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122名專家:早有此技術,無人敢做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122名專家:早有此技術,無人敢做

今日(11月26日)一早,一條消息刷屏——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據人民網報道,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誕生,他們的基因經過人為修改,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上出現的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基因編輯嬰兒?天然免疫艾滋病?這一聽起來非常驚人的事,瞬間因其倫理爭議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樣做真能使嬰兒天然抵抗艾滋病嗎?參與實驗的家庭是否了解其中存在的風險?這樣的實驗到底有無必要?是否安全?

這條來自私人方面的宣布消息,遭到了無數的質疑,其中,《科技日報》官方微博更是對此發文「四問基因編輯嬰兒」——

1.CCR5這個靶點是不是已經公認的會感染HIV?敲除這個靶點有沒有其他潛在威脅?會導致其他疾病?

2.如何能夠證明這對雙胞胎嬰兒能夠天然抵抗艾滋病?因為也不可能現在就讓嬰兒接觸艾滋病傳染,這是有悖倫理道德的。如果這對雙胞胎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環境或行為,又如何證明她們天然抵抗艾滋病?

3.對試管嬰兒進行基因編輯是否有悖倫理道德,經過什麼部門審批?一個民營醫院就能做這樣的實驗嗎?

4.此前我國有沒有過基因編輯手段用於人體的實驗?

科技日報四問「基因編輯嬰兒」

就在這個消息發出之後,美聯社發布了一篇關於賀建奎的專訪。文中,美聯社稱,目前沒有任何獨立機構確認賀建奎所言真假,這一報告目前還未曾發表於任何期刊,也無法被其他同行業專家審核評議。

美聯社專訪賀建奎的報道截圖

與此同時,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而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知名高校的122位生物領域科研工作者聯名表示,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進行強烈譴責。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

外媒:尚未有獨立機構確認賀建奎所言真假

據介紹,賀建奎此前曾在美國萊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學習,回國後在中國南方科技大學開設實驗室,與此同時他還擁有兩家遺傳公司。

和賀建奎一起合作研究這一項目的美國科學家,是物理學家兼生物工程學教授邁克爾·蒂姆(Michael Deem)。他曾是賀建奎在萊斯大學讀書時的指導老師。據報道,蒂姆還在賀建奎的兩家公司擁有「小股份」,並且是這兩家公司的科學顧問委員。

蒂姆(左)與賀建奎(右) 圖據萊斯大學

據美聯社報道稱,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編輯基因,這一工具就叫做CRISPR-Cas9(一種基因治療法)。科學家們可利用該工具對DNA進行編輯操作,從而得到需要的基因,或處理掉可能引發麻煩的問題基因。直到最近該技術才在成人身上做實驗,目的是為了治療致命疾病,但這一基因變化只限於參與實驗的這個人。但基因編輯精子、卵子或胚胎是不同的——這類基因改變是可以遺傳的。

但這類基因編輯技術在美國是被禁止的,因為DNA的相關改變將傳給未來數代子孫,而且有可能傷害其他基因。許多主流科學家們認為這太不安全,不應嘗試,也有不少人譴責稱這一報告實為人體實驗。

在專訪中,賀建奎稱,他在不孕不育治療中,修改了7對夫婦的胚胎,其中到目前為止有一例懷孕。他說,他的目標並非治癒或預防某一遺傳性疾病,而是試圖賦予只有少數人天然就有的一種特性——可抵抗感染艾滋病毒的能力。

他表示,參與該實驗的父母拒絕透露其身份信息,也拒絕接受採訪,他也不會透露他們的任何居住或工作信息。

美聯社稱,目前沒有任何獨立機構確認賀建奎所言真假,這一報告目前還未曾發表於任何期刊,也無法被其他同行業專家審核評議。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將於11月27日在香港召開,而賀建奎在此前向外界披露了這一消息。

賀建奎在深圳的實驗室接受採訪 圖據美聯社

賀建奎針對研究的說法,遭多名科學家質疑

賀建奎稱,他在實驗室已多年實驗對老鼠、猴子和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並就他的方式申請了專利。他表示,之所以選擇胚胎進行艾滋病基因編輯,是因為這些感染是一個大問題。他通過基因手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該基因的存在可以為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打開感染人體細胞的大門。他稱,他所做的就是使該基因失效。

在採訪中,賀建奎說,測試結果顯示,這對雙胞胎中有一個嬰兒的目的基因兩個副本都被改變,而另一個嬰兒只有一個副本被編輯改變,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對其他基因造成傷害。仍有一個基因副本的人,仍可能感染艾滋病毒,儘管目前非常有限的研究稱,即便這類人罹患艾滋病,他們健康狀況下降的趨勢更為緩慢。

但賀建奎的這個說法,遭到數位科學家的質疑。

美聯社的報道說,幾位科學家在閱讀了賀建奎提供給美聯社的資料後表示,到目前為止的測試數據,還不足以證明基因編輯工作是有效的,或者排除了對胚胎的潛在傷害。他們還注意到,編輯工作並不完整,至少有一個雙胞胎看上去是由不同的細胞拼接而成的。

「如果某些特定細胞被改變,幾乎等同於沒有被編輯過一樣,因為艾滋病毒感染仍然可能發生。」哈佛大學的知名遺傳學家George Church表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遺傳學雜誌編輯Kiran Musunuru博士則指出:「對於那個孩子來說,在預防艾滋病毒方面幾乎沒有任何收穫,不僅如此,你還把這個孩子暴露在所有未知的安全風險中。」Church說,這個胚胎的使用表明,研究人員的主要重點是測試基因編輯,而不是避免防疫這種疾病。

