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慘痛的代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需要規範管理

慘痛的代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療需要規範管理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47歲,慢性乙型肝炎,曾在我院2016年出現非常嚴重的慢性乙肝肝衰竭在我院治療,經過當時努力搶救,獲得新生,給予長期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治療,服用半年後,肝功能一直正常,HBV DNA也達到檢測下限,雖然醫生再三強調,抗病毒藥物是長期治療不能停葯。

2016年肝功能

私自停用。2017年底,病毒學反跳,再次出現黃疸等癥狀,肝功能再次異常再次入院。經過抗病毒、保肝等治療,病情控制,出院再三強調不得私自停用抗病毒藥物。

但該患者,再次不遵守醫囑,2018年6月開始再次停用抗病毒藥物,9月出現高度黃疸,噁心,嘔吐等癥狀,肝功能急劇惡化,入院第3天出現肝昏迷,經過「人工肝」等治療,病情一度好轉,神志轉清,但最終出現肺部「毛黴菌」感染,高熱到40℃,最終多臟器衰竭死亡。

肺部感染病灶

【慢性乙肝的治療目的】

慢性HBV感染的主要治療目標是:通過預防疾病進展及後續HCC的發生,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抗病毒治療的其他目標是:預防母嬰垂直傳播,乙肝再激活,預防及治療HBV相關肝外表現。

【為什麼要抗病毒】

HBV DNA複製水平是最強的單個預測的生物學標誌物,與慢性HBV感染的疾病進展、長期結局相關。通過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複製表明:絕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消除慢性HBV所致的壞死性炎症,減輕進展期纖維化,減少HCC的風險。因此,其代表了目前治療的基石終點。HBV DNA抑制水平,獲得的這些效益,還未很好的定義,但是推測是越低越好。

【HBsAg轉陰】

HBsAg消失認為是理想的治療終點,稱之為「功能性治癒」,但是,目前的抗病毒治療,罕見獲得此目標。自發性HBsAg血清學轉換,罕見出現炎性肝病再活動的情況,但是,對於免疫功能明顯障礙的患者,則可出現肝炎再活動的情況。HBsAg消失的主要優勢是:可以安全停用抗病毒藥物。由於cccDNA的持續存在及HBV DNA與宿主整合,不可能完全清除慢性HBV感染,目前還不清楚:HBsAg丟失+預防慢性HBV感染的長期併發症是否優於抑制HBV DNA可以獲得的目標。HBsAg自發丟失後,仍可出現HCC(年發病率大約為0.55%)。如果在年輕階段獲得HBsAg丟失,和(或)缺乏明顯纖維化,則HCC的風險較低。

【抗病毒策略】

目前,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的主要治療策略:採用核苷(酸)類似物或者干擾素α治療,用於治療乙肝病毒的核苷(酸)類似物包括: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恩替卡韋(ETV),替比夫定(TBV),替諾福韋酯(TDF),艾拉酚胺替諾福韋酯(TAF);進一步分類為低耐葯屏障抗HBV藥物(LAM,ADV,TBV),以及高耐葯屏障藥物(ETV,TDF,TAF)。強力、高耐葯屏障核苷類似物藥物(如:ETV, TDF, TAF)治療的主要優勢是:對於絕大多數患者,可預測的長期高效抗病毒作用,將HBV DNA抑制至不可測水平,以及這些藥物的良好安全性。這些藥物可以安全用於任何HBV感染患者,而且可能是某些特定患者的唯一治療策略,包括:失代償期肝病,肝移植,肝外表現,急性乙肝,或者慢性HBV嚴重惡化。

【抗病毒的管理】

對於需要治療的患者,均可考慮予核苷類似物治療,並選用高耐葯屏障的藥物(ETV,TDF,TAF),並且定期監測。基線時,應檢測全血細胞計數,肝臟及腎臟功能(eGFR及血清磷),血清HBV DNA(採用高靈敏PCR測定)。

治療期間,在治療的第一年內,應每3~4個月檢測肝臟功能,之後每6個月檢測一次。治療第1年內,每3~4個月檢測HBV DNA,之後每6~12個月檢測1次;如果HBV DNA不可測,則每12個月檢測HBsAg定量,對於清除HBsAg的患者,應檢測anti-HBs。長期核苷類似物治療,應首選安全性較高的藥物,尤其是年長的慢性乙肝人群,存在合併症的患者。

【長期治療可預見的結果】

ETV或者TDF單葯長期治療表明:可以阻止肝病進展,也可以明顯改善壞死性炎症及纖維化,對於已經存在肝硬化的患者,通常可以緩解。而且,已經存在失代償期肝硬化併發症的患者,尤其是失代償早期,可以改善或者消除肝硬化,可以戲劇性的降低肝移植的需求。

接受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仍然存在進展至HCC的風險。

原創:譚友文

轉自:老譚說肝病

關注消化,攜手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科研數據管理與分享」調研,分享您的數據經驗
全球首例鼠傳人肝炎在香港發現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