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為什麼日本的小戶型看起來比我們大這麼多?

為什麼日本的小戶型看起來比我們大這麼多?

本文轉載授權自:住范兒

最早了解日本的住宅,還是在《全能住宅改造王》這檔鼻祖級的改造節目中。

吸引我的不光是人的故事,更令人驚奇的是設計師鬼斧神工的破冰能力。

再小再破的房子,經過神話般的妙手回春,看上去,都好像大豪宅啊!

日本的小戶型為什麼看上去總是那麼顯大?我們一起往下看。

「適當的「透亮感」顯得空間更大」

日本的住宅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大部分房間都可以和外部接觸,有利於採光和通風。房子整體的「自循環」好了,就會顯得很「透亮」,看上去就會大一些。

圖源:100life

這一點是很多國人的心頭痛,尤其是老房子,往往存在很多問題,如戶型結構不合理,採光差等等。

對於建築結構的硬傷,我們無法修繕,只能從設計改造上做文章。但很感恩的是,現在一些大的開發商,已經開始走真正的人性化路線了。

比如說我們看到的這個戶型,布局非常緊湊,基本沒有「垃圾」空間。過道面積也融進了公共空間,每一個房間都有良好的採光,更滿足了年輕人都喜歡的「餐廚一體化」功能,可以說是相當優質了。

圖源:鏈家網

小戶型最怕隔斷多,每個空間被切割的很小,光線也進不來。

如果必須設置隔斷,可以使用玻璃、鏤空櫃體等有穿透力的形式展現,不會讓人產生壓迫感。

室內窗,在日本住宅中非常常見

圖源:SUVACO

「多一牆不如少一牆」

嘗試去破解家中的現有格局也是非常關鍵的。

空間都是1+1>2的,如果拆掉房間,或者一部分的牆面,卻能增加娛樂、用餐、閱讀等多種用途,並且可以獲得一定的舒適度和採光,回報率也是非常高的。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這麼推介開放式廚房的一個原因。

拆掉了多餘的牆面,還能收穫一個收納功能強大的島台

圖源:100life

多餘的牆面不光限制了用途,更造成了光線的阻隔,形成過多的陰暗角落。根據自己的需求,完成開放性或者彈性的設計,不至於產生「四處碰壁」的感覺。

「功能與動線的設計」

我非常認同日本著名建築師伊禮智的一句話:

「單純地羅列、堆放現有傢具和擺設,算什麼設計師呢?能夠最大限度融入各類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和理念的作品,那才叫設計。」

伊禮智工作室作品

圖源:s-housing

我相信一部分人會有這樣的苦惱,當你真的想要和設計師表達訴求的時候,他們只會簡單的在CAD上給你布個局,告訴你這就是設計了。

反觀日本,真的非常注重人文關懷。

首先設計師會充分考慮屋主的生活、行為習慣。除了考慮現有生活方式,也會對家庭成員的關係有所關注。比如從二人世界進階成為三口之家。

島台距離餐桌非常近,媽媽在做飯的時候,可以照顧到正在玩耍的孩子。

圖源:100life

餐桌也沒有依牆而放,這樣便可形成一個可巡迴的動線,不交叉不打架,生活就會變得便利許多。

而這張大餐桌,承載的不光光是吃飯的功能,也可以是交談、讀書、學習的居心之地,功能三合一,便會釋放出更多「空間」來。

圖源:100life

布局布的好,是實現自由的關鍵法則

我們再舉一個家庭的例子:

