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世界上有兩種生活:世俗的,不世俗的。

什麼叫世俗?什麼叫不世俗?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很多很多年前,我參加了一次心理培訓,一個旅舍住著兩撥人。一撥是天天鬼哭狼嚎痛苦體驗著爹媽給自己帶來的種種創傷,終日里以淚洗面的苦逼心理學愛好者們;一撥是到這山裡吆三喝六,喝大酒吃大肉玩篝火晚會的旅遊團們。

一天晚上,我淚眼朦朧地走出來看著離我們不遠處那一群人在篝火中醉醺醺狂歡的身影,不由得想:為什麼我不能是那些人一頭兒的?

我的意思是說,面對內在的衝突和危機的時候,我們有兩個選擇:1.想那麼多幹嘛?事情都是你想出來的。2.我不得不想。

人性就是如此,都是好逸惡勞的,都是遵循著最省力原則——這是最經濟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最常用的兩種方式就是:轉移和隔離。

轉移到哪裡去?轉移到人群當中去。

我曾經在酒館裡聽隔壁幾個爺們一起聊天,也聽過公園裡幾個大媽神情激憤地聊天,總的結論就是:非常非常無聊。他們的主題就是聊別人,聊愛好,比如車、股票或者隔壁家的媳婦偷人了之類,這些話題的好處是什麼?遠離自己。

我曾一度擁有一種傲嬌的感覺:這個世界不無聊的人實在太少了。我好像很優越,但其實仔細一想,我是想進入到世俗的世界而不能的失敗者。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我曾是個轉校生,從石家莊轉到北京學校的時候遇到了比較大的挫折,我記得在石家莊的時候,我是個頗為愛交朋友的人,那時我可以走很遠找朋友一起玩,肯定也不是為了什麼深刻的主題。

但到了北京以後,我發現自己很難融入北京孩子們的群體,學習成績差,又不會討好班級里的有權勢的男生,就很容易被欺負。這些經歷對我的世俗化的進程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於是我開始讀詩歌,喜歡文學,開始思考人生。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轉校生在遭遇群體的排斥後,都會像我這樣開始走向不世俗的生活。另一個和我同樣是轉校生的同學,就是「關係至上」者,面對被欺負的境況,他選擇了「甘居下位」,以此維繫和那些強勢男生的關係。

我從小就有一種內傾的傾向,喜歡看小人書(70後都知道的那種連環畫),可以看上一整天。雖然不識字,但卻可以對那些畫面進行各種想像,對一個外向的男孩來說,這可能是非常讓人煩的一件事,我卻樂此不疲。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所以我天生就不是完全要靠關係來溫暖自己的那種人。

這個世界存在天生這件事嗎?

其實所謂的天生還是我們早期的教養環境所導致的。比如我很愛吃炸醬麵,但對南方人來說,這東西簡直就是一坨屎,相反有人很喜歡吃的海鮮,對我來說,也是很難想像的一種愛好——魚是可以生吃的啊。

但如果我從小在海邊長大,可能我就是海鮮愛好者了。

同樣,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可能也與此相似。如果我從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這個家庭崇尚的文化是關係至上,人和人的是靠親密感來取暖的,那麼可能我也會接受這種文化,一生都會在一個群體中找到情感的出口。

而如果這個家族的文化是傾向於獨立的,是以競爭為取向的,那麼只有一個人強大了,居於上位,才能有溫暖可言,那麼我可能就會更傾向於內向一些,因為我不需要關係,我需要強大。

所以年輕的我在遇到比較巨大的挫折的時候,我一度就只能用隔離的方式,讓自己活得就像是一灘泥,或者像無知無覺的一個動物。大概有十年的時間就這麼荒廢了。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很多年後,我想,為什麼我遭遇了那次滑稽又荒誕的挫折以後,就從此不在那條主旋律的道路上繼續了呢?也許我的潛意識是聰明的,因為它不想走那條道路。因為世俗化的世界,並不真正吸引我,也不屬於我,我有很多朋友,他們都曾和我是一個起點,但最終還是在主流世界裡得到了位置。也許在我骨子裡,我就是非主流的?也許我真正想要的,就是非世俗化的生活?

