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位將軍從未打過仗,去世時周總理卻為他抬棺,元帥將軍為他送行

這位將軍從未打過仗,去世時周總理卻為他抬棺,元帥將軍為他送行

周恩來是我國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擔任政務院和國務院的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要職,身份極其重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周總理其實還曾經為一個將軍抬過棺材——那是1954年的一天,一位將軍去世了,周總理為他抬棺,其餘元帥、將軍走在隊伍中為他送行。

這位將軍就是楊立三,當然了,當時已經是1954年了,所以他已算不得是真正意義上的將軍了,楊立三當時擔任的是食品工業部部長。這個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不就是一個部長嗎?周總理怎麼會為他抬棺材呢?其他的元帥、將軍們又為什麼給他送行呢?如果他真的十分厲害,我們為什麼沒有聽說過他的大名呢?說起來,楊立三並不是沒有本事,但是他的本事是在後勤工作中體現的,所以大家也不太熟悉他,畢竟大多數人只會關注在戰場上指揮的將帥們,搞後勤的領導自然會被忽略了。

楊立三出身於湖南,他的父母都是貧農,家裡並不富裕,但是由於楊立三自小就愛學習,有的時候幹完了活兒去跑到私塾外邊偷聽老師講課,家人見他這麼努力,便勒緊了褲腰帶讓他上了私塾。

(右)

楊立三知道自己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所以他比自己的同學們都要努力地學習,到了20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家鄉年輕一輩的佼佼者。1920年的時候,年紀輕輕的楊立三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投了軍,由於他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當上了較為輕鬆的文書。才過了一年,他就因為出色的成績被提拔成為陸軍十五團的司務長,這就是主管後勤的職位了,楊立三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展現出了非凡的能力。

之後他投奔了孫中山,並且還參與了針對陳炯明的行動,在那個時代,孫中山可能算是中國的希望了,他的意志以及理想都讓不少青年俊才對其產生了崇拜,楊立三就是其中的一個崇拜者。後來孫中三去世,楊立三感受到國民黨內部的分歧以及黨員們的墮落腐化,所以他轉而投向了共產黨。

實際上他當初對國民黨絕望之後是想回到家鄉當農民的,但是臨走之前他聽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宣傳,覺得與國民黨相比,共產黨才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於是他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共產黨的隊伍之中。

也許大伙兒不知道,秋收起義時使用的軍旗就是楊立三製作的,當時毛主席想要發動秋收起義,在起義之前,便要求楊立三為軍隊製作一面軍旗——這可不是楊立三的本行,所以這個任務讓他十分「苦惱」。他思考了一晚上,徵求了不少人的意見,終於製作出了一面軍旗,上面有著鐮刀和鐵鎚,代表著無產階級和農民兄弟的力量,於是秋收起義便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在反圍剿的戰爭中,楊立三的能力更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當時楊立三負責的就是後勤工作,可是蔣介石攻得很急,一般人根本就來不及準備什麼,可是楊立三硬是為紅軍準備了充足的武器彈藥,還有最為重要的糧食。後來彭德懷對自己的部下說:「咱們三萬多人,藏了整整25天,可是楊立三卻沒有讓我們缺一口飯,這是很厲害的!」

後來部隊戰略轉移,周恩來由於太疲勞了,再加上路上環境極其惡劣,所以直接就在路上病倒了,楊立三雖然也很累,但是為了周恩來能夠順利地過草地,他就當起了「挑夫」,抬了周恩來好幾天。然而不幸地是,後來楊立三卻因患腦癌去世了,周恩來為了報答他昔日的恩情,便在他的追悼會上親自為他抬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她本只是一個不入流的演員,24歲嫁給了毛主席,如今外孫低調到少有人知
蘇聯解體後,這兩個國家也紛紛解體,如今成為了東歐最發達的國家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