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如何中正平和地理解道教的慈善思想——大師談道論德

如何中正平和地理解道教的慈善思想——大師談道論德

編者按:不修人道,仙道難成。如何積修人道,正如太上所教化,要能以有餘奉天下。在新時代,以有餘奉天下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就是慈善之舉。中國道協副會長、江西省道協會長、嗣漢天師府主持張金濤道長,早年對道教慈善思想,有過專門的闡述。今天我們重新讀來,常讀常新之義,可在你、我心中自然湧出。特選編部份,以度道門後來者。

一要正確認識道教的慈善思想。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歷來提倡行善積德、濟世利人。《道德經》里說:「上善若水」。又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道教各種勸善之書對信眾的善行善舉也作出詳盡規定,這些曾遍及鄉野的通俗讀物對於中國傳統社會的慈善活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近兩千年時間裡,道教徒不斷將自身的公益慈善觀念加以外化與物化,留下很多樂善好施、志存救濟的事迹。道教的慈善是大慈、大善,在這大慈、大善中,又有利物濟民的日常慈善之舉。

二要正確做好道教的慈善之行。宗教慈善是社會慈善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道教慈善作為其中的一個分支,也充分彰顯了道教「濟世利人、齊同慈愛」的社會關懷,見證了道教「濟世利人,救人之危」的社會價值。龍虎山道教協會歷年來發展自養,並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歷年來,在周濟孤寡、扶危濟困、鋪橋修路、助學賑災等方面,累計投入社會公益慈善事業近千萬元。可以說,宗教界是社會慈善公益事業不可或缺的一支有生力量,積極發展宗教慈善公益事業是宗教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道教作為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引領信眾獲得精神升華的路上,慈善之行不可或缺。

三要走好道教慈善的未來之路。我們將繼承道教優良傳統,發揮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作用,已成立了江西慈愛公益基金會。龍虎山道教協會以此基金會為組織形式,以發揚道教優良傳統,發揮道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作用,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多作貢獻為目標,深入了解本地區公益慈善需求,發揮自身優勢,圍繞敬老愛老、扶貧濟困、抗震救災、捐資助學、環境保護、公共設施建設等領域,有計劃、有組織地廣泛開展公益慈善活動。

(作者/張金濤 編輯/蕭岳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道門的三大補藥
堅定道心,不負「籙位」——參加戊戌年內地初授感言

TAG:龍虎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