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荒廢一千多年,血腥的羅馬大角斗場經歷了什麼

被荒廢一千多年,血腥的羅馬大角斗場經歷了什麼

公元523年,有個叫阿尼西烏斯·馬克西姆斯的人在羅馬大角斗場舉辦了慶祝當選執政官的儀式,這是這座巨型場館的謝幕演出。在這之後,它將湮沒在歷史的記憶里,變成了一座飄蕩著精靈和鬼怪的異域,一座廢墟,直到18世紀。

大角斗場,Hubert Robert繪

在這一千多年間,這座大角斗場是怎麼「保存」下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故事。

羅馬皇帝尼祿在公元68年自殺了。之後,羅馬經歷了一系列的動亂和內戰。直到公元69年,韋斯巴薌皇帝開啟了弗拉維安這個短命王朝王朝的大幕。在這將近30年間,為了維護統治,三任皇帝都試圖通過取悅民眾來維護統治秩序,而大角斗場就是因為這個目的而修建的。

角斗場外原先有一尊巨像,後來不知所蹤

韋斯巴薌皇帝的兒子提圖斯曾經率軍毀滅了耶路撒冷,他帶著大量的金銀財寶、歷史文物和10萬名猶太奴隸回到羅馬,並把它們填充到正在建設的大角斗場中去,特別是這些奴隸,承擔著把巨大的石灰岩從拉齊奧的蒂沃利城一路拖到30公里外的羅馬的重任。

這座佔地廣大的角斗場裡面,有50000多個觀眾席,除了斗獸、角鬥士比賽之外,還能舉辦海戰表演。

為了慶祝大角斗場落成,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表演,歷時100天,皇帝運來了全世界各種各樣的動物,然後當著狂喜的民眾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弄死了它們,光這次表演就消耗了9000隻動物。30年之後,圖拉真皇帝舉行了一場歷時123天的表演,又是數以千計的動物被殺。這些動物有獅子、老虎、熊、鱷魚這些猛獸,還有馬、鴕鳥、犀牛。在角斗場運營的幾百年間,大量的動物被從自然棲息地運到這裡,然後殺掉,專家們說,這是造成很多物種滅絕的重要原因。

大海戰,Ulpiano Checa繪

大海戰

當然,在這裡死掉的還有很多人類。可以說,大角斗場每天上演的,是歷史上真實版本的「飢餓遊戲」。

雖然大浴場、大角斗場和大競技場這些娛樂活動安撫了羅馬的公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但這些表演的開銷巨大,這在公元3世紀以後經歷全面社會危機的羅馬,根本難以為繼。而到了蠻族兵臨城下、羅馬皇帝遷都到君士坦丁堡,大角斗場的盛況從此不復存在。

雖然在6世紀初,大角斗場還在使用,但人們已經開始從這裡拆下各種各樣的材料,石灰石被敲下來當做燒成石灰,外立面的大理石板、用來串聯石塊的鐵管、磚塊……都被零敲碎打搬回家裡,或者用在守城的戰爭中。在523年那一場最後的謝幕演出中,大角斗場已經被拆除了門廊、地下通道,看起來就像一隻被扒光了毛的雞。

隨著地下水道的堵塞,角斗場里淤積了大量的泥土。在東羅馬帝國發動的哥特戰爭期間,羅馬再次遭到哥特人的洗劫,當他們進城的時候,整個城市只剩了500人。

羅馬的衰敗,Johannes Lingelbach繪

當城市變成了廢墟,大角斗場失去了原先的娛樂功能,反而變成了人們通行的障礙。於是,大家開始在牆壁上開洞修路,以便直接穿過角斗場。到了6世紀末,由於義大利一再遭到入侵和搶劫,羅馬變成了一座廢城,剩下來的少數人集中在很小的一片核心區內,外面圍著田地、果園和農場,大角斗場正好在這個核心以外,人跡罕至。於是各種各樣的植物生長出來,變成了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家園。以至於到了1643年,植物學家開始在羅馬競技場內對植物進行分類,並在那裡發現了數百種不同的植物。

人們在角斗場里修建道路

伴隨著景觀的消失,人們對它的記憶也消失了。在中世紀,人們開始傳說,這個建築是羅馬帝國獻給太陽神或惡魔的聖殿。在當時的朝聖者指南中,將它描述成為圓形的廟宇,供奉著萬神,是個充滿著異教時代神靈妖怪的禁忌之地。

到了9-10世紀,社會稍安,人口開始恢復,原先住的地方過於擁擠,人們開始往外擴散,角斗場就成了人們居住的社區,原先分割好的區塊就成了住宅,斗獸的廣場成了市場,裡面住著各種工匠,還有兌換銀幣的商人,因為朝聖者經常要途經此處進入教皇所在的拉特蘭,往往就在這裡兌換所需要的銀幣。

有了人,就有了稅收的機會,對大角斗場的爭奪也拉開了大幕。到了11世紀,羅馬家族之間的爭鬥愈演愈烈,這裡成了弗蘭吉帕尼家族的私產,它被改造成了一座堡壘,建上了高聳的塔樓。然後是安尼巴爾迪家族擊敗了弗蘭吉帕尼家族,奪走了它的擁有權。直到14世紀才重新回到教會的手中。

對於教會來說,怎麼處理這個龐然巨物也成了問題。在古早的傳說裡面,基督教的聖徒們為了阻止血腥的表演,曾被發怒的皇帝餵給角斗場的獅子,因此這是一個基督教殉教者的象徵。但要修復它嗎?又沒有那麼多財力。

基督徒迪爾克,Henryk Siemiradzki繪

尤其是14世紀教宗在和法王的爭鬥中處於下風,7任教皇被遷出羅馬城。強烈依靠朝聖(旅遊)為收入來源的城市經濟再度崩潰。整個城市的人口只剩下15000人。

當時,大角斗場被分為三份,分別屬於基督兄弟會、教宗聖庫和元老院,分別進行管理和徵稅。在1349年,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導致整個大競技場的南外牆坍塌,這些石頭就再也沒有回到它們原先的位置,而是成為牟利的資源。

角斗場變成了「採石場」,被授權的特許經營者給賣掉。15世紀拉特蘭宮、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和羅馬的城牆,16世紀的國會大廈,還有無數的民房和其他建築,都用到了這裡的大石塊。那些搬不走的部分,也可以提供宗教上的作用。在原本上演血腥角斗的舞台上,演出著一幕一幕以聖徒受難為劇情的戲劇。

變成「採石場」

但文藝復興時代終究是來了,出於希臘羅馬文化的重視,人們開始對它進行最初步的「考古」發掘。不過,對於大角斗場來說,最離奇的重建計劃可能是在16世紀,當時教皇西斯都五世決定把這個龐大的建築改造成一家羊毛工廠,為當地的妓女尋找工作。

「遺憾」的是,西斯都五世還沒完成這一計劃就去世了。1671年,有人提議將它改建為鬥牛場,但因為公眾的反對也落空。直到在1749年,教皇本篤十四世正式將其命名為聖地,將它作為宗教遺產一直保存了下來。

在角斗場里修建的小教堂

目前為止,大角斗場還是羅馬參觀人數最多的歷史遺迹,每年有4-500萬人想要親眼目睹一下這個偉大的工程,其中不乏朝聖的基督徒。

本文作者來自今日頭條簽約原創號:真知社

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後台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監控室里小區保安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事情……
兗州之戰,呂布陳宮為什麼失敗?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