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謝安《中郎帖》

謝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政治家、名士。謝安多才多藝,善行書,通音樂。性情閑雅溫和,處事公允明斷,不專權樹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氣度。他治國以儒、道互補;作為高門士族,能顧全大局,以謝氏家族利益服從於晉室利益。王儉稱其為「江左風流宰相。」 張舜徽贊其為「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此貼又名《八月五日貼》,作品左邊可見南宋高宗「德壽」小璽。根據此幅作品的印璽及紙、墨判斷,當屬南宋紹興御書院所臨摹的古貼。米芾有《謝帖贊》云:「山林妙寄,岩廓英舉。不繇不羲,自發淡古。」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鴨頭丸帖》

王羲之歷史上被稱為「書聖」,書法好那是公認的。而王氏子孫由於生長在書香門第的家庭,書法都頗得家傳,大多都是所處時代的書法名家。而真正能達到王羲之這個高度的,或者說能有所突破的,只有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獻之,他與其父並稱「二王」。

羲之作品請參考: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二)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鴨頭丸帖》這幅作品是王獻之的代表作之一,行筆精熟,筆畫遒勁靈動。從墨跡上看「筆鋒入紙靈巧而又變化多姿,方筆、圓筆、側鋒、藏鋒都有,如「鴨」、「當」兩字起筆處是順著筆鋒直接入筆,「故」字起筆是側鋒,「頭」、「不」等字與上一字相連,所以是逆鋒起筆,而如「明、君」等字則以頓筆和藏鋒起筆。字與字之間氣脈貫通,連中有斷,如第一行「明當必」,第二行的「集當與」筆畫連綿,而「佳、明」,「與、君」等字之間重新起筆,調整筆鋒,但暗中相呼應,斷連結合使章法上疏密得當,布局靈活。

全貼10多個字曲直結合:橫豎較直,有剛勁之美;又有圓轉外拓的曲筆,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潤,變化豐富。布局上行距較寬,顯得蕭散疏朗,堪稱是一幅不拘法則而處處有法、嫵媚秀麗而又散朗洒脫的行草書精品。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中秋貼》

《中秋貼》為宋代米芾據王獻之《十二月割貼》的不完全臨本。此貼筆跡流暢,情馳神縱,有若風行雨散,潤色花開。米芾是「二王」的繼承者和精鑒家,他評價王獻之書法:「運筆如火箸畫灰,連屬無端末,如不經意,所謂一筆書。」此帖曾經宋代宣和、紹興內府,明項元汴,清內府收藏。民國時溥儀將其攜出宮外,流散民間。建國前和王珣《伯遠帖》一起被典當於香港一家外國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將滿時,國外有人意圖購獲,周恩來總理聞訊,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購回,入藏故宮博物院。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廿十九日貼》

此貼字體端麗,瀟洒秀勁,舒爽多姿,字字神奕,墨彩飛動,出入羲之法中,師古創新的面貌躍然紙上。除流傳的王獻之的《洛神賦》外,其他貼多是行草書,此貼前兩行楷行相雜,末行最後「獻之再拜」四字一筆直下,氣韻天成。本帖應是王獻之「破體」的代表作。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洛神賦》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洛神賦》

歷史相傳王獻之喜歡寫《洛神賦》,寫過不止一本,可惜傳世稀少。宋賈似道所獲者十三行,視為至寶,刻於石上,因石色如碧玉,世稱「碧玉十三行」。王獻之以前的鐘王楷書,均取橫勢,略帶隸意,而此貼字形已變為縱勢,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作品。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東山松貼

此貼為斷札,有四字磨滅,歷來釋文至多二十九字。帖中筆法婆娑,百態橫生,蕭散秀逸,其妍美流便之書風,比其父王羲之更有過之。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獻之《癤腫帖》

《癤腫帖》是《萬歲通天帖》中一種。公元697年(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鳳閣侍郎王方慶獻出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十卷獻出。武則天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萬歲通天帖》的名稱始於宋代岳珂。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十卷二十八人書《萬歲通天帖》唐摹本,在唐代稱為《寶章集》。原本久已亡佚,因此岳珂著《寶真齋法書贊》卷七著錄,稱殘存的七人十帖連尾款的一卷為《萬歲通天帖》。流傳於世的是摹本,摹本在流傳過程中遭遇兩次火劫,一次是明代無錫華夏(中甫)真賞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間乾清宮大火,火燒痕迹猶存。重裝後,次序錯亂,僅存王羲之等七人十通書翰。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萬歲通天帖》前後鈐有唐宋間諸舊藏印。

啟功在《唐摹〈萬歲通天帖〉書後》認為:「世傳王羲之的書跡有兩類:一是木版或石刻的碑帖;一是唐代蠟紙鉤摹的墨跡本。至於他直接手寫的原跡,在北宋時只有幾件,如米芾曾收的《王略帖》等,後來都亡佚不傳,只剩石刻拓本。」「至於《萬歲通天帖》不但沒有誤摹之筆,即原跡紙邊破損處,也都鉤出,這在《初月帖》中最為明顯,如此忠實,更增加了我們對這個摹本的信賴之心。」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薈《翁尊體貼》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薈《柏酒貼》

此二帖均為《萬歲通天帖》中作品。王薈,字敬文,小字小奴,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東晉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第六子。王薈恰虛守靜,不競榮利,承家學,善行書。南梁庾肩吾《書品》列其書為下之上品,並云:「動成楷則,殆逼前良,見希後彥。」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王珣《伯遠帖》

王珣(349-400),字元琳,小名法護,琅邪臨沂人。王羲之族侄,以辭翰著稱,擅行草,《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范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伯遠帖》是王珣的一通信札,也是傳世晉人墨跡中惟一具有名款的真跡。行筆出入頓挫,鋒棱俱在,筆筆有濃淡變化,後筆過搭前筆處毫鋒重迭,筆順天成,絕無頓滯痕迹。落簡揮毫,字字顧盼,盡得優遊俊朗之風神。

《伯遠帖》是現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並稱為「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 亦被列為「天下十大行書」之一,排行第四。

傳世書法欣賞:魏晉南北朝(三)王羲之的後代,都是書法高手

南朝齊 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此貼為《萬歲通天帖》中作品,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王僧虔(426-485),琅邪臨沂人,為王羲之的四世族孫,王導的五世孫。南朝齊著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少即擅書,深得家傳,工隸、行、草書,在書法理論上有一定建樹。與羲之父子相比,他的書法沒有太大突破,此貼為他最著名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