在那段荒廢的時間裡,表面上看我似乎是個運轉正常的人。但這個人卻是一個空殼,它沒有靈魂。

因為我沒有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我不能一直追求卓越,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如果我不能按照父母給我規定好的人生道路走下去,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因為我早就在內心深處認同了父母給我規定的人生道路——出國留學,成為教授或者有一個讓人羨慕的「人樣子」——在顯赫的公司任職,有別墅,可以帶父母經常出國旅行……

所以父母已經給我輸入了一個程序,我也不得不接受了這個程序,但我無法執行這個程序,只能死機,就像是車沒了汽油,拋錨在路上。

有一個朋友曾給我描繪過一個男人過了35歲以後,會有兩條路,一條路就是廢人之路,一條路就是向上走之路,因為此時一個人的理想往往會遭遇到一個選擇:我要放棄,還是要追求?

很多人就放棄了。

我很難選擇放棄,但又找不到不放棄的出路,我的靈魂就遭遇了危機。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世俗化強迫一個人不得不順從,它是強大的麻醉劑,如果你可以被麻翻了,你的人生就可以忍受種種不堪的暗黑的現實。比如很多人會緊緊抓住工作,很多人會緊緊抓住性愛,很多人會緊緊抓住老公,很多人會緊緊抓住孩子,很多人會緊緊抓住靈修,很多人會緊緊抓住賭博……總之世俗化就是教大家向外抓救命稻草。

屈原曾說過,世人皆醉我獨醒,這就是一個很難世俗化的人,他能抓住的,就是楚辭,詩歌。

因為只有緊緊抓住,才能不必面對人生終極問題:死亡、孤獨和喪失。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像行屍走肉這十年,對我來說彌足珍貴,正是因為我沒有辦法再用世俗化的外殼保護我自己了:我沒有那麼多朋友可以躲起來,也沒有辦法成就一番主流的功業,所以我就處於一種真空的狀態。

於是我就只能隔離,但是冬眠後最終我醒了,那時已經是三十齣頭,這個時候,我開始接觸了心理學。

也許心理學是我的最好的出路。它可以教會我如何面對無法世俗化的生活:當一個人沒有辦法用轉移的方式逃避面對那些黑暗的時候,它可以讓我了解到,呆在黑暗裡,也可以找到很多意義。

這就是無法世俗化的人所能得到的禮物:深刻。

所謂深刻,就是歲月在你心中刻下的深深的烙印。因為這個烙印帶來的痛,你不得不睜開眼角,睜大眼睛,看到生命的很多真相,這些真相對世俗化世界的人來說,是殘酷的。

你可以擁有自己,而不必臣服於世俗的恩惠。你忽然發現,多年前你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不成為在篝火旁狂歡的人中的一員,也是可以獲得一件重要的事情:和這個世界的造物者站在了一起。你抱住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腿,這還不夠你臭屁的?

造物者說:這個世界是虛幻的,人是有局限的,關係是要死的,生命是要終結的,你是要喪失的,沒有人可以彌補你的孤獨。

人說:我不聽,我不聽。我要韓劇,我要白馬王子,我要很多名,要很多利,我要很多顏值和風情萬種,我要很多拯救者,我要很多迷幻劑……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原來我做諮詢,有一個情懷:讓無力者有力,讓黑暗者有光明,讓寒冷者有暖,讓迷失者可前行……我一度很耗竭,想要給很多人澆水,直到我抱了造物者的大腿,我開始明白,我是打不過造物者的,我吹泡泡的能力本來就很差,那就更沒法吹出那麼多泡泡和造物者遊戲了。

當我開始投身於心理諮詢師這個行業時,我已經是時尚雜誌界小有名氣的記者了,但是到了心理諮詢師這個領域裡,我一切要歸零。

在剛剛諮詢的時候,面對那麼多即將被造物者擊敗的人們,我和他們一樣無力:很多人都向我呼喊:怎麼辦?我要死了,救救我!他們的世俗化的外殼也被打碎了,很多人告訴我,他們以為老公孩子熱炕頭這樣的生活就是一生一世,結果發現他們的關係早就千瘡百孔,不堪一擊。

