鑒賞家認為是中國青花製作的高峰。

從現存實物來看,元青花梅瓶的裝飾可以概括為兩種基本方式:第一種單純的彩裝飾,是元青花裝飾的主流。這裡分兩種情況,一是白底藍花,最為普遍,有學者對這種裝飾方式的具體筆法進行了分析,全面歸納出點、畫、拓、染四種筆法;二是藍底白花,即白底藍花的反向做法,與青花一樣以鈷土礦為呈色劑,但藍釉的鈷料融化在釉中,與青花直接在釉下用鈷料繪紋或飾地不同,色調相對深艷濃重。

此對梅瓶主題紋飾為雲龍圖,行龍神態生動,龍鱗畫法與戴維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銘大瓶的鱗片十分相同,絕非常見的交錯網狀畫法,而是一絲不苟地由細筆勾繪而成的緻密小鱗片,可見繪畫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本品在整體紋飾布局方面頗見特色,常見此類梅瓶的肩部和脛部會分別繪飾多層圖案,而本品則是整一個腹部空間通體繪畫雲龍紋圖。檢閱當今公開出版資料,未曾發現與此相同圖案的梅瓶。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梅瓶 (一對)

通覽當今所知繪飾細鱗片行龍的元青花瓷器當中,此類繪飾雲龍題材與本品類似風格者類似的梅瓶有:2006年湖北省鍾祥市郢靖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元青花雲龍紋梅瓶,器身紋飾分布與本品最為相似,尤其輔助紋飾畫法、布局皆幾無太大差別,如出自同一人之手,由此可鑒彼此燒制年代應相同無異。

最引人入勝的是,本品之青花蒼雅雄渾,彰顯出一份濃郁的文人水墨畫的效果,畫師對龍的描寫生動傳神,行龍昂首挺胸,張牙舞爪騰雲駕霧,興雲吐霧之態栩栩如生,顯得比其餘要身形遒健,肘毛的刻畫更見飄逸。此龍的神態描寫與南宋畫家陳容繪《九龍圖》捲雲龍造型細節頗為相近。就此而言,畫師極可能參照摹擬了當時流行的畫派風格。也許是他的畫風影響了景德鎮的畫師,在當時政治與文化激烈巨變的過程當中,龍紋的形貌順應了時代對於「龍」的認識與詮釋而更變。

縱觀全器,本品雖歷盡滄桑,卻仍不掩其藝術鋒芒與魅力,皆鋪陳出元青花瓷器最經典的時代風貌,令人每每視之,依然可折射出蒙元之世特有的豪邁氣概. 體現了當時景德鎮工匠的技術與創作力,更是展現了中國古代創作者的智慧。獨一無二,這即是數百年來,世人對元青花愈加濃烈珍愛的緣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藝 的精彩文章:

宋代錢幣之四
大德國寶

TAG:典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