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世不修家譜,在古代為何被視為大不孝?

三世不修家譜,在古代為何被視為大不孝?

三世不修家譜,在古代為何被視為大不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其實,這就是家譜。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

「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自唐代以來,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縱觀歷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只有一個個家族團結,才能構成整個民族的團結,保證一個國家的團結;只有一個個家族興旺和穩定,才能維繫民族與國家的興旺和穩定。

三世不修家譜,在古代為何被視為大不孝?

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人在他鄉,仍不忘家風。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先想到的就是家譜。因此家譜就成為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寄託。

三世不修家譜,在古代為何被視為大不孝?

家譜對歷史學、人口學、民俗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明辨世系、傳承歷史、尊宗敬祖、尋根留本、敦親睦族,凝聚血親、治家齊國、教化子孫。

傳統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每個人的責任更是義務。家譜國際願中國每個家庭,每個家族,都能擁有一本屬於自己的家譜,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古代中國的五大歌唱巨星,文化修養之高讓今人汗顏!
令人嘆息:中國古代四大戰神,並非死於沙場,而是死於狂妄

TAG:水煮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