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中產逐漸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下流社會,一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

2005年,日本學者三浦展出版《下流社會》。在高度發達的日本社會中,他敏感地嗅到一絲階層向下流動的預兆性氣味,看似穩如磐石的中產階級,其實正面臨著分崩離析——因為在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高度盛行的時代,他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費那麼大力氣攀登到山的最高峰?」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往上攀登似乎是人類最先天的慾望,因為所有人都告訴你,頂峰有著最美妙的風景。可是一些人卻慢慢發現,攀登至七成的高度其實也不錯,既有美景可看,卻又不費力,拚死向上似乎並無必要。

「現在的年輕人,從就職到婚姻家庭,困難程度更勝以前,於是很多人寧肯不當事業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願地保持現狀,甚至退而求其次」——用車來打比方:買小巧而有意思的日產CUBE就夠了,何必去拼搏十多年去爭取一輛凌志車?

這些原本被認定為社會未來中產階級的人們,卻在物質和精神等多方面失去了向上發展的慾望,甘於居於自己圈層的最低處。他們構成了一個全新的階層,三浦展稱他們為「下流社會」。

「上流與下流」

消費與被消費

三浦在書中,給出了「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

12個標準

1、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齡的10倍

2、不考慮將來的事情,只想快快活活過好每一天

3、覺得人應該活出自己的色彩

4、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5、事事嫌麻煩,不修邊幅,生活不規整

6、喜歡獨處

7、生性樸實,不喜歡錶現,不出眾

8、服飾不追逐潮流,買基本款即可

9、覺得做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10、經常吃零食和快餐

11、呆在家中玩一天電腦或手機上網,不感到厭倦

12、未婚(男33歲以上,女30歲以上)

如果以上條目你符合了其中一半及以上,按照三浦的說法,你正是屬於屬於「下流階層」。先別著急生氣,「下流」,對於三浦展而言,絕非真正指傳統意義上的社會底層,而是指中產階級的居下游者,而與其對應的上流,也是指中產階級中的上流者。

也就是說,三浦展意義上的「下流」,其實是指相較於處在同一經濟階層中的其他人,有一群人,無論在人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慾望上,都十分顯著地偏低。概而言之,即是對於全盤人生熱情低下。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三浦展和他的《下流社會》

「下流社會」概念的出現,與2005年這本書面世時的日本經濟直接相關,當時正值小泉純一郎出任首相期間,在眾所周知的泡沫經濟破滅後,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曾經陷入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停滯時期。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而上台後的小泉純一郎,為了緩解泡沫經濟破滅後留下的一千兆日元財政赤字,實施了具有典型新自由主義色彩的「結構改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激發了日本經濟的活力,使日本經濟逐漸從低谷中爬升出來。但與這次景氣的回升相伴隨的是日本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因此這次景氣回升被日本各界稱為「格差景氣」,所謂「格差」即為差距巨大,不僅是塔尖和底層,塔尖和中層,差距也越來越大了。

比如日本人曾以「工作狂」「對公司忠誠度」聞名世界,日企的終身僱傭制和論資排輩使得正式員工不用特別努力也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但在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使這個令人安心的「終身僱傭制度」開始瓦解,許多企業開始減少正式員工的僱傭,並增加派遣社員等「臨時工」。

小泉政府提倡的開放勞動規制,就允許製造業僱傭派遣社員使得這一情況加劇,解僱正式員工的製造業企業越來越多,代替他們的是報酬更為低廉、沒有任何福利保障的「派遣社員」——但派遣社員待遇幾乎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派遣社員的合同不更新就等於隨時會自動失業,很少會照發工資,並且沒有任何獎金。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勞動力調查」結果顯示,從1997到2007年的10年間,非正規僱傭者就增加了580萬人,而正規僱傭者(正社員)人數則減少了371萬人。他們的收入沒有保障,使得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也隨之加劇。極端的有兩個例子:2005年,一位北九州市52歲的患病男子,由於失去生活保障,最終只留下了一張「我想吃飯糰」的字條,在電和煤氣都被切斷的房間里活活餓死;2006年夏天,25歲的男性派遣社員在東京的秋葉原街頭持刀無差別砍人,導致了7人死亡、10人受傷的慘劇。