L形轉角櫥櫃一側加寬,做了開放式收納處理,存放了很多書籍,滿足了孩子們在桌子上讀書的需求。

檯面延長,大人可以把這塊區域作為工作台。

安裝了旋轉支架,電視則面向多個角度,看電視也顯得更加隨心所欲了。

圖源:100life

根據不同的需求將同一個空間發揮出眾多功能,建議開放的區域集中設計,可創造出集中使用區域更開闊、流暢的視野和動線,弱化了小空間的狹隘感受,是擴大空間感的最好典範。

串聯常用功能,就是最佳動線

圖源:100life

對於兒童的活動空間,也要懂得疏散。

比如在客廳設置一個攀岩牆,方便活潑好動的孩子嬉戲打鬧;廚房操作台外部牆面,塗上黑板漆,便可隨心塗鴉。

就兒童本身而言,開放式的活動空間,也是緩解壓迫感的一個好方法,比只能窩在自己的房間玩耍要快樂得多。

圖源:100life

衛生間空間的最大化利用

我們都知道,家一小,就很容易削弱衛生間的面積。

而日本對衛生間的設計如此執著,三分離式、四分離式層出不窮,面積是怎麼偷來的呢?

為了提升面積使用率與靈活性,推拉門是做常見的設計元素。

圖源:decomyplace

橫著進入衛生間,從進廁所到蹲下,也完全不用180°轉身,只要轉動90°就可以了,減少了不必要的動作,老人,孩子如廁也更加方便。

這一點,就回歸到了前面我們所說的人文關懷了。

不光是衛生間,日本家庭中很多門的設計,都多採用推拉式。可見做好動線設計,可以節省下不少空間。

暗把手的設計,僅通過櫃體的線條呈現門的存在,展示出乾淨利落的視覺效果

圖源:decomyplace

「必須在收納這件事上錙銖必較」

收納雖然不是室內設計的主角,但是卻是決定家的舒適度的關鍵因素,要學會化零為整。

在家中收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建議使用整面牆的收納。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不會收納的人,把所有物品集中在一個區域,更加方便整理。

盡量採用明亮的色調,不會產生壓抑感

圖源:t-rehome

在牆面上做文章,把牆面轉化成櫃體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可以容納大量的物品。對於衛生間和廚房這種面積局促的空間,都很適合。

圖源:Pinterest

房子小,必須在收納這件事上錙銖必較,還有一種方法是在功能區「偷」出一些收納空間。

一面是烹飪區,一面是操作台,操作台下方還增添了儲物格,運用櫃體空間,將凌亂變整齊,撫平了空間的線條。

圖源:t-rehome

壁龕在日本家庭中也十分常見。

非承重牆,可以根據設計需求,直接切割出理想尺寸的孔洞,頂部加固,背部加背板,形成壁龕。

對於新建、改建隔牆,可以預留出理想尺寸的孔洞,做加固和背板處理即可。

用在過道、衛生間等緊湊空間內,也會顯得十分精妙討巧

圖源:Pinterest

高處的空間,也別忘了大量的用起來。

定製儲物格,對於小戶型廚房來說也十分友好,充分利用垂直空間,可以完成更多物品收納。

圖源:100life

色彩的運用

淺色調在色彩學上有放大的效果,同樣會產生治癒,舒壓的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去逛MUJI家居區的時候,會感覺很放鬆的原因。

小空間不妨多採用輕淺色彩搭配垂直線條,拉高,放大空間感。

圖源:Pinterest

多使用間接照明

在動線旁增設間接光源或者在地面、頂面埋LED燈,不光具備視覺引導的作用,夜間更可作為不刺眼的安全照明。

牆壁上下的柔和光源,也可以達到放大空間,讓牆面有後退感的效果。

圖源:Pinterest

傢具的選擇

家很小,傢具卻很大,這是不協調的。所以傢具的尺寸非常的關鍵。難做到的是,它們可以放進去是沒錯,但是卻容易造成活動空間的縮水。

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不妨根據家中的實際面積去定製。

通常我們的餐桌是600mm,可以考慮改成540mm或480mm的。廚房檯面寬度大約為700mm,建議改到600mm或者540mm的尺寸。以此類推,還包括收納櫃、床體等。

圖源:Pinterest

最後我想說,我們要學會愛上自己的小家。讓小空間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價值,讓實用性與人性化兼而有之,那就是小而美的真正要義所在吧!

更多美好家居生活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用它們,精準避開一個喪喪的冬天 | 尖叫黑五
火爆日本的按摩儀,有了它就是有了「口袋按摩師」!

TAG:尖叫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