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為什麼很多廠家死都不用不鏽鋼製造汽車?

為什麼很多廠家死都不用不鏽鋼製造汽車?

不鏽鋼看上去不錯,不上銹,也不會被酸鹼鹽所腐蝕,韌性也很好,但為什麼不會被用作車身或者其它部位的加工原料呢?無非有以下幾點:密度太大、成本高、可衝壓性不好、不易焊接、受衝擊後形變趨勢不可控等諸多問題,所以沒有拿著玩意造汽車的。。。

全世界的汽車企業現在都在搞一件事,那就是輕量化,在保證強度的情況下,實現更輕的重量是目前最核心的思路,那個應該是捷豹吧,最新歡搞什麼全鋁(鋁合金)車身,目的就是為了輕量化,當然捷豹XEL仍然是B級車中最重的,但全鋁化車身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看看鋁合金的密度吧,鋁合金的密度為2.8克/立方厘米(大於3的很少),鐵的密度為7.8克/立方厘米,而不鏽鋼的密度接近了8克/立方厘米,已經約為鋁合金的三倍了,這種情況下在同樣的材料體積下,不鏽鋼就得比採用鋁合金重三倍,也比目前的大部分造車身用的普通鍍鋅板DC51D+Z要重(密度7.85左右)。所以如果拿同樣體積的不鏽鋼造車,要比用鋁的重三倍,比鍍鋅板的也重不少。

還有一方面是不鏽鋼的反光能力非常強,走到哪裡都相當於一個移動鏡子,誰要開燈照到它保准慌花你的眼。這是一個相當大的不安全因素。

順便再說說為什麼不使用鋁合金製作車身的原因,首先能用全鋁車身的車型,或許到不了超跑的程度,但也是談不上什麼「經濟實惠」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全鋁車身,大多是由豪華品牌或者純電動車在使用,比如成本這事兒在豪華品牌上比較好說話,搭載全鋁車身的Tesla Model S報價70.89-139.98萬,捷豹XJ 79.8-127.8萬,包括奧迪R8的140.27-215.7萬。

還有例如全鋁車身的捷豹XE全車需要2000多個柳釘,而粘合劑使用也需要對錶面氧化層處理保證粘合效果,對環境要求較高,因而帶來較高成本。

一般一個全鋁車身會用到自沖鉚釘、熱熔自攻螺釘、鋁電阻點焊、冷金屬焊接、激光焊接、膠接連接等幾種甚至全部工藝,生產流程的複雜性和自動化程度要求都遠高於傳統車身。

據傳聞此前英國就有個汽車廠商採用了不鏽鋼材質進行車身打造,結果沒多長時間這一廠商就徹底破產了。有了這等前車之鑒,後面的豐田、本田、大眾、日產,都不敢妄自造次了。當然,不鏽鋼材質雖擁有眾多優點,但也有致命的缺陷,比如不鏽鋼的同等體積重量要比鋼鋁合金高了許多,這也意味著用不鏽鋼造車會使得車型油耗偏高,在這個所有消費者都對「油老虎」避之不及的汽車市場中,誰用不鏽鋼造車誰就會喪失市場。就算你跟消費者講這台車能開50年,他們也只會在意當下的油耗會多花多少油錢。

當然,不鏽鋼還給汽車廠商出了另外一個難題:加工困難成本極高。因為現在的車身材質都是以深衝壓為主,但是不鏽鋼的衝壓性能非常差勁,並且因為不鏽鋼的回彈性高,導致了加工起來十分困難,如果真要硬造出一台不鏽鋼汽車,那麼成本方面將會大幅提升,在這個主打性價比的汽車市場中,高成本意味著高售價,高售價意味著作死。

還有就是不鏽鋼車身上塗裝困難,並且反光能力極強,我們試想一下開著一台不鏽鋼的SUV就如同一塊巨大的會移動的鏡子,白天會形成光污染,晚上對面開大燈會首先亮瞎自己的狗眼。綜上所述,不鏽鋼的「最佳車身材料」僅限於汽車本身,但是它無法與工業生產邏輯以及使用環境進行連通,廠商們也只能放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歌聲嘉實 的精彩文章:

如何評價李嫣首登時尚雜誌封面?說出來你別不信!
藍潔瑛也過世了,香港有哪些熟悉面孔已經離我們而去了呢?

TAG:歌聲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