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11 月,《華盛頓郵報》公布了今年的十佳圖書名單。虛構和非虛構作品各 5 本,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作品各 5 本,涵蓋了女權、種族主義、戰爭和移民等主題,有 3 部書籍是年輕作家首次出版的作品。

非虛構類

《善良與狂暴:女性憤怒的革命力量》 (Good and Mad: The Revolutionary Power of Women"s Anger) 瑞貝卡·崔斯特(Rebecca Traister)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瑞貝卡·崔斯特是一名新聞記者,她長於從女權主義的角度分析政治、經濟和娛樂事件。她是著名時尚雜誌《ELLE》特約編輯,也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Vogue》等多家雜誌的特約撰稿人。在《善良與狂暴:女性憤怒的革命力量》之前還出版過兩本和女權主義相關的非虛構作品,分別是《大女孩不哭:改變了美國女性的選舉》和《所有的單身女性:未婚婦女與獨立國家的崛起》。

崔斯特通過這本書致敬了女性的憤怒,並回顧了那些通過公開表達憤怒成就了一番事業的女性歷史,從婦女參政論者到為「Me Too」奔走的活動家,作者在書中都有提及。《華盛頓郵報》稱,崔斯特深入研究了女性憤怒與社會的複雜關係,尤其是社會中對男性和女性具有攻擊性行為的雙重標準。

《圖書館的書》(The Library Book) 蘇珊·奧爾琳(Susan Orlean)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蘇珊·奧爾琳是《紐約客》資深記者和專欄作家,曾擔任《滾石》和《時尚》特約編輯,代表作品有《蘭花小偷》,曾被改編為電影《改編劇本》,獲得了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

這本書記錄了 1986 年洛杉磯圖書館大火,有一百多萬本書籍毀於一旦的故事。《華盛頓郵報》評價,這本書由一個文筆極好的真實犯罪故事入手,到最後卻轉向了表達對洛杉磯圖書館這樣能改變人生活機構的敬意。「也就是說,這是每一個書蟲都想要閱讀的那種書。」

《線流成河:來自邊境的調查》(The Line Becomes a River:Dispatches from the Border) 弗朗西斯科·坎圖 (Francisco Cantú)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弗朗西斯科·坎圖是一名自由撰稿人,2008 年至 2012 年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處擔任巡邏負責人。

這本書是坎圖的第一部作品,書的主要內容是坎圖在美國邊境巡邏隊時噩夢一般的經歷。《衛報》曾評價這部作品是對「墨西哥移民遭受恐怖事件的有力描述」。據《華盛頓郵報》介紹,坎圖在離開巡邏以後發現那些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離開他,他對自己的母親說,「就好像現在我也還是深陷其中一樣」。

《在絕望的地面上:朝鮮戰爭中最偉大的戰役——水庫里的海軍戰隊》 (On Desperate Ground:The Marines at The Reservoir, the Korean War"s Greatest Battle) 漢普頓·賽茲(Hampton Sides)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漢普頓·賽茲是美國的歷史學家及新聞工作者,代表作品有《北極驚航:美國探險船的冰國遠征》、《印尼:眾神遺落的珍珠》及《中國悄悄佔領世界》等非虛構作品。

這部作品對朝鮮戰爭中軍隊不可能倖存的戰役做了研究,並描寫了一個自私自利又偏執的領導人拒絕承認現實所引發的後果——麥克阿瑟將軍在戰術上受到挫敗時竟然假裝不知,使得他的部隊完全暴露在了中國軍隊的攻擊範圍之中。

《一人,不投》 (One Person, No Vote:How Voter Suppression Is Destroying Our Democracy) 卡羅爾·安德森(Carol Anderson)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卡羅爾·安德森是美國埃默里大學研究公共政策及種族主義問題的學者,代表作品有《白色憤怒:種族分裂不曾說出的真相》等非虛構類作品,曾獲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等獎項。

《華盛頓郵報》介紹,這本書可看作是《白色憤怒:種族分裂不曾說出的真相》的續集。安德森研究了 1965 年《選舉權利法案》通過以來的選民壓制策略。她認為,這個法案解釋了 2016 年選舉中黑人選民數量急劇下滑的原因,這不是一次偶然的反常現象,這是有組織、有系統劫持民主的證據。

虛構類

《溫德米爾的迷宮》(The Maze at Windermere) 格雷戈里·布萊克·史密斯(Gregory Blake Smith)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格雷戈里·布萊克·史密斯是一位職業小說作家,著有小說《拉斯維加斯的麥當娜》、短篇小說集《奇蹟定律》等作品。曾獲杜松小說獎和明尼蘇達州小說獎等獎項。

這部小說用五種敘事方式講述了同一個地方在三個世紀里不同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以展現敘事技巧為核心的作品。《華盛頓郵報》認為「史密斯驚人的才華遠不止於編寫這些故事的能力」,他捕捉到的是不同世紀里不同人物的聲音。

《上層林冠》 (The Overstory) 理查德·鮑爾斯 (Richard Powers)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理查德·鮑爾斯是美國當代的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回聲製造者》和《遮蔽的天空》等作品,作品多次入圍布克獎,曾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和蘭南文學獎等獎項。

《華盛頓郵報》認為,這部作品通過描寫人物故事為樹木獻上了一首刻不容緩的尖銳頌歌,書里寫了一個把畢生成就都歸功於榕樹的飛行員,一個相信森林裡的樹葉會彼此交流的科學家,植物在環境的史詩中不再作為裝飾而存在,這些植物和人類一樣富有同情心。

《屬於我們的地方》 (A Place For Us) 法蒂瑪·法倫·米爾扎(Fatima Farheen Mirza)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法蒂瑪·法倫·米爾扎是一名出生於 1991 年的作家,《屬於我們的地方》是她的第一部小說。

這部作品從一個回歸家庭的浪子講起,展現了生活在加利福利亞的穆斯林家庭來自深處的變化。《華盛頓郵報》評價說,米爾扎的首部小說是不俗的亮相,這都歸功於作者對歸屬感的成熟審視。

《在那裡》 (There There) 湯米·奧蘭治 (Tommy Orange)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在那裡》是湯米·奧蘭治的第一部作品,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稱讚這部作品是一部「驚艷的處女作」。《華盛頓郵報》說,這本小說講述了生活在加利福利亞的美洲原住民的故事,作者講述了這一身份所能激發的羞恥和驕傲,並沒有隻呈現某種單一的原住民經驗,這些經驗凝聚了「被征服原住民」的複雜情感。

《華盛頓的黑人》 (Washington Black) 艾斯·伊多格彥(Esi Edugyan)

《華盛頓郵報》評出了今年最好的 10 本書,政治還是主流

艾斯·伊多格彥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年輕作家,《華盛頓黑人》是她的第三部小說,她憑這本小說獲得了 2018 年的吉勒獎,併入圍了今年度的布克獎。

這本小說講了一個黑人逃離種植園野蠻生活的故事,在小說中,故事主人公和他主人的兄弟發明了一種能在空中飛行的裝置,因此他們得以在世界各地旅行,旅行中的他們卻發現無論在哪裡都難以逃脫不公平的待遇和經歷。

題圖為《華盛頓郵報》劇照 來自豆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銷售額破紀錄但買的人更少了,將停止公布銷量數據
柯達和快時尚品牌合作賣衣服,福特汽車換了新廣告語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