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只逐雪趣不覺寒

只逐雪趣不覺寒

原標題:只逐雪趣不覺寒

清?蕭晨《踏雪尋梅圖》

古人稱雪為「五穀之精」。漢代農書《汜勝之書》就有這方面的記載:「冬,雨雪,止,輒以物藺之(即用農具把雪壓實);掩地雪,勿使從風飛去。後雪,復藺之。則立春保澤,凍蟲死,來年宜稼。」俗話說:「尺雪抵寸雨,瑞雪兆豐年。」「冬有三尺雪,人道十年豐。」在農業為主的古代,下雪是至關重要的。

而現今,每逢落雪,各地的雪景就點亮了朋友圈。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孩子都在雪地里玩得不亦樂乎。可見,人們對於雪趣的追逐,皆遐想無限。而古人所逐雪趣,較之今人,尤其雅緻與詩意。


賞玩雪景,踏雪吟詩


冬天的雅緻在於「踏雪尋梅」。冬天正是梅花盛開的時候,古人踏雪尋梅,是一件非常雅緻的事情。一個老者騎著黑色的毛驢,披著紅斗篷,旁邊有個小書童,背個琴。二人走到深山老林裡邊去,找到梅花,在那兒喝點茶,彈彈琴,多麼雅緻。


從宋代開始,賞雪作為市井生活的一部分,逐漸見於文獻記載。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就說:「豪貴之家,遇雪即開筵。」南宋臨安人除在家中開筵邀朋友賞玩之外,又喜在西湖「玩雪船」。

北方之人對於雪司空見慣,而南方不同,遇雪則歡欣鼓舞。南宋時有個叫張約齋的,為自己定了一年四季賞心樂事的內容及去處,在十一、十二兩月中就有「繪幅樓前賞雪」、「南湖賞雪」、「瀛巒勝處賞雪」。


宋吳自牧《夢粱錄》也說當時的臨安人好乘騎出遊賞雪。西湖賞雪,興味別緻,人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


古代戲曲中,也常有賞雪的情節,比如元人張國賓的《相國寺公孫合汗衫》雜劇,就是以賞雪開端。南京富戶張員外與妻、兒、兒媳同在看街樓賞玩雪景,樓內設果桌,陳茶點,置羔羊美酒,樓外是好一場瑞雪。


張員外有《混江龍》一曲唱道:「正遇著初寒時分,您言冬至我言春。既不沙可怎生梨花片片、柳絮紛紛。梨花落,砌成銀世界柳絮飛,妝就玉乾坤。俺這裡逢美景對良辰、懸錦帳、設華茵、簇金盤、羅列著紫駝新倒銀瓶,滿泛著鵝黃嫩……」


賞雪的遊戲性在一個「賞」字上,歷史上記載的多是文人雅士借賞玩雪景,抒發自己的情感,或踏雪構思詩章。比如白居易就寫過一首《問劉十九》,這首描寫雪天怎樣閑適的詩,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譯成白話即是:酒新釀好,未經過濾,只是新熟,還有些渾濁,而火爐早已經準備好了。天色已晚,大雪將來,詩人靜候友人到來,共飲一杯。兩個人圍爐而坐,伴著紛紛揚揚飄落的大雪,一邊喝酒,一邊談心,實在是讓人由衷歡喜的宅事了。此般閒情逸緻,著實叫後人羨慕不已。

堆雪人是賞雪遊戲的重要內容。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汴梁人遇有下雪天,常常「塑雪獅、裝雪燈,以會親舊」。這個習俗在南方的臨安也很盛行,在《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書中都有記載。


吳自牧在《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條」是這樣記述的:「考之此月雖無節序,而豪貴之家,如天降瑞雪,則開筵飲宴,壕雪獅,堆雪山,以會親朋,淺斟低唱,依五偎香。」


塑雪獅、堆雪山等遊戲,又與賞雪、踏雪、煎茶、飲酒等等結合一處。而這種賞雪遊藝形式在統治階級上層更加盛行,宋室南渡後,以皇帝為首的整個官僚集團生活更加腐化,奢糜之風一發而不可收。每值冬季,賞雪、玩雪之風更較民間為盛。


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賞雪》條說:「禁中賞雪,多御明遠樓。後苑進大小雪獅子,並以金鈴彩縷為飾,且作雪花、雪燈、雪山之類,及滴酥為花及諸事件,並以金盆盛進,以供賞玩。」