即使編輯工作非常完美,沒有正常CCR5基因的人,在感染其他病毒(如西尼羅病毒),以及死於流感的風險更高。Musunuru說,目前有許多方法可以預防HIV感染,而面對的其他醫療風險,才是值得擔憂的問題。

美聯社的報道還稱,賀建奎的行為方式也令人質疑。11月8日,也就是該項目開展工作很久後,他才向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報告。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顯示的該研究項目

賀建奎和蒂姆,被曝均是物理專家

據美聯社報道,目前,還不清楚參與者是否完全理解其實驗目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報道同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賀建奎和蒂姆都是物理專家,沒有任何進行人體臨床試驗的經驗。

南科大官網顯示,賀建奎2010年獲得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2011-2012, 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其研究方向為基因測序技術、免疫基因組學、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賀建奎則表示,他個人明確告知了參與者實驗目的,並告訴他們,胚胎基因編輯此前從未被嘗試過,是有風險的。他還指出,他將為通過該項目受孕的所有孩子提供保險,並計劃對這些孩子進行醫療隨訪,直到他們年滿18歲,如果孩子成年後同意的話,隨訪也將一直繼續。

根據美聯社的報道,賀建奎表示,這個項目得到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的批准。但這家醫院,並不是為他的研究或受孕嘗試提供胚胎的四家醫院之一。據美聯社報道,這幾家醫院的一些工作人員對這項研究的性質一無所知,賀建奎和蒂姆聲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一些感染HIV的參與者身份曝光。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工作人員否認孩子在該院出生

紅星新聞根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對此項目的相關公示,發現上面顯示該研究項目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批准該研究的倫理委員會名稱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時,上面顯示的研究實施地點是:深圳和美婦兒醫院(此處顯示的醫院名稱沒有「科」字)。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顯示,該項目獲得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顯示,該項目的研究實施地點是深圳和美婦兒醫院

11月26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這個事件現在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是否真實有效之後會給公眾一個結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不是在醫院做的檢查,也不是在我們醫院出生的。」

截至發稿前,紅星新聞未能採訪到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啟動調查

另據新京報報道,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今天(11月26日)下午發表聲明,將「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醫療衛生機構未設立倫理委員會的,不得開展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工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並在醫學研究登記備案信息系統登記。

深圳市參照該《辦法》對省級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的相關職責要求,建立了「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並已開展「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已設立倫理委員會的備案工作」。根據「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倫理委員會設立之日起3個月內向本機構的執業登記機關備案」,經查,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機構未按要求進行備案。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於11月26日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對媒體報道的該研究項目的倫理審查書真實性進行核實,有關調查結果將及時向公眾進行公布。

122名專業人士聯合發聲: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賀建奎的單方面宣布尚未得到其他機構的獨立證實,但已經在國內外專業領域引發了廣泛爭議和譴責。

據美聯社報道,不少國外科學家對這樣的說法感到驚訝,而且表達了強烈譴責。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遺傳學雜誌編輯Kiran Musunuru博士稱:「這很不合情理,在人類身上做實驗,不論是道德上還是倫理上都站不住腳跟。」加州斯科利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所長Eric Topol博士說道,「「這太不成熟了。我們是在處理針對人類的操作指令,這可是件大事。」

同時,此事也遭到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強烈反對和譴責。

紅星新聞注意到,曾獲得我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的生物學家顏寧發微博稱,「我實名反對在現階段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

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的自媒體「知識分子」也發出了一份「聯署聲明」,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知名高校的122位生物領域科研工作者聯合署名表示,對「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聯署聲明 圖據網路

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此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是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為脫靶的不確定性、其他巨大風險以及更重要的倫理。國家一定要迅速立法嚴格監管,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對於在現階段不經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嘗試做可遺傳的人體胚胎基因編輯的任何嘗試,堅決反對,強烈譴責。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加入了此次的「科學家聯合聲明」。王立銘寫過學術著作《上帝的手術刀》,探討基因編輯。此次引起爭議的「永久性組織HIV病毒」的基因編輯項目,在王立銘這部一年前寫的書里也曾提到。他告訴紅星新聞,儘管未來有機會實現基因編輯的大規模臨床推廣,但目前難以實現,因為基因治療的成本太昂貴,同時還伴隨著各種難以預計的併發症風險。11月26日晚,王立銘專門撰文《為什麼基因編輯嬰兒在今天不可原諒》。文中稱,「通過基因編輯的辦法給孩子提前做艾滋病預防,非常不妥,不可原諒。」

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南開大學校長饒子和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則提到了基因編輯項目的監管和倫理問題。饒院士認為,賀建奎的項目看似一鳴驚人,實則暴露出監管的缺失,後果是不可想像的。「監管、倫理是絕對不能越過的兩條紅線。」

哈工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黃志偉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談到,倫理問題還不是基因編輯項目中最大的問題,技術才是。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並不算精確,還可能帶來其他脫靶效應,都存在不可控的問題,會有其他感染疾病的可能性。「一個基因,(如果)研究不清楚,還有其他功能,出生以後可能會帶來其他的疾病。」

紅星新聞記者丨 王雅林 徐緩 編譯報道

紅星新聞實習記者丨 庄夢蕾 採訪報道

編輯丨平靜

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好好做人就每月發1000美元!獎勵潛在殺手被指「賄賂黑幫」
被伊利實名舉報的前董事長鄭俊懷 40年前賣油條就月入2萬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