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李書福贏在哪裡

李書福贏在哪裡

借參加一帶一路媒體高峰論壇的空隙,我與李書福把訪談節目約在了博鰲漁村的椰樹下。

剛上岸的小海鮮端上桌,本地的鹿龜酒舉起來,落日夕照,細浪微卷,身著迷彩T恤的李書福談興漸起。

近幾年吉利的發展有如神助,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成為無所不能的神通企業。自收購沃爾沃轎車上演民營車企「蛇吞象」起,吉利一口氣又把寶騰的路特斯,太力公司的飛行汽車以及戴姆勒一一收入囊中,行雲流水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矚目的是,今年車市銷量整體下行,沒能阻止吉利逆勢而上的風頭,一躍成為自主品牌的排頭兵,令人羨慕也招人嫉妒。

媒體追逐的李書福基本謝絕各類訪談,漸從公眾視野淡出,這反倒增添些許神秘。學歷不高的李書福,預測能力不低。去年某國新能源車新秀風頭正勁,他預言來年會遭重挫,當時我不以為然,結果前不久應驗。又直言國內某造車新勢力熬不過一年半載,不幸又被言中。李書福不是能掐會算的占星師,但他的預言比一些業內專家靠譜得多。

早期矮化李書福,認為他是闖入汽車行業的草根野人。如今又神化如日中天的李書福,本來手中的牌不咋樣,卻能怎麼打怎麼有,神力何來?坊間傳他手眼通天,有神秘資金力挺吉利縱橫四海,更有神秘背景為李書福遮風避雨。

「都是謠言!」不勝酒力的李書福一杯又一杯,似乎想衝掉揮之不去的苦惱。造車再難也從未發怵,造謠兇猛卻束手無策,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無奈,做個領軍企業真不易。

我曾反詰:資歷老實力強品牌響的車企,自主品牌為何造不過吉利?為此我與李書福約下每年一晤的君子協定。前年首訪吉利,我得出的答案有三:有個好企業家,好機制,好老師,成為我國自主汽車班裡的三好學生。去年再訪吉利,我又增加了三條:一是吉利是中國最接近市場經濟規則的車企,從身份機制,到管理運行,乃至文化價值,都是市場經濟的模範生。所以同行眼中的高難動作,李書福似乎很輕鬆就完成了。二是吉利干自主是豁出命來真干,李書福自稱是敢死隊,不搞假摔,不踢假球,要面子更要里子,唱功好做功更好。三是老天眷顧,讓吉利總能踩上時代變幻的發展節拍,變一次次危機為超車的機遇。

以上六條,我認為基本說清了吉利究竟贏在了哪裡,也得到了同事的認同,可是李書福認可嗎?

晚風拂面,酒酣耳熱,李書福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談起了人生觀價值觀,談起了吉利做事的「三個標準」:一是看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的進步,二是看是否滿足用戶的需求,三是看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

做小事靠技能,干大業靠境界。三個標準好比三層境界。有的企業只能呆在維繫生存的一層,有的企業能登上竭力滿足用戶需求的第二層,但是吉利一定是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第三層。干大事不惜身,見小利不忘義,始終把人類命運放在心頭。

站到第三層看吉利,許多疑惑迎刃而解。譬如李書福還很拮据的時候仍堅持貼錢辦吉利大學,既為自己更為行業培養人才;為了扛起了中國汽車品牌的大旗,懇求政府給次失敗的機會;關於吉利長城黑公關事件,李書福擔憂的不是自己受害,而是自主車企崛起的前程。他吶喊「我們不能分散精力,不要高估這些小兒科的假新聞,水軍造不出汽車,更造不出好品牌。」

我們小看了李書福,我們還未真正理解李書福。原來,吉利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不是贏在市場,而是贏在價值觀。這位放牛娃出身的企業家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危機也好,挑戰也罷,都是可以轉化為機遇的,只要你保有一顆慈悲的人性,以及呼應家國情懷的價值觀。

李書福下一步還想贏啥?「我想讓飛行汽車在海南先飛起來。」他得意地劃開手機里的照片,一一呈現出加州工廠製造的飛行汽車,研發團隊閑適的合影。

為什麼選海南?幾杯濁酒入腸,勾起一段敗走海南的經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十萬大軍下海南,李書福裹挾其中,從浙江來海島創業,結果把4000萬元本錢賠光了。傾家蕩產,妻子離去。那段至暗時光,他忍受著孤獨和痛苦,不抱怨不訴苦,半夜登高,別人以為他要跳樓,他卻迎著腥熱的海風,賦詩一首:力量在風中回蕩,奇蹟在藍天下閃光。坎坷的道路承載著我的理想,堅實地伸向遠方。

20年前的舊作,他脫口而出。敗者歸來,別有蘊意。也許為了成就今天李書福,命運精心安排了這次慘痛的打擊。

那晚,博鰲的海風醉人,微醺的李書福顯露出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豪情,出乎了我意外。

(作者系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垃圾股不能出清,價值投資就是葉公好龍
從小小冶煉廠到稀土產業鏈龍頭,這家公司參股全球第二大稀土礦,董事長這麼看中美貿易摩擦影響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