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根緣利頓,四諦明智(069)

二、對四種四諦明智者,《大經》云:「知聖諦智,則有二種:中智、上智。中智者,聲聞、緣覺。上智者,諸佛、菩薩。」

若依此文,束於體、析,合稱為中。束大乘利、鈍,合稱為上。

今若約根緣利、鈍,內外事、理,開即成四:

? 聲聞根鈍,緣四諦事,即生滅四諦智;

? 緣覺根利,緣四諦理,即無生四諦智;

? 菩薩智淺,緣不思議事,即無量四諦智;

? 諸佛智深,緣不思議理,即無作四諦智也。

此乃《大經》之一文。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又云:「凡夫有苦無諦,聲聞有苦、有苦諦。」凡夫不見苦理,故言無諦。聲聞能見無常、苦、空,故言有諦。即是生滅四諦智也。

又云:「菩薩之人解苦無苦,而有真諦。」即是體苦非苦,故言無苦;即事而真,故言有諦。乃是摩訶衍門無生四諦智也。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又云:「知諸陰是苦,知諸入為門,亦名為苦。知諸界為分,亦名為性,亦名為知,是名中智。」依前說者,即屬聲聞也。分別諸苦、諸入、界等有無量相,「我於彼經,竟不說之」,是名上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此則異前兩意。既稱上智,又非二乘境界,豈非別教菩薩觀恆沙佛法如來藏理耶?是為無量四諦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又云:「如來非苦、非集、非滅、非道、非諦,是實;虛空非苦、非諦,是實。」非苦者,非虛妄生死。非諦者,非二乘涅槃。是實者,即是實相、中道佛性也。又云:「有苦、有苦因、有苦盡、有苦對,如來非苦乃至非對,是故為實。」如此明義,既異上三番,豈非無作四諦智耶?

例此一諦為四,餘三亦應爾。謂有集、有集果,有集盡、有集對,有盡、有盡因,有盡障、有盡障相,有對、有對果,有對障、有對障相。如來非此四四十六種,但是於實(云云)。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如是等智,觀於四諦。諦既未融,智、諦皆麁。獨有非苦、非對、有實,為妙。若諦圓,智亦隨圓,皆是如來非苦、非諦、是實之妙智也。此即待絕兩意(云云)。

法華玄義|(069)根緣利頓,四諦明智


文章 | 智者大師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一、法華私記緣起
法華玄義|(035)此經開權,經論偈結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