所塑雪獅子,用金鈴、彩縷作為裝飾,極其豪華講究,其規模可謂巨大,形式可謂多樣化。

清代以後,這種遊藝形式在宮中繼續盛行。在清代人的詩詞筆記中,時見記詠。清吳振械《養吉齋叢錄》卷十四有這樣的記載:「冬日得雪,每於養心殿庭中堆成獅、象,誌喜兆豐,常邀宸詠。乾隆壬申、乙酉,以雪獅、雪象聯句。嘉慶戊寅,又堆為卧馬二,東西分列,有與內廷翰林聯句詩。」


而清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寫到下雪天賞梅時的感嘆:「雪助花妍,雪凍而花亦凍,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過者亦雪也。」


翻譯過來就是說,雪景中看紅梅,顯得更加嬌美,然而雪凍花也會凍傷,這樣有利有弊,叫人覺得去也不好,留也不好,看來真的有功的是雪,有過的也是雪。


想像一下,白茫茫的大地偶爾露出幾株紅梅,紅白相映,確實是一幅極美的畫面,也難怪古人總要踏雪尋梅歌頌一番了。

雪水烹茶,雅興佳話


雪獅、雪象、雪馬塑成之後,皇帝與宮中翰林學士以此為題吟詩作賦,雅興不淺。如光緒間顏緝祜撰《汴京宮詞》一百首中,就有詠開封行宮中賞雪遊藝的詩句:瑞雪繽紛盛上天,堆獅持象戲階前。而這正是對宮中賞雪遊藝活動的真實寫照。


嬉冰,古人稱之為「冰嬉」。玩耍的項目有跑冰鞋、打滑撻、拖冰床等等。跑冰鞋相當於現代的滑冰。滑冰,要穿上冰鞋,所謂冰鞋,就是在一塊木板底部固定鐵條或鐵片,再將木板紮緊在鞋上。


《燕京歲時記》云:「冰燕以鐵為之,中有單條縛於鞋上,身起則行,不能暫止,如蜻蜒點水,紫燕穿波,殊可觀也。」


滑冰者在光潔的冰面上,一會兒「金雞獨立」,一會兒「哪吒探海」,一會兒「張果老騎驢」,不斷地做出各種姿勢,博得人們交口稱讚。


還有一種「打滑撻」,清代同光年間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二對此俗描述說:「……打滑撻,先汲水澆成冰山,高三四丈,瑩滑無比。使勇健者著帶毛豬皮履,其滑更甚,從頂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撲者為勝。」


此種活動,真夠驚險刺激的。東北人叫作「打跳溜坡兒」或「打跳溜滑兒」。在那些自然形成的坡地或較低緩的小山丘上,積滿了冰雪,孩童們從頂端向下滑,順順溜溜,玩得暢快無比。


拖冰床,顧名思義就是人坐在冰床上,由力俠用繩索拉著在冰上飛跑。遊玩者坐在冰床上觀賞景物,或聚飲小酌,領略滑行如飛的那種快意。


對此俗,清人楊靜亭《都門雜詠》中的一首竹枝詞記述道:


十月冰床遍九城,遊人曳去一毛輕。風和日暖時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


此外,關於「雪」的風雅玩法,還有許多。而最風雅的莫過於《紅樓夢》中的妙玉,曾收集梅花上的雪水用來泡茶喝。


事實上,泡茶的水是很有講究的。《茶經》上說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據說蘇東坡謫居宜興蜀山時,最喜飲用金沙泉水煮出來的陽羨貢茶,一次書童挑了一擔河水,東坡一嘗就知不對,當然這故事已成為一樁文壇佳話了。


其實,古人最為推崇的還是雪水,雪水的雜質少,清寒,純凈,正應了「不寒則煩躁,而味必澀」的說法,而且雪水煮出來的茶還有著一絲絲的甜味。而妙玉用紅梅上的雪水泡茶,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也足以證明作者的風雅。


自古至今,賞雪由於與人們的生活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而作為一類時令遊藝形式,在不斷得到普及和豐富的過程中,一直長盛不衰。


(文據「一本正經說歷史」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魯木齊晚報 的精彩文章:

拉麵
韓信草

TAG:烏魯木齊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