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詹芳珍:熾熱的青春,溫暖的表達——讀《十七歲的圍城》

詹芳珍:熾熱的青春,溫暖的表達——讀《十七歲的圍城》

詹芳珍:熾熱的青春,溫暖的表達——讀《十七歲的圍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文/詹芳珍

李曼瑞的長篇小說《十七歲的圍城》語言很流暢,又有很好的節奏感。人物、敘事、情節的鋪排自然而真切,給讀者強烈的帶入感。作品從很深的層面挖掘了在中國高考壓力下強校的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的真實狀態。搭建並還原了一個真實、活生生的校園,刻畫了李小曼、常城、鐵子、竇蔻、CC以及老沈、陳大頭、陳玲等為代表的眾生相。他們都在名校的光環和高考升學的雙重壓力下矛盾、糾結、衝撞、憧憬、迷茫。無論是像陳玲這樣的家長,還是名校的莘莘學子,他們都在升學的壓力下苦苦掙扎。父母們都想成就孩子的清華、北大夢或讓孩子延續自己的青春夢想,以期待不辜負名校,也不辜負自己。然而現實是殘酷的,許多孩子雖在這場突圍戰中獲勝,考上了清華、北大卻沒有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他們成就的仍然只是別人的夢想。拚命的教師老沈,為了別人孩子的清華、北大夢而放棄管理自己的孩子。母子、夫妻成仇,身體幾乎崩潰卻無怨無悔。真誠又個性的陳大頭,一直與學生亦師亦友,教學風格獨具一格,成績特別突出,卻成為體制的叛徒,學校的棄兒。這些不由得讓人惋惜甚至不平。高考制度下的孩子們失去了正常的喜樂和休息時間,他們每天強撐著學到一兩點,甚至失去了課間休息,邊打盹邊做著筆記。這些生動的細節描寫讓人震驚又心痛,感嘆而又無奈。他們已經不再是一群孩子或教師,他們是戰場上的勇士、鬥士,不顧一切地向高考發起衝刺,哪怕凄慘的倒在奮鬥的途中。這樣的奮鬥有一種讓人心酸的悲壯和決然。這些孩子所背負的負擔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承受力,但它們在現實面前並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窄窄的肩膀樂觀的扛起了這些責任。他們的快樂、陽光和堅強既證明了自己也溫暖了廣大的讀者。

作者李曼瑞有很強的寫作能力,語言很有趣味性,整部作品的結構精巧,能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常城、鐵子、竇蔻等人物不僅個性很鮮明,而且前後具有強烈的對比效果,使作品具有很強的張力和感染力。作者似乎在不經意的虛構常城的身世,卻在「給小曼講故事」中揭開了一個個深藏的謎底,生動的展現了少年常城瀕臨破碎的家庭和面對抑鬱症時的樂觀、堅韌和擔當精神。這一形象有力地顛覆了人們對「富二代」固有的視角和判斷,從而使常城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鐵子看似大不咧咧,其實卻是一個很孝順又有思想的小男子漢。他的個人遭遇讓人同情,但他在命運面前的隱忍和沉穩又讓人尊敬和感動。竇蔻的自私和心機一開始是讓我們憎恨的,但她在沉重的家庭壓力下的主見、對學動漫夢想的堅持和孤注一擲更體現了「九五後」身上應該有的獨立思考能力,吃苦能力和對自我價值的堅持。她對母親的反叛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這些鮮明的對比使她的形象更具有代表性。

詹芳珍:熾熱的青春,溫暖的表達——讀《十七歲的圍城》


善良、溫暖、才思敏捷的小曼,讓自己的「曼帝國」在高考殘酷的競爭面前具有了異常柔和的光輝和力量。一個十七歲的女孩子懷揣著熾熱的文學夢想與如鐵般的現實對抗、和解,並不斷殘忍地督促自己走進夢想,用虔誠的文字,實現了自己華麗的文學夢。在被窩、在課間、在馬桶上、在上課和在海邊不停歇地寫呀寫呀,最終完成了屬於自己的高考,也完成自己「曼帝國」的搭建。這個女孩是值得並且應該得到我們讀者和所有熱愛文學的人的尊敬和掌聲的。因為她的熱情和執著,她的堅定和不簡單,為我們奉獻了這部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好作品。

詹芳珍,系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協會員,高陵區作協理事。上海文藝網簽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神秘數字在現代社會中有什麼研究價值與現實意義?
程千帆:中國人到了宋代才在創作實踐中解決了以文字議論才學為詩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