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鬧劇」還是「科幻劇」?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鬧劇」還是「科幻劇」?

今天的朋友圈被這麼一條新聞霸了屏。新聞中寫道,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有的人認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在基因治療方面領先於世界的表現。新聞中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自豪感。

然而,基因編輯技術實際上並不是什麼驚人的新技術。這一次修改的CCR5基因與艾滋病的關係之前也早已有人報道。那麼,在艾滋病成為世界範圍的醫療衛生問題的今日,為什麼直到今日才有人想到通過基因編輯對艾滋病進行免疫防禦呢?我想,答案應該包括倫理學與安全性兩方面的考慮。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鬧劇」還是「科幻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1.倫理上存在很大爭議

我們必須承認,基因編輯療法無疑是許多目前無法攻克的醫學難題(如艾滋病、鐮狀細胞病以及某些癌症等)的希望之一。然而,國際生物倫理學委員會卻呼籲:「對人類基因組的干預應該只被允許用於預防、診斷或治療,不能進行任何影響後代的修改。」為什麼?因為這種療法還在試驗階段,沒有人能保證其安全性。對會成長為人的胚胎進行試驗,從根本上否決了他們作為自然人的一切權利,是滅絕人性的!基因的改變會伴隨人的一生,還會在其後代中傳遞。誰能為這些孩子往後的人生負責,是動了上帝念頭的研究者,還是下決定時沒有思索清楚的父母?

即使這種基因編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也是違背倫理的。因為這種技術的發展會導致「定製嬰兒」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我們說全人類生來平等,然而,卻允許一部分能接觸到這類技術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人對其後代基因進行改良,根據父母的意願設計「特定容貌和能力」,這無疑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進行這一切之前,難道不應該進行更加廣泛的公眾討論?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鬧劇」還是「科幻劇」?

2.技術上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霍金曾經就轉基因病毒發表意見,說道,「我們目前並不完全清楚基因的運作方式。修改DNA的一部分並非一直會帶來預想的結果,而是有可能製造出其它的意外。」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舉一個例子,非洲人在瘧疾肆虐的環境中發展出了鐮刀型細胞雜合基因型這使得他們能夠抵禦瘧疾,然而鐮刀型細胞雜合基因型的人同時也會導致鐮刀型貧血症。即使在脫離了瘧疾肆虐的環境,這種基因也會隨著他們一直繁衍下去。誰能保證我們修改了CCR5基因,可以完全免疫HIV感染,而又不引起其他危害?

我們已經有了即使在父母罹患艾滋病的前提下隔絕母嬰傳播生下健康嬰兒的醫療技術。而艾滋病的廣泛傳播在本質上並不是因為其難以預防,而是人們預防意識薄弱。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將一項後果未明的技術用於人類胚胎,從此改變這個人及其所有後代。我想,倘若研究者將這其中的利弊告知受試者,即使是最臭名昭著的賭徒也不會參與這場賭博。

#首例免疫艾滋嬰兒誕生#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鬧劇」還是「科幻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藥師方健 的精彩文章:

世界急救日,教您6個急救方法,請收藏轉發,關鍵時刻能救命!
西鳳年份酒被曝塑化劑超標近3成,塑化劑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

TAG:藥師方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