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徐悲鴻賣掉夫人首飾,湊21萬買下此古畫捐給國家,至今無價

徐悲鴻賣掉夫人首飾,湊21萬買下此古畫捐給國家,至今無價

《管子·牧民》中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也就是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在吃飽穿暖的情況下,才會去想著講究禮儀廉恥,學習知識本領。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產生相應的文化領域。例如:書法、繪畫等等。

我國的繪畫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兩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佛教等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撞擊及融合,出現了大量繪製宗教人物的繪畫時代,與此同時山水畫、花鳥畫也開始萌芽。到隋唐時期,因為社會經濟的高度繁榮,繪畫等眾多文化領域事業也都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宗教人物繪畫達到了頂峰,山水畫和花鳥畫也發展成熟。

在這一時期內,為我國繪畫領域的發展和傳承作出傑出貢獻的就是「畫聖」吳道子。吳道子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畫成後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被時人後世讚譽為「吳帶當風」。他的這種畫風一直為後世的畫家所效仿、借鑒。例如: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樸素淡雅的「白描」,就是以他「不以裝背為妙,只以墨蹤為之」的白畫發展而來的,白描也由此成為了我國繪畫中的一種新體例。頗為遺憾的是吳道子的真跡,流傳至今的非常稀少,因此極為珍貴。

而現今珍藏於北京西城區徐悲鴻紀念館中的唐畫《八十七神仙卷》就是吳道子所作真跡。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徐悲鴻先生應香港大學許地山教授邀請,到一位德國婦人家中看她欲銷售的字畫。在眾多的塵封物品中,徐悲鴻先生意外發現了「畫聖」吳道子真跡《八十七神仙卷》,大為驚嘆,遂和德國婦人高價購下這幅絕世名畫。而詢問德國婦人此畫的來歷後得知,此畫是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從一王府中搶得的。自此,徐悲鴻先生對此畫極為珍愛,將此畫視作生命一般,時刻隨身攜帶。

不幸的是,1942年徐悲鴻先生,在昆明舉辦畫展時,因突遇日軍的空襲,在轉入防空洞避難時,不慎丟失了《八十七神仙卷》。寶畫失竊後,徐悲鴻先生為此悲痛至極,以至於血壓急劇上升,卧病在床。而又幸運的是,失竊兩年後,此畫得以重現於成都。徐悲鴻先生聞訊後,變賣家產,甚至連夫人廖靜文的首飾都變賣掉,最終籌得20萬大洋重新購回寶畫。1953年先生去世後,夫人廖靜文將此畫無償捐獻給國家。在此我們且不論此畫的經濟價值,因為從藝術價值上來論,它是舉世唯一的無價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永動機 的精彩文章:

冰心墓碑被塗寫「教子無方,枉為師表」肇事者讓人大跌眼鏡
她是落入凡塵的「珍」美人!她的美不止於皮囊

TAG:歷史永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