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對於整個智能手機圈子來說,2016年底絕對是個值得銘記的時刻。因為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全面屏」這個概念開始席捲整個行業,並在很短的時間裡造就了或許是遠超過去幾十年間的產品形態改變。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從最初亂象叢生的18:9、到後來由某果引領的「劉海」、再到「美人尖」、「水滴」,及至最近才剛剛曝光的「打孔屏」、「摺疊屏」,上游的屏廠們全力配合著一家家手機品牌不斷地「進化」著全面屏的版本。而與此同時,「更高的屏佔比」、「更沉浸的視覺體驗」,諸如此類的口號也時常見諸各大發布會。

打住!好像有哪裡不對?

更高的屏佔比,更沉浸的視覺體驗……的確,從一開始手機廠商們追逐全面屏,為的就是在有限的機身里提供更大的可視面積,從而迎合消費者如今在手機上看視頻、追劇、玩遊戲的主流使用方式。但是,要說到提升手機屏幕觀感的種種辦法,難道就只有「增大屏佔比」一途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年海外的智能手機品牌都是怎麼做的。或許大家就能心中有數了。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2017年3月,LG發布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機G6,這是一台無論性能還是外觀都非常一般的手機。但它卻有一塊無可爭議的好屏幕:解析度高達2880×1440,具備量子點背光,同時支持杜比視界(Dolby Vision)/HDR10兩種高動態範圍色彩標準,色彩表現讓此前所有的旗艦都相形見絀。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緊接著,4月份三星帶來了Galaxy S8,它在設計、配置上全面超越LG G6,而它的那塊2960×1440解析度的「全視曲面屏」,顯示精細度是同期國內6吋18:9「全面屏」的兩倍,色域範圍超過110%,同時也是業界第一款通過ULTRAHD PREMIUM認證的頂級手機顯示方案。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在那之後,索尼於2017年7月發布了史上首台配備4K解析度(3840×2160)、HDR10屏幕和X-Reality畫質引擎的超旗艦手機Xperia XZ Premium,而蘋果在十月發布的iPhone X上,也同樣新增了對杜比視界(Dolby Vision)/HDR10顯示標準的支持,換句話說,那也是一塊超高素質的HDR屏……

是的,當國內一眾手機品牌在大談「全面屏」、「屏佔比」時,他們的海外友商卻選擇了將旗下產品的屏幕顏色做得更豐富、亮度做得更高,而對於「全面屏」卻似乎並不在意。然而,仔細想想,比起更大的屏佔比,更好的顯示效果難道不才應該是智能手機屏幕「觀感提升」更有效、也更實用的發展方向么?為什麼國內的手機品牌對於真正的「好屏幕」卻應者寥寥呢?

國人沒有需求?這是典型的孤陋寡聞

其實,這不是筆者第一次產生這樣的疑問了。作為早在2017年就入手了某海外品牌旗艦手機的「吃螃蟹」用戶,在親身體會過超高解析度、HDR廣色域屏幕的魅力之後,筆者就一直希望國內廠商也能及時跟進這樣的「真·黑科技」。但是,事實上卻是事與願違。

過去,筆者與一些朋友、同事也曾交流過這個問題。他們指出,或許是因為國內的移動端HDR應用太少,加之絕大部分國內視頻網站所能提供的畫質也都沒高到哪裡去,造成消費者對於高畫質、HDR的手機屏幕缺乏需求。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這樣的觀點乍看之下有一定的道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隨著PS4(新版和Pro)、XBOX One(S或者X)等具備高清、HDR遊戲內容的主機在國內鋪開,相應的高畫質電視和顯示器的銷售隨即得到了極大的刺激。但是,如果你真的像筆者這樣,用過那些真正「好屏幕」的手機,就會意識到「用戶對手機高畫質屏幕沒有追求」的說法完全是不對的!