收入的兩極分化,導致學習機會以及學習能力的不平等,最終結果是社會階層之間的互換流動性越來越差,社會階層分化形成固定化的傾向。中產階級站在中間,往上攀升的門顯得越來越狹窄,往下流動的路卻舒適且安逸。最終,三浦展所描述的「下流社會」出現了。

廉價的娛樂

和高頻的成癮

「98.5%的下流社會男性熱衷於上網」。

這是來自於三浦展書中的數據。「下流社會」的出現原因,除了經濟發展特殊背景,還有電子信息發展時代帶給人類的特殊紅利:在這個時代,普通人能用及其低廉的價格,享受到最精妙的精神與肉體刺激。

三浦展認為,下流階層的人群對生活滿意度普遍偏低,且越是「下流階層」就越是追求自己的個性,他們更偏愛電腦、網路,不喜歡與人接觸。追求「有個性」和「自我實現」的人在職場上也通常會我行我素,正因為如此很難得到高收入,隨之生活水平下降,成為惡性循環。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電子時代的娛樂,是經過無數產品經理精妙設計後的,能夠隨時給你最佳的即時——想像一下,如果要真實的運動體驗,門檻是金錢,身體和時間;可是遊戲的成本,可能只是網路流量;同理,真實的戀愛遠沒有網路隨時,隨地和0成本打開的美麗女孩來的輕鬆。沉溺於此,顯得如此自然而順利成章。

2005年,三浦展將3P作為當年30歲左右的「下流社會」關鍵詞:個人電腦(PC),手機(Phone)和遊戲機(Play Station)。而升級版則是在此基礎之上再加2P:瓶裝飲料(Pet Bottlw)和薯片(Potato Chips)。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組合起來就是這樣一幅景象:坐在電腦前喝著瓶裝飲料,一邊吃著薯片,一邊上網打遊戲,一邊玩手機。

有趣的是,在衣食住行中的飲食方面,比起男性之間沒有明顯差異,上流階層與下流階層的女性在這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上流階層的女性更多地喜歡自己做菜,也盡量多食蔬菜;下流階層的女性超過40%的人經常不吃早飯,用餐時間不固定、覺得自己做飯很麻煩,也更喜歡光顧比如麥當勞、吉野家等大眾連鎖餐飲店。

此外,作者還對受訪人群隨機進行了一些採訪,其中一個26歲、年收入超過200萬日元,儲蓄為零的男性設計師的自述可以說是中箭無數了。

【留了一級後我終於從大學畢業,開始幾年只是做一些零工,後來發覺這樣的工作持續下去毫無意義,於是進了一家小型設計公司,收入比打零工時還要少,每月工資才18萬日元左右。起初說好公司效益好的時候發獎金,但今年一次也沒發過,聽說去年發了四次。

我房子租金每個月5萬5千日元。早上不吃早飯,中午吃碗牛肉飯或者去小飯館隨便吃點,每天伙食費大概600日元。晚上一般八九點鐘才回家,自己做飯吃…每個月伙食費基本上在3萬日元左右,在去掉水電費等,應該還能剩下七八萬日元支配,不過我經常買飲料香煙什麼的,所以有時候根本沒買什麼大件東西,感覺不到怎麼花的錢就沒了,所以我到現在還沒有存款。

我比較懶惰,因為喜歡音樂所以經常我在家裡不出去,現在開始覺得這樣並不好,因為失去了很多接觸到有趣事物的機會。今後還是要活躍些好吧,運動什麼的也應該適當參加。

之前我被女朋友甩了...我比她踏上社會晚了兩年,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原因讓我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我開始對過去的自我產生否定的想法,她則是那種做事利索、不喜歡稀里糊塗混日子的那種人。

我現在進公司才三個月,不太有信息。工作內容基本上是按照客戶提出的要求設計出圖樣,說穿了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不過,只要努力去做,我想一定會有回報的。我理想的工作是:讓我一見到就覺得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然後拚命做完之後悠閑地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能結合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是最理想的工作。我覺得人還是要有個性。我的個性?我也說不大清楚,大概性格孤僻算是個性吧。

