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兵謝冰瑩在鄂南

女兵謝冰瑩在鄂南

原標題:女兵謝冰瑩在鄂南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密令武漢國民革命軍獨立十四師夏斗寅部,自宜昌繞道咸寧偷襲武漢。夏斗寅於5月14日發出擁蔣通電,叛變革命。16日,叛軍先頭部隊自嘉魚到達咸寧,沿賀勝橋北上武昌。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武漢衛戍司令葉挺率部出擊。時為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六期女生大隊學員的謝冰瑩,參加了這次平叛戰鬥,在鄂南咸寧、蒲圻、嘉魚等地,完成了她的處女作《女兵日記》。在她的筆下,留下了女兵戰鬥的足跡,留下了咸寧婦女解放運動的史跡,還有那戰爭硝煙散去後呈現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


謝冰瑩


1906年9月5日,謝冰瑩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大同鎮謝鐸山村。父親是前清舉人,當地名流。謝冰瑩五歲時,父親就教她識字,八歲能背誦《湖園女弟子詩》、《唐詩三百首》。十一歲時,母親把她送到私塾上學。她有《唐詩三百首》和《隨園女弟子詩》的基礎,又非常聰明,悟性好,一年就讀完了《女子國文》、《四字女經》,還偷學了《幼學》和《論語》。1920年,十四歲的謝冰瑩進入長沙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



謝冰瑩全家照

1926年冬,謝冰瑩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六期女生大隊,當了一名女兵。1927年春夏之交,作為大革命前沿陣地的武漢風雲突變。國民黨右派分子採用最下流的手段,收買一批妓女組成裸體隊,在武漢舉行「裸體遊行」,並造謠說這些妓女是武漢軍校女生隊的學生。謝冰瑩參加了軍校組織的宣傳隊,到武漢三鎮向群眾宣講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婦女解放的內容和途徑,揭穿反動分子的陰謀。


「四一二」後,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在這種形勢下,軍閥夏斗寅乘北伐軍繼續向北進軍,後方相對空虛之際,偷襲武漢。16日,叛軍先頭部隊經嘉魚到達咸寧,聶洪鈞率領數百名咸寧農軍阻擊,且戰且退。18日,咸寧農軍退到武昌紙坊,與葉挺部先頭部隊會師,加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四師戰鬥序列。


當天,奉武漢政府軍事委員會之命,由駐在兩湖書院的中央軍校學生和南湖學兵團學兵,加上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學員組成中央獨立師,配合其他部隊,在武昌衛戍司令葉挺的統一指揮下,連夜由武昌出發,奔赴平叛前線。


參戰前的謝冰瑩熱血沸騰,她拿起紙筆,借著窗外的月光寫了一封《給女同學的信》。她在信中寫道:革命不是口頭上喊幾聲所能做到的,更不是紙上寫幾個「犧牲」、「流血」就算成功的。……我們不要做個歌唱革命的高調者,應該做個革命的實行者。……婦女運動是社會革命的一部分,欲求婦女解放,非待整個的社會革命成功後不能實現。……革命是要大多數人參加才能達到成功的目的的。要喚醒一切被壓迫的婦女,一同站在革命戰線上奮鬥。


5月19日早晨,她們從武昌火車站乘火車出發,送行的場面非常熱烈,送行的人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歌聲口號聲響徹雲霄,民眾把她們這些細妹子稱做英雄。武漢各團體還給女生隊送來很多面錦旗,上面寫著:「革命的先鋒」、「巾幗英雄」、「少年先鋒」等。這天,前線部隊與叛軍激戰竟日,叛軍退守賀勝橋。次日,第二十四師許繼慎團從正面向叛軍發起進攻,韓浚率部繞道搶佔橋南高地,葉挺的中央獨立師從側面襲擊,一舉克複賀勝橋,並乘勝追擊叛軍。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女生隊投入了緊張的搶救傷員的工作。她們個個勇敢,在槍林彈雨中穿行,把受傷的戰友抬下火線,為他們包紮、換藥、喂葯。


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組織上考慮到最初與咸寧婦協接頭是由謝冰瑩去的,她對咸寧婦女協會的情況比較清楚,所以要調她去組織婦協的工作。咸寧婦協的會長錢遠潔,和謝冰瑩一見如故。錢遠潔雖然才十七八歲年紀,可是工作很努力。她希望謝冰瑩趕快幫她把婦協組織起來。


