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沖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蓋碗、玻璃杯、保溫杯,不同的白茶沖泡方式,請適時調整投茶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中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潤養著一代代的國人。

煎炒烹煮煲,燜炸蒸燴汆等豐富的烹飪技巧做出來的菜肴,牢牢抓住了不少國人的中國胃。

但是,中國菜似乎是最難學習的菜系。

不少做菜教程里,都是放油適量,放鹽少許的操作。

中國菜肴烹飪里的適量,實在是難以準確把握的一門精髓。

若是將這些調料比例更加精確些,對於中國美食的傳承和傳播,更有裨益。

品飲白茶,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投茶量多寡的問題上,若是隨性而行,也是難以得出一杯好茶的。

不少專業的品茶中,都會用到精準的克秤,以便沖泡出最為適宜的茶水比例。

茶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品飲白茶,若想茶湯滋味更好,在投茶細節上,可要多加留意了。

投茶量多一點,或是少一點,滋味都有不同,下面來具體細說。

《2》

投茶量過多,滋味太濃,不利於健康。

在品飲白茶的時候,長期飲用過濃重的茶湯,對於身體健康有著影響。

尤其是對於脾胃虛弱的人士來說,更是如此。

白茶的制茶工藝簡樸,不揉不炒,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本味。

在新白茶中,富含有許多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分外鮮爽提神。

但若是茶湯中,茶水比例太過濃重,茶多酚、咖啡鹼物質過多釋放,茶味會苦澀不堪。

經過多年存放之後,白茶在靜靜的沉澱轉化過程中,黃酮類化合物含量隨著轉化,含量逐漸升高。

品飲老白茶,強大的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此外對於高血糖、高血脂人群來說,也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

但是沖泡白茶的時候,茶味同樣不宜過濃重。

品茶,適口為珍,過猶不及。

因此,在品飲白茶的時候,需要注意適時的調整投茶量。

品質好的高山老白茶,內質豐富,在品飲的時候,投茶量可以稍微減少。

品飲白茶,沖泡和煮飲兩種不同的方式下,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在品味白茶時,梗葉條索完整的白茶,表面都附著一層厚厚的蠟質層,有利於內質物徐徐釋放。

葉片破碎情況較多的白茶,內質物在沖泡時,失去了緩衝,一遇水變會磅礴而發。

因此同樣的白茶,碎茶情況較多的情況下,投茶量也要注意適時調整。

此外,茶湯的濃淡,還與個人的口味喜好和沖泡習慣有關係。

若習慣悶泡出水,茶味自然會濃重異常。

因此,品飲白茶,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定。

下面簡單例舉一二,白茶的品飲,投茶量到底該怎麼定。

但是老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品飲白茶的時候,最佳茶水比例到底如何,還得依據茶友們的口味和實際泡茶情況,具體來定。

畢竟,實驗才能出真章,品飲白茶,下文的投茶量比例,僅供茶友們參考。

《3》

白瓷蓋碗沖泡白茶,需要投茶多少?

110ml標準大小白瓷蓋碗沖泡白茶投茶5克,這是一組最佳的黃金配比。

蓋碗沖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是與白瓷蓋碗的特性離不開關係的。

【白瓷蓋碗的特性】

在市面上,最常見的白瓷蓋碗器形,容量在110ml左右,不大不小。

這樣標準大小的白瓷蓋碗,除了方便投茶量的確定外,實際的好處也不少。

大小適中的蓋碗,抓握提起出湯的時候,手感適宜,利於傾倒出湯。

試想下,若是過大的蓋碗,在提起的時候,分量重,這般笨重的蓋碗,在單手提起來出湯的時候,容易把握不準,輕者將蓋碗打翻,重者則會引起燙傷。

而容量過小的蓋碗,也日常泡茶中,也有不實用的地方。

試想,若是容量過小的白瓷蓋碗,沖泡秋壽眉散茶,梗葉虯髯的壽眉老翁,根本無地安放。

此外,容量過小的蓋碗,投茶量不好把握,容易使得茶湯過濃重。

要是二三好友共同品茗的情況下,容量過小的蓋碗,泡出來的茶湯並不便於分飲。

【蓋碗沖泡快出水,茶味不易濃】

因此,在市面常見的標準大小白瓷蓋碗中,投白茶5克沖泡是沒有問題的。

蓋碗的器形設計為敞口大肚的模樣,這樣一來,在沖泡的時候,可以快速的傾倒瀝出茶水。

不會使得白茶悶泡在其中,導致茶味過於濃重苦澀。

對於內質豐富的白茶來說,在用蓋碗沖泡的時候,需要掌握快出水的秘訣。

天下武功,為快不破。

蓋碗沖泡白茶,在前五沖的時候,是最需要快出水的,此時,坐杯是極大的禁忌。

注水完成後,蓋上杯蓋,在前五沖時,快出水最佳的是,5秒內徹底將茶水瀝干。

此時若是動作稍慢,白茶內質過多釋放,茶味會變得苦澀不堪,還會影響後續沖泡的耐泡性。

在隨後的沖泡中,茶友們可以根據茶湯顏色變化和個人口味,適時延緩出湯時間。

《4》

保溫杯、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需注意什麼。

對於沖泡白茶來說,最佳的品飲方式,是用白瓷蓋碗沖泡。

感受白茶一衝沖不同的風味和口感變化,最為悠然。

但在實際生活中,為了更為方便快捷的泡茶品茶,保溫杯、玻璃杯也屬於泡茶的選擇。

那麼,用保溫杯、玻璃杯沖泡白茶,投茶量需要注意什麼么?