你問我的生活水平?嗯…...大概屬於中流中的中流吧。將來的年收入我想至少應該有400-600萬日元吧——其實說實話,未來,我也沒有怎麼仔細想過。

90後一代

「下流社會」

時間來到2018年,「下流社會」這個概念,並沒有隨著代際的變化而消失,反而變得更細化,甚至更中性。譬如日本「寬鬆世代」的概念的出現,在「低慾望」方面,幾乎就是下流社會的年輕一代。

1. 缺乏慾望

SATORI世代的一大特徵就是缺乏對於事物的慾望。儘管不是說真的毫無慾望可言,但對於他們來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多渴求的東西。

2. 放假不出門,在家混日子

3. 不會胡亂買東西

4. 比起過程更重視結果

5. 對於戀愛很淡然

6. 不希望太顯眼

7. 網路才是多年好友

SATORI世代是在網路環境下成長的一代。因為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導致出現信息過多的情況,為此他們對於人際關係顯得淡泊,也不怎麼想戀愛。然而,如果沒有網路的話,就會令他們坐立不安。

8. 有些東西沒有也就沒有,無所謂

9. 實際上跟周圍的人相處得很好

而SATORI世代有個特徵是協調性。他們希望平淡的人際關係,並且能夠跟周圍的人出色地溝通。由於這一代人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所以他們在跟人打交道時也會更加圓滑,避免麻煩。

10. 對於很多東西都展現出放棄的態度

SATORI世代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上學輕鬆、就業困難的局面。並且這是一個讓人難以產生積極心態的時代,他們覺得即便努力了也不會有回報,所以展現出放棄的態度。而這或許就是SATORI世代的核心。

這是媒體所給出的「寬鬆世代」的定義,幾乎與三浦展的理論大幅度重合,這些1987年至2004年出生的一代日本人,在少子化問題凸顯的階段中出生,在「失去的20年里」度過了學生時代,加之「下流社會」的人們已經碰到的階級固化問題,呈現出現的,幾乎是全方位的低慾望和「安於現狀」。

除了中國的「佛系青年」和日本的「寬鬆世代」,鄰國韓國也有類似的現象,他們稱之為「N拋世代」,意為拋棄戀愛、結婚、生育、購房、人際關係、夢想的20歲至30歲年輕人,這個詞始於2011年,當時韓國經濟不景氣,年輕人無法找到穩定工作,無心貪戀「感情」,他們在不斷上漲生活物價、學費、就業難、購房等經濟和社會上的壓力下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結果只能被動放棄。不少N拋世代的年輕人,都不再視婚姻生活為人生下一階段必走的路。此後,「五拋世代」「七拋世代」成為流行語,2016年「N拋世代」一詞出現,反映出韓國年輕人面臨的社會生活壓力之大,韓國電視劇《今生是第一次》中,就展現了「N拋世代」的年輕人們面對生活與婚姻的故事。

當然,這些現象也開始被主流所關注,並且引起討論——比如,「安於現狀」是好,可是,不往上走,難道真的可以就呆在原地嗎?2003年,與「下流社會」概念同時期出版,並風行的還有漫畫《龍櫻》。這本漫畫中,男主人公律師為了重振一所三流高中,他選拔出有學習積極性的學生,以考進日本最好的大學東京大學為目標進行授課。

這本完全精英主義導向的漫畫裡面,充滿了「狠毒」的台詞,也幾乎是對奉行「低慾望」生活人們的直接「嘲諷」: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類似的台詞還有,「你們以為沒有必要非得爭奪Number One,只要證明自己是Only one就行了嗎?別開玩笑了,所謂的Only one就是那個領域的Number One。」

兩個概念,兩個群體,兩種思想形態,幾乎貫穿了日本近20年的爭論與思考。而在「喪」成為當代最大共鳴體,「肥宅」成為互聯網俏皮自稱的今天,可能這種思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畢竟肥宅生活如此愜意,除了你媽媽和你自己,沒人真的會逼著你努力向上爬。

「下流社會」的12個標準,有你嗎?

撰文:1004

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趙立新、于和偉、寧理:好演員是這樣誕生的
轉發這本酷酷的日曆,2019 躺著贏!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