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長談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長談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原標題: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長談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港大艾滋病研究所所長談基因編輯嬰兒:不倫理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徐路易

人類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據稱在中國誕生了。

2015年,世界上第一例對人類胚胎基因的編輯修改由中國科學家完成。彼時,中山大學教授黃軍就發表論文,宣布利用CRISPR-Cas9技術試圖修改人類胚胎中的一個致病基因。這一突變的致病基因會導致嚴重遺傳病β-地中海貧血症,但這項研究止步於胚胎。

這在當時引發了全球熱議。科學家們呼籲:不要用這種技術製造嬰兒,至少目前不要。

時隔3年不到,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似乎已率先走出一大步。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道,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於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其中一個基因(CCR5)經過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這項由研究人員率先口頭髮表的成果目前尚未以論文形式正式發表,也未由領域內其他專家審核。但該消息目前已引發全球嘩然,賓夕法尼亞大學基因編輯專家Kiran Musunuru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這是不合理的。」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轉化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Translational Institute)所長、基因組學家Eric Topol認為,「這還為時過早。」美聯社報道中則稱,許多主流科學家認為這太不安全,其中一些甚至譴責這項研究為「人體試驗」。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11月26日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對沒有科學論文正式發表的消息, 是不應該胡亂宣傳,更無法點評的。」但就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陳志偉認為,「這是不理智的,不倫理的。」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幾次撥打賀建奎的電話,均被掛斷。11月26日下午,賀建奎的媒體負責人陳遠林表示,賀建奎過幾天將統一回應。對於此例研究,更多信息暫不便透露。

「超越諾貝爾獎技術體外受精」

據賀建奎介紹,他為7對夫婦改變了胚胎,其中1對最終順利懷孕。但他的目標不是治癒或預防一種遺傳性疾病,而是試圖賦予一種很少有人天生具備的特性——一種抵抗未來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能力。

據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ChiCTR)可查閱的《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下稱「《倫理申請書》」)。這項名為「CCR5基因編輯」的科研項目起始時間為2017年3月,項目歷時2年,項目負責人為賀建奎。

《倫理申請書》顯示,該研究擬採用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和孕期全方位檢測可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編輯的個體,使嬰兒從植入母親子宮之前就獲得了抗擊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

作為G蛋白偶聯因子超家族(GPCR)成員的細胞膜蛋白,CCR5基因是HIV-1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在一些發生CCR5純合突變的人群中,這種純合突變反而可以阻滯HIV的侵入。

此前資料顯示,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據賀建奎介紹,和常規的試管嬰兒相比,基因編輯手術多了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研究團隊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里。為這項研究,賀建奎等人在實驗室里練習編輯老鼠、猴子和人類胚胎已經有好幾年。

賀建奎對美聯社稱,參與該項目的所有父親都感染了艾滋病毒,而母親都沒有。但他們基因編輯的目的不是為了防止小的傳播風險,而是為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婦提供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生下一個可能免受類似命運影響的孩子。

賀建奎告訴美聯社,「我感到一種強烈的責任,我們不僅要開創先例,而且要樹立一個典範。至於究竟允許還是禁止此類科學,社會將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

團隊在《倫理申請書》中寫道:我們期望,建立完善的基因手術治療嚴格行業質量控制標準,佔領整個基因編輯相關治療技術門檻的制高點,在國際日益競爭激烈的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中脫穎而出。這將是超越2010年獲得諾貝爾獎的體外受精技術領域的開創新研究,將為無數的重大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曙光。

業內專家:難以相信,不倫理

賀建奎這項在人類胚胎上「動刀子」的研究,外界已經準備好了嗎?答案是措手不及。

2018年7月,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對2537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表明,76%的人認為,為治療嬰兒出生時可能罹患的嚴重疾病,改變未出生胎兒的遺傳特徵屬於醫學技術的適當應用;60%的人支持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降低嬰兒一生中患嚴重疾病的風險。

至於使用這一技術讓嬰兒變得更聰明,只有19%的人認為是合適的,80%的被調查對象認為這將使這項技術走得太遠。

同月,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提到,在充分考慮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影響的條件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修改人體胚胎、精子或卵細胞細胞核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倫理上可接受」。

但這些均尚在討論中,而目前賀建奎宣布的基因編輯雙胞胎是已經出生的實實在在的生命體。

長期從事基因編輯研究的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教授謝安勇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第一感覺是難以相信,不是技術上行不通,只是許多副作用難以排除,只能為這兩個嬰兒的未來祝願。」

至於其提到的副作用,謝安勇簡單總結:敲除的這個CCR5基因難道在人生長發育思想行為其他功能方面無用嗎?脫靶怎麼辦? 目前的脫靶檢測足夠嗎? 即使不脫靶,能排除掉涉及該斷點其他修復事件嗎?

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將是不可預測的嚴重。」

北大教授饒毅則表示,已知CCR5缺失導致心血管異常。

美聯社報道中也提到,幾位科學家審閱了相關材料後表示,到目前為止的測試還不足以證明編輯工作有效,或排除了傷害。

至於這對雙胞胎嬰兒是否有必要通過這項技術來預防艾滋病,澎湃新聞採訪了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志偉。陳志偉表示,「HIV感染的父親,和健康的母親,100%可以生個健康和可愛的孩子, 根本無需進行CCR5編輯。這對新生兒是不倫理的,一個健康和受教育的好孩子,是不會被HIV感染的。」

不過,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教授、基因工程知名專家George Church 對此似乎持支持觀點。他表示,「考慮到HIV 對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脅有擴大的趨勢,我認為賀建奎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基因。」在美聯社的報道中,他認為,「這是合理的。」

陳志偉同時強調,對健康胚胎進行CCR5編輯是不理智的,是不倫理的,「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中國人的CCR5是可以完全缺失的,CCR5對人體免疫細胞的功能是重要的。」另外,陳志偉提到,CCR5編輯不能保證100%不出錯之前,是不可以用於健康人的。

謝安勇也同時提到:道德上如何面對人類改造自己的動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競爭對手推出氫動力卡車 續航最高1200公里
霍金最後一篇論文被完成,為解決懸疑半世紀的悖論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