5月24日,到政治部工作的任命還沒有下,卻得到晚上九點鐘出發的消息。當天下午,謝冰瑩趕寫了一篇敬告咸寧婦女的宣言,還對咸寧婦協的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寫了一份調查報告。令謝冰瑩沒有想到的是,在咸寧這個偏僻的地方,也有二千餘人的婦協組織,全縣十六都,有十四都已經建立了婦協組織,只有二都因反動勢力太大不能即刻進行。凡是入了協會的婦女,有四分之三剪去了頭髮,只可惜因宣傳的功夫太少,她們不願意參加群眾運動,尤其不願意遊行呼口號。更令謝冰瑩沒有想到的是,咸寧婦協的活動經費特別緊張,只有三十多元,負責婦協工作的只有錢遠潔一個人,自成立以來沒有出過半個字的刊物,房屋又被叛軍搗毀,因為沒有經費,所以被搗毀的房屋沒有辦法修理。


25日晚上九點半,部隊向汀泗橋開拔了!謝冰瑩搭的是二等火車,並且還找到一個靠窗戶的座位。車窗外到處是綠的樹,紅的花,青青的草,蔥翠的山,她常常站起來把頭伸出去。經過樹的地方,只要手伸到什麼地步,她就伸出去摘樹枝。涼風拂拂地吹,火車如風馳電掣般地飛奔。謝冰瑩激動得又是唱歌,又是歡呼,這是她自從坐火車以來第一次感到快樂!


汀泗橋過了,很快地,部隊到了蒲圻。蒲圻的情況與咸寧大不相同。火車站到處是歡迎的群眾,他們敲鑼打鼓放著鞭炮歡迎部隊的到來。

6月17日,部隊由峰口至新堤。連隊雇了十六艘民船過江,戰士無論男女,都自己划槳,自己撐篙。在悠悠的流水中,謝冰瑩時時聽到「青的山,綠的水,燦爛的山河」的清調。但她們似乎無心聽調子,有的打盹,有的看兩岸風景。沿路的車水姑娘和婆婆,都用小腳不住地踏著車輪旋轉,有時她們競爭起來,車輪越轉得快。謝冰瑩看到一個女子的腳只有三寸多長,於是她回憶起自己被纏足的痛苦和憤怒。在舊時代,穿耳、裹腳、出嫁,是一個女孩子誰也躲不掉的三件事。謝冰瑩的母親因為太寵愛她,沒忍心在她四五歲的時候給她裹腳,以致過了塑造三寸金蓮的最佳時期。到她八歲時,母親覺得再不纏足就沒法見人了,所以強行為冰瑩纏足。可是,隨著年歲的增長,冰瑩的骨頭長硬了,包起來特別痛。母親就用雙腿夾緊她的腳,使她動彈不得。包完了,又用針線縫緊帶頭,讓她沒有辦法解開。她不了解,母親為什麼如此心狠,將她一雙好好的腳弄成這樣。進入大同女校,她就像籠子里的鳥兒飛進了樹林,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鮮空氣。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腳。送她來的人剛一轉身,她就關上宿舍的門,脫下鞋襪,解下裹腳布,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緊裹了幾年的五寸小腳,在突然失去枷鎖之後,慢慢伸開變了形的腳趾,她就有種鬆綁的感覺。於是就有了如今的大腳。


6月27日,謝冰瑩一個人先抵嘉魚為部隊駐防找地方。她騎著一匹白馬,威風凜凜,颯爽英姿。熱情好客的嘉魚老鄉,奔走相告:「女兵來了!女兵來了!女兵騎著馬來了!」謝冰瑩害怕自己被人包圍,拚命揮著馬鞭催馬快跑。在福音堂(也即教堂)門首,她下馬休息。來嘉魚之前,首長告訴她,部隊駐防的地方是一座洋房。「這裡恐怕就是我們的所在吧!」她看著福音堂,自言自語,走了進去。



穿軍裝的謝冰瑩

跟隨她來的老百姓有二三百人,她們盯著謝冰瑩看,就像看一個怪物。有的叫她老總,有的叫她女先生,有的叫她女長官,還有一個小孩子叫她女司令官。一位拄拐杖的老婆婆說:「我長到八十多歲了,從沒有見過這樣大腳、沒頭髮、穿軍衣的女人。」說完之後,咧著沒有牙齒的嘴巴哈哈大笑,笑出眼淚,笑疼了肚子。圍觀的人也跟著大笑。謝冰瑩也跟著笑了。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遞給謝冰瑩一杯茶,有些難過地說:「這樣年紀輕輕活活潑潑的女孩子,如果在戰場上被打死了,家裡父母怎麼辦啊!」謝冰瑩勇敢地說:「您不要難過,我出來當兵是下了決心的,即使我馬上死了,我也很願意。為革命而死,為百姓的利益而死,這是多麼痛快的事呀!因為革命就是犧牲少數人替大多數人謀利益謀幸福的……」許多人都點著頭,表示贊同她的話,佩服她的勇敢無畏。