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需要適時調整。

在用保溫杯、玻璃杯泡白茶的時候,由於茶葉長時間的浸泡其中,投茶量需要減少。下面來細看。

【保溫杯泡白茶,要注意什麼?】

天氣漸冷,為了隨時方便有溫熱的茶湯可飲,保溫杯成了不少茶友的泡茶選擇。

保溫杯由密封保溫性能極佳的內膽組成,能長時間保持高溫。

保溫杯這一高溫悶熱的環境,對於風味鮮爽的白茶來說,實在不是一個泡茶的好選擇。

若是想用保溫杯品飲白茶,更建議先用蓋碗沖泡白茶後,將茶湯倒入保溫杯中存著,方便品飲。

若是用保溫杯直接泡白茶,這樣高溫悶熱的情況下,300ml的保溫杯,投放1克-1.5克白茶干茶即可,投茶過多,滋味會苦澀濃重不堪。

在使用保溫杯泡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內膽的清洗,否則茶垢容易集聚其中,容易滋生細菌,並不衛生。

茶友們在選用保溫杯的時候,需要選用品質過關的,內膽不宜出現鐵味等,影響茶香風味。

【玻璃杯泡白茶,需要注意什麼?】

通透小巧的玻璃杯,是不少都市人群的泡茶方便選擇。

在辦公桌前,隨手拿玻璃杯泡上一杯馥郁清香的白茶,提神清爽。

看著玻璃杯中的茶葉片上下漂浮,也不失為一種極佳的休閑放鬆體驗。

對於玻璃杯泡白茶來說,300ml的玻璃杯,投茶1.5克-2克即可。

由於內質豐富的白茶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投茶量不宜過大,過多投茶,不僅會造成茶水出現苦澀味,影響口感,還會造成茶葉的浪費。

天氣漸冷,拿玻璃杯泡白茶,散熱快,需要及時趁熱飲用。

若是放置到完全冷卻,白茶湯水的風味會有所影響。

《5》

白茶煮著喝,投茶量大有講究。

天氣漸冷,冬日煮白茶,暖身舒心,正為適宜。

若將白茶煮著喝,投茶量需要怎麼調整呢?

先看看看什麼樣的白茶適合拿來煮。

白茶制茶工藝簡樸,保留大量的天然營養。

在新白茶中,內質處於尚未收斂的狀態,一衝泡,鮮爽的風味得以激發。

因此,這般急性子的新白茶,若是拿來煮著喝,是不適合的。

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白茶的內含物變得收斂,陳年的白茶,風味變得甘醇溫和。

因此,經過時間沉澱的陳年白茶,適合拿來煮。

無論是陳了一兩年的陳白茶,還是存上了三年五載或是年份更久的老白茶,都適合拿來煮著喝,茶湯滋味分外綿柔悠長。

將白茶煮著喝,由於長時間的沸煮,投茶量需要減少。

就拿煮三年陳的老壽眉餅來說,直接煮干茶的情況下,注水400ml情況下,搭配2.5-3克即可。

將白茶煮著喝,若想茶味更醇美甘香,也有不少細節需要注意。

一是:水沸投茶。

茶壺中的水燒到沸騰狀態後,再投放茶葉。

對於內質豐富的老白茶來說,若是冷水投茶,滋味會提前過多釋放,會造成滋味偏重。

二是:沸煮時間不需要過長。

第一壺茶水,投干茶進去後,沸煮上半分鐘,即可出湯品飲。

第二壺茶水,可以稍微延長至沸煮一分鐘。

一次類推,茶友們可以根據茶湯顏色濃淡變化,適時調整。

三是:後續煮茶續沸水、留母湯

第一壺茶湯煮好後,需要留1/5的湯水以作母湯,方便後續煮茶的滋味中和。

能後續煮出來的茶,滋味更好,讓白茶更耐煮。

在後續煮茶過程中,需要添加沸水注入煮茶。道理,和前面沸水投茶是一樣的。

注意好這兩個細節,可以讓後續煮出來的白茶,風味更佳,也更耐煮。

《6》

在品味悠悠鮮爽的白茶時,想起來一個故事。

近代文人胡適曾經創作過一個知名的人物,差不多先生。

用來對處世不認真態度的諷刺。

在為人處世之中,敷衍苟且自然是不可行的。

品茶,也有同樣的智慧。

在品飲白茶的時候,差不多就行的投茶量,也是不可行的。

隨意抓一把,多一點、少一點,都會對茶味造成影響。

因此,茶友們在品味白茶的時候,對於投茶細節的多寡要注意。

根據不同的品飲方式,適時調整投茶量!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新白茶與老白茶如何選擇,請根據自己的體質對號入座!
往左走,還是向右走,當越來越多的武夷岩茶廠想直供終端之後!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