首先,「廣色域、HDR屏幕」並不是只有在播放HDR視頻時才能體現更好的畫質。實際上幾乎所有推出了此類手機的廠商都有在系統中內置能將普通視頻/遊戲的畫質進行提升的專門演算法。即便是觀看一般的流行劇集,HDR手機的畫質優勢也是「一眼就看得出」的。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其次,早在去年年初,國內的主流視頻網站愛奇藝就已經公開宣布,即日起對杜比視界(Dolby Vision)和HDR10兩大高色域、高動態範圍視頻提供支持,並開始在網站和客戶端上線百餘部HDR大片和劇集——誰還說國內沒有主流HDR超清視頻資源?

成本太高難以推廣?總有廠商教你做人

當然,客觀地來說,HDR視頻、劇集在海外是相對更常見,更有「群眾基礎」一點,但至少我們知道它在國內也絕不是一片空白。說國人對更高畫質的手機屏幕沒有需求,這不禁不客觀,甚至有些瞧不起人。

那麼,還有什麼因素阻礙了高素質屏幕在國內手機產品上的普及呢?可能很多人馬上會想到一點:價格。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筆者一位從事手機銷售的朋友告訴我,要想判斷一款手機的屏幕是否足夠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萬能的某寶上搜索對應的「屏幕總成」價格。根據他的指示,我選擇了某款17年老HDR旗艦與18年的某號稱「屏幕很好(但並不支持HDR)」的國產手機對比,果然兩者的屏幕總成有著極大的價差……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同樣的戴爾、同樣的18年款、同樣的27吋、同樣的4K解析度,是否支持HDR10所帶來的價格差異就有這麼大

的確,更高素質的屏幕註定價格更貴,這一點不僅僅是在手機行業,在PC顯示器、電視領域也是顛補不破的真理。有時候,哪怕是相同尺寸、相同解析度的產品,發色數更多、亮度更高、支持更廣色域的那一個,價格貴出幾倍似乎也並不稀奇。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然而,就在這篇文章成文前的一個多月內,我們迎來了顛覆這一常識的兩部手機,一是配備驍龍710主控、HDR液晶屏和蔡司雙攝的「中國特供版」諾基亞X7,一是用上了AMOLED HDR10屏幕、甚至還有獨立畫質晶元的驍龍845旗艦中興Axon 9 PRO。前者起售價不到2000,比許多新款的國產千元機更便宜,屏幕還更好;後者頂配售價不到4000,卻無論是性價比還是屏幕效果都遠勝許多四千、五千元級別的國產對手……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截取自中興Axon 9 PRO的宣傳頁面)

這兩部手機的出世,直接說明了要在國內的市場環境下,實現高性能、高畫質智能手機,其實並不見得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高的成本。換句話說,「成本很高、會影響性價比」也並不能作為大量國產手機品牌不跟進好屏幕的主要原因。

怕用戶「要求太高」?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一方面喊著全面屏時代的智能手機「視覺效果更好」,但與此同時又不捨得真正用一塊高素質的屏幕。這樣矛盾的做法,既不能以用戶沒有需求推脫,也並非因為成本難以承受。那麼,它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首先,必須認識到,儘管國內目前已經有HDR的應用環境,市面上能買到的真正「好屏幕」的手機也並不少了。但是,由於它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依然還是屬於高價旗艦的範疇,這就意味著對於廣大的手機用戶來說,沒有接觸過高素質屏幕、根本不知道它能帶來怎樣的體驗的人依然占多數。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大多數的手機用戶並不具備對於手機屏幕「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的基本辨別能力。在他們看來,如今的各種全面屏手機的確能夠提供更大的可視面積,或許這就已經足夠進步了。至於4K是什麼。HDR又意味著怎樣的觀感,其實這部分用戶是毫無概念的。


全面屏≠高畫質,然而有人不希望你知道這件事


從整個行業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如果站在那些常規的、大量的、屏幕實際素質不怎樣的手機廠商的角度來看,這樣數量龐大的、要求不高的用戶,卻顯然是一個極好的市場機會。在這樣的前提下,你覺得廠商們還會有動力去主動「養叼」用戶們對於手機屏幕的「口味」么?

答案不言自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易生活 的精彩文章:

索尼XZ3新諜照現身,或採用後置單攝
拼多多開始賣葯了,還真有人敢買!

TAG:三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