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耀州窯:巧如範金,精比琢玉

耀州窯:巧如範金,精比琢玉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中國最早的窯神廟碑

——宋元豐七年(1084年)《德應侯碑》

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皇帝敕封的窯神。

宋《德應侯碑》

元豐七年德應侯碑里所記的:

「巧如範金,精比琢玉。

始合土為坯,轉輪就制,

方圓大小,皆中規矩。

然後納諸窯,灼以火,

烈焰中發,青煙外飛,鍛煉累日,

赫然乃成。擊其聲,鏗鏗如也,

視其色,溫溫如也……」

這裡所描述的就是著名的耀州窯。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渣斗

耀州窯位於我國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境內,

由於在唐宋時期受轄於耀州,

因此被命名為耀州窯。

耀州窯在唐朝時就已經開始燒制陶瓷,

在這一時期,逐漸成為我國聲名遠赫的制瓷窯場。

北宋時期,發展至巔峰,

成為我國的「八大窯系」之一。

「八大窯系」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

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系和越窯系

此後,經過八百多年的燒造,

於明朝中期後開始衰落。

宋代耀州窯遺址分布圖

耀州窯初期燒制黑瓷、

白釉並借鑒越窯工藝燒制青瓷,

進而因地制宜創造出專屬於耀州窯特色,

被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譽為

「宋代同類裝飾之冠」,

在產量上也躍居當時眾窯口之首,

成為「北方青瓷」的代表,

在中國制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

宋代 耀州窯 橄欖綠刻花青瓷片

宋代耀州窯青瓷刻花碗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帶碗執壺

北宋時期,

耀州窯中的青瓷刻花小碗,

質地精細,其恰到好處的透明度,

呈現出一種穩定的橄欖青色。

宋代詩人贊其曰:

「耀州青瓷謂之越器,以其類餘姚秘色也」。

越窯秘色

在釉色上,

耀州窯雖然借鑒了越窯的先進經驗,

但是它並沒有依蘆畫瓢刻意模仿

當時的越窯陶瓷的製品那種翠綠,

卻形成了北方那種「橄欖綠」的厚重釉。

北宋時期耀州青瓷刻花工藝

在燒制工藝方面,

耀州窯善於吸收與借鑒,

並進行技術上革新。

就拿最初的陶器的單件裝燒,

直到後來借鑒技術融合,

而衍生出來的支柱覆燒法

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窯的面積,

後期的加工中更容易把瓷器燒好,

在數量上也會提高。

耀州窯的產品質量上乘,

成品深受人們的青睞,

因此,耀瓷在當時需求量也大幅增長。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在造型上,耀州青瓷借鑒青銅器、

金銀器、漆器的造型特色,

使得耀州窯陶瓷的造型更加多樣,

而且從視覺上更具有觀賞性。

在紋樣上,它利用各種技法,

用繪畫的法式植入、

運用潦草書法等多種門類藝術,

一定程度上推動耀瓷藝術性。

宋代耀州窯青瓷刻花紋樣

北宋時期的鳥、花、魚、龍紋樣

金 耀州窯八棱荷花盤

從裝飾工藝來看,

耀州窯陶瓷在宋朝時就嘗試

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刻花」工藝,

刻花青瓷工藝

指的是首先用竹質、骨質或鐵質刀具

在坯體上進行花紋圖的創作,

等到施釉煅燒後,

可以通過釉層不同的厚薄程度

來形成不同深淺的釉面,

得以呈現出與眾不同效果。

然後在坯體上進行花紋圖的創作,

刻花也是一項十分講究的手藝,

從雕刻手法到工具選擇的不同,

也會收穫各異的姿態。

耀州窯青瓷以層次清晰,

立體感強、浮雕效果生動為主要特色。

宋耀州窯青瓷刻花鳳紋石柳尊

印花青瓷工藝

則是宋代耀州窯青瓷裝飾藝術的又一大成就。

紋飾脈絡清晰,裝飾題材內容豐富,

紋飾與器型恰到好處的融合,

讓人過目難忘。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

這也意味著耀州窯的生產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

陶罐雕刻印花技藝方面範圍也影響到了周邊瓷口,

讓耀州窯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印花青瓷豐富的裝飾,

賦予了耀州窯產品豐富的內容。

宋代青瓷印花團菊大碗

宋代耀州窯青瓷印花陶罐

到了元代,則粗朴不佳。

由於保持了民窯的風格和傳統,

民用和貿易的需求量增大,

極大刺激了行業的發展。

耀州窯為了生存,

所以燒造大宗民用瓷為主,

而對青瓷精品已經缺乏認知,

燒造技術有所下降,

發展止步不前。

北宋 耀州窯青釉印花小碗

傳統的耀州窯青瓷釉色已不復存在,

而胎厚器重、形體簡練的白瓷

和黑瓷器大量湧現,

並出現了白釉黑花釉下彩瓷。

黑釉剔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白釉黑花瓷

再加上數百年採掘,

原料的開採難度越來越大,

成本提高,耀州窯正常的生產逐步難以為繼了。

恰在此時,江西景德鎮窯、

浙江龍泉窯和德化窟異常繁榮興旺,

耀州窯只好瞠乎其後,

最終漸漸衰落到元末明初,最後停燒。

耀州窯場八百多年的燒瓷史終於落下了帷幕。

但是,這裡對耀州窯場指的只是

耀州窯場之一的黃堡窯場,

它是耀州窯場的組成部分之一。

耀州窯系窯口示意圖

據明嘉靖三十六年的《耀州志》記載,

也是言之鑿鑿「黃堡,故有陶場,今其地不陶,陶於陳爐」。

明朝萬曆年間刑部主事、

同官進士寇慎有《夜過黃堡故墟》也有記載,

「此堡創何代經今成廢墟。」

這些說法都是黃堡窯場走向衰敗的最好印證。

由於陳爐窯位於銅川東南部的山區中,

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勢,

這裡蘊藏著豐富的制瓷原料坩土,還盛產煤。

自然條件為陳爐窯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因此陳爐窯才得以位居耀州窯系之首,

繼續書寫著耀州窯場輝煌的歷史。

金 青釉印花纏枝紋碗

陶瓷作為一門科學與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

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中國是陶瓷的王國,

中國也將陶瓷一步步推進了歷史藝術的王國。

耀瓷以其悠久的燒造歷史、

豐富的品種和特有的裝飾紋樣,

傳承者千年不熄的民俗文化,

自然的滲透於現代人們的感受之中~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最潮的城市賽事又要來啦!亮寶樓站等你來戰!
亮寶樓文博 | 九成宮述往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