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85個人在這裡等死

185個人在這裡等死

有句老話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

即使賴活了一輩子,也希望有一個「好死」的結局:平靜而有尊嚴,認真而無遺憾。

當人逐漸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權,哪怕抗爭也無濟於事的無力和憤恨,一點都不亞於死亡本身。頭腦混沌,渾身無力,任由親人聲嘶力竭的挽留。

死亡,從來都是凝重的話題。向死而生,只要清楚明白「死」,才可以認真地「生」。

死亡紀錄片——《生命里》,真實記錄了四十多位臨終者的故事。它通過一位又一位的臨終者,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

上海臨汾社區服務中心的六樓,一個特別的地方。只有185個病人,卻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個人告別塵世。

一些剛來的病人看到每天離去的人,嚇得心驚膽戰,連夜就收拾東西轉病房了。

而病房附近的居民也對這間病房諱莫如深,對面的民居都會在自家牆上掛上一面鏡子,他們認為,晦氣可以被鏡子反射回去。

這六樓的病房有一條自己的專用通道,直通一樓,專門用於運送死去的病人。

這個讓人害怕的地方,卻有一個美好的名字——安寧病房。這裡是一個舒緩療護區,主要收治的都是癌症晚期患者,生命所剩大多不超過3個月。

它被稱為人間到天堂到「驛站」,也是病人的「最後一站」。

為了減少痛苦,這裡的一切治療都以病人的主觀意願為主,讓病人可以安詳地度過餘生。

醫院的牆壁,聆聽到比教堂更多的禱告。

有人不想死在女兒家裡,怕給女兒添麻煩;有人想再次站起來,想看女兒出嫁;有人已經把身後事安排妥當,他不想治療了,只想在生命的最後能活得輕鬆一點……

如果世界末日了,你會如何?大概是好好告別親人,到處瘋玩,最後找一個喜歡的地方等待生命的結束。

而這些病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也只是想好好告別,好好享受最後的快樂。

安寧病房來了一名新成員,他叫汪明昌,住在203號床。已經胃癌晚期的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在入院前就把自己的後事安排妥當了。

不採取任何積極治療,死了以後一切從簡,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不收人家葬禮費。

他唯一的心愿是:不想最後的日子過得沒有質量。

一個瘦瘦小小的老人,端坐在病床上,在陽光正好的午後,他合著手機里的曲子,深情地吹著他的葫蘆絲。

他認為人年輕的時候幸福,不算是真幸福。因為年輕時有更多時間去創造幸福,每個年輕的生命都是被幸福包圍的。而真正的幸福,是人老後還能擁有幸福。

老了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當你老後,身體機能漸漸消退,年輕時輕而易舉的事情都變得格外困難。連自己下床上廁所都成了一次危險而困難的冒險。生活中任何細小的威脅都可能會擊垮衰老的你。

所以汪老先生選擇了安寧病房。這裡有護士照顧,他可以每天都整潔乾淨地躺在病床上,這裡有志願者陪聊天,他每天的演奏都有人捧場讚賞。

他說,我在這裡很開心。

有一些病人到最後的願望就是找一個像我們這樣安安靜靜的環境,讓他有尊嚴的、安靜的離世。

或許,有人譴責他放棄自己的生命,但如果可以,誰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對於健康的我們來說,很難想像癌症化療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們很難知曉一個星期上兩次搶救病床是怎樣的痛苦。

為了延續壽命,將生命已然無法挽回的親人推入重症病房,渾身插滿了各種管子,對於你們來說,是種責任與不舍,可對於病者,更多的是一種折磨,一種身體與心靈上的雙重傷害。

不只是優生,優死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權利。

我們有權利選擇更舒服地死去。

相比起還能夠自己處理好後事,每天吹著葫蘆絲的汪老先生,更多的臨終者的晚年就非常難熬了。

一位新的病人住進了安寧病房,而他的身體狀況讓整個科室的護士都震驚了。

老先生已經癱在床上多日,連話都講不了。本來一直在家由親人照顧,但親屬缺少專業的醫護知識,老人的衛生清潔狀況令人堪憂。整個身體被一些污穢所包裹,指甲已經黑的不成樣子,護工為他清洗完身子的水盆都成了黃褐色。

看著床上乾瘦,背部還有褥瘡的老人,你可能想像不到這位老先生曾是上海最時髦的英語教授。他曾經也是意氣風發,耀眼無比。他曾經也在講台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而如今,他所有的榮光都消散了。他的身體機能已經逐漸退化,看不到,聽不見,他在病床上喘息著。

他到最後自己都沒能做主,自己選擇一個怎樣地有尊嚴地離世。

生命是青春洋溢,風華正茂,生命也是老態龍鍾,風燭殘年。當生命走到終點的時候,沒有人會例外,衰老的速度肉眼可見。

當你大小便失禁,無法自己保證自己乾淨地時候,當你連呼吸都需要輔助時,尊嚴就變得可望不可及。

《入殮師》中說,入殮師們的工作是讓逝者以最美麗、莊重的樣子離開,給他們最後的尊嚴。

波叔覺得安寧病房也是這樣一個地方吧。讓這個病房裡的病人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以最好的面貌迎接新的旅程。

從自主放棄治療到安樂死,我們一直在討論的,在爭取的,不過是一個體面的死亡而已。

我們一無所有,滿身狼狽地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無法改變。但花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準備後,誰又會想依然滿是狼狽地離開這裡。

曾經的功名利祿,曾經的愛恨情仇,在死亡面前都不再重要了。只想輕輕地整整衣衫,順順頭髮,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總在極力地避免談及「死亡」,彷彿只要不提起,死亡就不會降臨一樣。

我們畏懼死亡,但更應該尊重死亡。

認真地生活,絕不放棄自己的生命;體面地死去,絕不任由自己狼狽離開。

好死不如賴活著,波叔希望既可以賴活著,也可以好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因反對漢字改造,他被逼送了命
一曲千行淚,一歌古今悲,紅樓十二曲,耗盡他半生修為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