那時我也很恐慌,因為我也被他們拉到了十多年前,再次體驗到曾經不得不面對的喪失、無意義的生活,和孤獨的人生。

我的隔離被這些人喚醒了,我也一度恐慌到無法入睡,直到兩年後,我開始在自己的體驗師那裡流著淚承認:我他媽的服了,造物者,你牛逼,我不和你鬥了。我要開始放棄那些幻想,我也要放棄隔離,我就和這黑暗同歸於盡了。

當我放下所有的僥倖之心面對黑暗的時候,造物者給了我紅利,那就是「慈悲心」。我真正可以開始共情了,因為以前的所謂的共情,不過是帶著拯救者心態的施予,而非從一個生命到另一個生命的分享。我想拯救來訪者,其實不過是想完成我自己的救贖。現在我不救自己了,我這樣很好,作為半成品,我也有半成品的快樂。

我的心理諮詢師生涯也開始步入正軌。可以說,記者的生涯,讓我有了比別人強很多的文字表達能力,在互聯網的今天,我有機會通過文字讓大家認識自己,宣傳了自我。

但更重要的是,我臣服於這個世界的規律了。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這個時候,我開始完成兩件事:

  • 第一,繼續幫失去世俗化的人們找回世俗化的加強版外殼:抓抓抓

    ——我們如何搞定你老公?如何成為一個會調情的女人?如何讓我更好的度過職業瓶頸期?
  • 第二,繼續幫失去世俗化的人放手,和造物者成為朋友,融入廣袤的黑暗之中,成為無數繁星中的一點,接受局限、喪失和孤獨。

我意識到,成為一個真正的諮詢師的必要條件,就是你必須在世俗之外,否則,你也是世俗中人,你也怕那外殼破碎的一天——兩個不會水的人,怎麼互相拯救?

幸好我有這行屍走肉的十年,幸好我有比較薄弱的世俗化外殼,幸好我經歷了整個人分解成為分子的痛苦,而且我還活過來了,還可以賺錢了。

賺錢就意味著你可以和這個世界有一個連接了。意味著你不必和造物者同歸於盡了。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所以總結下來,世界上就是三種人。

第一種人是世俗化的人,他們可以一直很快樂的抓住一些享受、或者按部就班地活下去,以為就此就可以遠離人生的終極話題,他們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就轉移,轉移到人群中去,轉移到別人那裡,轉移到事業、兒女、性愛、廣場舞、自己的身體上去,沒法轉移的時候,就死翹翹好了。比如很多我們的父母那一輩們或者直男癌們:再不結婚就成老姑娘了,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想那麼多幹嘛啊,事逼。

第二種人是世俗化B型,他們就是傳說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試圖創造出一個人工的現實,比如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比如有些女人想要把花花公子變成忠貞不二的好老公。比如有些人總是想找個人補償他過去所有失去的。如果無法補償,他們寧可去死。

第三種人是非世俗化的人,他們學會了認慫,學會了面對,學會了用造物者的視角看這個世界,用人性的視角,用生存的視角看世界,他們要經歷像煉獄一樣的情緒的折磨,最終可以忍受黑暗和接受現實。

看官會問:哪種人是更好的人?

不要用這麼世俗化的問題來考我。

我想說的是,我對可以一直世俗化的人,非常羨慕嫉妒恨,因為我沒法進入到那個世界,就像是四川的諮詢師很難混——大家天天喝茶打牌,一聊就是一天,還需要什麼諮詢師啊,所有的問題都代謝掉了。

但我也很驕傲我自己的狀態,我就是可以瞎嗶嗶一些別人聽不懂的那些東西,我終於又可以找到我童年時候那種快樂——享受一個人和天地共處的快樂。

所以說到底,誰也別羨慕誰的快樂。就像是羊沒法讓狼了解吃草的快樂,而狼也無法讓羊明白吃肉的銷魂一樣。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存在里,一切都終於順其自然。

我是如何不世俗地生活並且賺到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盧悅 的精彩文章:

心理諮詢師告訴你:最容易離婚的婚姻,只有這3種
把握這5個關鍵,你一定可以擁有充滿安全感的婚姻

TAG:盧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