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個不道德的「廢」操作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個不道德的「廢」操作

今天,科學家賀建奎和一對雙胞胎姐妹走紅了網路。來自南方科技大學的賀建奎團隊對外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已經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基因編輯並非這則新聞的唯一亮點,更吸引眼球的是,通過基因編輯之後,她們出生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一個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個不道德的「廢」操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這個消息剛傳出來,引發了一小波讚譽,「科技之光」讓人類免受艾滋病侵害的願景似乎已經有了一個圓滿的開端。

但是很快,引來了科普人士以及廣大網友的diss。截至發稿,又被122名科學家聯名聲討。

為了讓大家明明白白吃瓜,春春為大家剖析下其中的知識。


HIV免疫基因編輯嬰兒到底是啥意思?

得益於科幻電影和科普書籍,我們對基因編輯有懵懂認識,但是很少有人能說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所以,春春今天先給大家解釋一下HIV免疫基因編輯嬰兒是一個什麼樣的「黑科技」。

CCR5是人體的一種蛋白質(細胞膜蛋白),結構正常的 CCR5 蛋白質是艾滋病毒(HIV)入侵人體細胞的主要助攻(輔助受體)之一。從基因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CCR5基因發生突變,其突變體可能有效地抵抗HIV病毒感染以及延緩艾滋病病情的惡化。

確實有不少科學家在進行相關研究,但是真正進行人體實驗的,賀建奎團隊是第一個。

賀建奎團隊將體外受精的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將CCR5基因的32個鹼基「閹割」,形成CCR5△32突變型,以期HIV病毒不能進入宿主細胞,攜帶該突變型的寶寶,長大後能夠天然抵禦HIV。

這聽起來是不是棒棒噠,新聞報道也給人一種該技術百利無一害的feel。報道稱:

「相關研究信息顯示,CCR5△32 缺失的個體擁有正常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應,能對多種病毒感染表現出顯著的抵抗力。也就是說,通過對 CCR5 進行基因編輯或將有效阻斷霍亂、天花或艾滋病的感染。」

賀建奎也在視頻里對全世界宣布:「這樣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完全健康的寶寶」。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個不道德的「廢」操作

|圖片來源:梨視頻截圖|


「完全健康的CCR5△32寶寶」也許是不切實際的期盼

但遺憾的是,賀建奎在視頻中的宣稱並不負責,鋪天蓋地的報道也並不嚴謹。CCR5△32寶寶會面臨以下兩個重大難題。

1. 技術的不成熟導致的未知後果

編輯CCR5基因使用的CRISPR-Cas9技術並不成熟,脫靶率很高,也就是會編輯錯地方,敲掉某個基因的同時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把其他基因也敲掉了。

對人體來說,這種錯誤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還未可知。

2. 敲掉32個鹼基,CCR5變得「不安全」

即便基因編輯技術成熟了,敲掉CCR5上的32個鹼基對就安全嗎?

春春在PubMed醫學資料庫一搜索,就得到了和報道內容背道而馳的結果。據不完全統計,我們已經可以看到CCR5△32的基因型可能會帶來以下4個不利後果:

  • CCR5△32可能會顯著影響宮頸癌的早期發展;
  • CCR5△32 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的一個易感因素;
  • CCR5△32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因素;
  • CCR5△32導致心血管異常。

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一個不道德的「廢」操作

|圖片來源:bing.com|


讓寶寶攜帶HIV免疫基因,有必要嗎?

實際上,只要潔身自愛,科學啪啪,並不是每個人一生中HIV的風險都那麼大,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人不需要這項技術。

而且即使是母親為艾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是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的,成功率高達95%,效果已經非常好了。

所以,讓孩子天然抵禦艾滋病毒幾乎沒有必要的「廢"操作。而實驗中的兩個孩子,在之後的生命中可能遇到的副作用卻是難以排除的。

這也是122名科學家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這項研究的原因之一。

更何況,該研究未經過嚴格倫理和安全性審查貿然進行人體基因編輯嘗試,更是備受科學界詬病,被稱為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參考資料:

1. 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

2. Blanpain C1, Libert F, Vassart G, Parmentier M. CCR5 and HIV infection.

3. Ebina H, Gee P, Koyanagi Y. Perspectives of genome-editing technologies for HIV therapy[J]. Curr HIV Res, 2016, 14(1): 2-8.

4. CCR5-Delta32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ultiple Sclerosis in the Iranian Populati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9(8):1205-9 · May 2009

5.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CR5 32-bp Deletion Allele and Late Onset of Schizophrenia.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63(3):507-11 · April 2006

文:大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雨醫生 的精彩文章:

孩子燒到38.5℃,才能吃退燒藥?
脆性糖尿病大戰3兩蔥油餅,竟然大獲全勝?丨糖人實驗室

TAG:春雨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