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出訪歐美回國就被罰俸一年,德國馬屁沒拍好很憤怒

李鴻章出訪歐美回國就被罰俸一年,德國馬屁沒拍好很憤怒

續上文「《南京條約》葡萄牙垂涎澳門,《馬關條約》義大利慾取三門灣」

1895年之後,面對清廷對於日本的天量賠償,西方各國眼饞不已。以李鴻章出訪歐美各國為契機,俄德法英美五大列強開始各自盤算。

A.李鴻章的出訪

1896年,沙俄、德國、法國因為「三國干涉還遼」讓清廷有了好感,美英在此情況下希望通過「軟」策略吸引清廷,特別希望清廷向英美借款。為了節省幾千萬兩的賠款「利息」,清廷希望向英美德俄等銀行借款。

為此,西方各列強就希望通過「李鴻章出訪歐美」機會,得到更大的利益。除了銀行借款外,沙俄和德國特別是德國希望得到租借軍事基地的便宜。時任總理衙門大臣、工部左侍郎、中東鐵路公司督辦許景澄(1900年因反對慈禧攻擊外國領事館被其於7月28日斬殺)就認為「聯德抗日」更好。

再加上英、法等國也有自己的代言人,各列強也都希望向清廷示好,既然李鴻章作為代表代替清廷,所以各國都準備對李鴻章個人給予超規格地接待。

李鴻章也接受清廷的命令攜帶著兩項外交使命——聯俄抗日、關稅平等談判。

各國爭相示好李鴻章的目的就是希望清廷能夠給自身更好地好處。德國甚至讓已經退休多年的俾斯麥接見了「東方俾斯麥」。俾斯麥對李鴻章的恭維並沒有應聲,只是說了句:他可做不了歐洲的李鴻章。

雖然,73歲的李鴻章一路勞頓,在外顛簸九個月。但外交成果少得可憐,除了基本已經談妥的「中俄結盟」外,關稅平等根本沒人搭理。一切對你的恭維,恭維的不是你,而是中國的利益。

然而,李鴻章剛一回來就因為闖了「禁忌」——,再次被閑置。

1896年10月18日,李鴻章到了北京後欲向光緒、慈禧彙報外交成果。路過圓明園時,他想去看看裡面的重修情況。哪知,圓明園被列為禁區,李鴻章為此被罰俸銀一年。24日,仍然是閑差:著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

由此可知,面對「甲午戰敗」,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章雖然沒有像衛汝貴、葉志超那樣或被殺或被判刑,但責任是逃不脫的,而不會被人們短期內忘記。慈禧希望「起複」李鴻章的意圖沒有成功。

威廉二世

由此,等待著李鴻章「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鴻章在英國時面對隆重的招待曾以此詩表現自己的心情)的西方列強極為失望:一切買好兒都白買了,為此,各國都很憤怒,特別是德國。

B.德國示好不成,開始憤怒

首先是德國用自己的行動表示:買好不能白買。

德國發現自己如此拍馬屁後,中俄關係仍然空前加強、中英關係仍然繼續深化,這兩個德國崛起的大障礙都得到好處,就自己啥也沒得到。因此,便意圖直接採用「強力」武裝,開始對我國進行入侵。由此,帶動了新的一輪西方侵害中國利益的狂潮。

借口很快就出現。

自1843年後,西方的各種勢力大範圍地進入中國,特別是傳教士。因為有西方列強的「勝利者」心理、「文明的國度」心理以及信眾初期特點(初期信眾或是被所在國欺負的人或是憑時違法亂紀者或是與西方有交往者)造成,傳教士特別是法德等國的天主教(也包括東正教)傳教士和信眾比較猖狂,在傳教過程中與當地民眾和官方的矛盾比較多。

由此,又導致英國、美國等基督教國家在這一問題上對法德俄進行批評,像赫德就說過,傳教士不應該干預中國的司法獨立,應該遵紀守法。由此可見,英美系帝國列強在「佔據優勢」下,希望用更和緩地方式交往,力圖穩定。

但德法兩國屬於典型的「大陸國家」,又處於所佔利益的「劣勢地位」,因此,他們出於對英美等國的憤怒更加袒護傳教士和信眾,這就造成中國民眾與天主教(包括東正教)間的衝突越來越多,導致「教案頻發」。

曹州(巨野)大刀會用它打敗外國侵略者

1897年11月,山東「曹州教案」發生,德國出兵佔領了膠州灣和青島。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從1897年到1901年德國在各列強中非常活躍。

可以說,「教案衝突」進而刺激中國實施「戊戌變法」,慈禧又意圖廢帝導致西方列強反對。慈禧再藉助「義和團運動」威脅西方,最終導致「八國聯軍」爆發。一連串的反應其實都是「甲午戰敗」所引起。西方看著日本眼饞從而意圖瓜分中國的過程事件。

而義大利主導的「三門灣事件」就是在此情況下發生的。

下文詳見:慈禧為何對「三門灣事件」強硬?從她的兩次政變說起

《南京條約》葡萄牙垂涎澳門,《馬關條約》義大利慾取三門灣

李鴻章為何愛簽不平等條約?《煙台條約》與蕪湖米市

李鴻章家族是怎樣利用《煙台條約》創造巨額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1903年英德意:不還外債打你;美國:有話好好說不準打
李鴻章造不如仿仿不如買,左宗棠要想打敗敵人必自造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