第二天早上起床,渾身都是蚊子咬的疙瘩,雞屎牛糞弄髒了她的衣褲。儘管如此,她不僅不覺得艱苦,相反還覺得充滿樂趣。謝冰瑩來自鄉村,她喜歡鄉村生活和鄉村中的人,喜歡這裡的青山秀水,鳥語花香,更為重要的是,她感受到的是農民的寬厚和善良。她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的人,對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有著深刻的同情。每當看到農民破舊的土布衣,就恨死了城市裡的奢華,感受到他們忠實誠懇的態度,就想起城裡人的欺騙狡猾可怕。她與老百姓嘮家常,和他們談自己小時候在湖南老家打禾割麥收豆子插秧播種的事情……


有一次,謝冰瑩坐在草地上寫信,幾個婦女跑來和她說話,謝冰瑩放下筆,趁機向她們宣傳放腳。有位三寸金蓮的老婆婆說:「你的腳那麼大,豈不要和你的老闆穿錯鞋了嗎?」然後就是一陣嘻嘻哈哈的笑鬧。站在她旁邊的指導員、連長及士兵都拍手大笑,笑得膽大的謝冰瑩也面紅耳赤了……



這次西征從出徵到返校共34天。在這34天里,謝冰瑩懷著火熱的激情,利用行軍、作戰、做群眾工作的點滴空隙,以膝頭做書桌,在自訂的日記本上,記錄自己在征途上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她寫日記的動機很簡單,就是希望用自己手中的這支筆,把轟轟烈烈、偉大悲壯的革命故事記下來,讓人們了解他們青年是怎樣的愛國,民眾是如何地擁護革命軍隊和革命政府,婦女是如何從小足時代,進化到天足時代……自己是這次西征的親歷者,有義務將這次西征的情景實錄下來。所以,不管行軍如何累如何艱苦,她每天都寫。找不到地方坐的時候,她就蹲著寫。有時還沒寫上兩句,隊伍又繼續前進了。她收起本子和筆就走。晚上到了駐地,同學們累得東倒西歪倒下就睡,她就著一盞豆大的油燈,堅持寫下一天的見聞。她害怕自己哪天犧牲了,她寫的這些日記會失落掉,那麼,人們就不知道她們,不知道這批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女兵西征路上的故事(那時還沒有隨軍記者)。於是,她把稿子寄給當時武漢《中央日報》,該報副刊主筆孫伏園先生看到後異常興奮,陸續在該報副刊連續刊登,轟動了文壇,使國內外的人們了解到大革命時期中國農村的狀況和革命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情以及女兵們的風貌。當謝冰瑩和女生隊隨軍西征歸來,當時的湖北省婦女協會向她們贈了一面錦旗,上書「開歷史新紀元」六個大字。


鄂南這一段戰鬥經歷,不僅讓謝冰瑩真正成為一位女兵,也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她的人生和創作,從此和「女兵」二字緊緊連在一起,也和中國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武漢分校解散後,謝冰瑩先後入上海藝大、北平女師大學習。1931年,謝冰瑩從北京女師大畢業後,用幾部書的稿酬作學資,赴日本留學。因堅拒出迎偽「滿洲國」皇帝溥儀訪日,而被日本特務逮捕。在獄中她大義凜然,英勇不屈,當面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罪行,受到極為殘酷的腦刑、指刑、電刑的嚴重摧殘,後被遣送回國。1935年,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早稻田大學。「七七事變」爆發,她為挽救祖國危亡憤而返國,組織「戰地婦女服務團」,自任團長開往前線,在火線上救助了大批傷員,並做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後來,她先後擔任北平女師大、華北文學院、台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71年因腿部骨折退休,晚年居美國舊金山。據不完全統計,她一生出版的小說、散文、遊記、書信等著作達80餘種、近400部、2000多萬字。代表作《女兵自傳》,相繼被譯成英、日等10多種文字。



《女兵自傳》


作者單位:咸寧市檔案局 咸寧市政協文史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檔 的精彩文章:

李白與安陸白兆山

TAG:讀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